中国宪法的由来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应该体现全体人民的意志。
1949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成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并公布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共同纲领》总结了1840年以来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经验,指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的革命和建设目标,确立了中国的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建国后,根据周恩来的建议,1953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决定成立宪法起草委员会。
1954年3月23日,毛泽东代表党中央在宪法起草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宪法草案初稿。
宪法草案初稿经各大行政区、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组织的75个讨论组,计8000多人进行两个月的讨论后,提出8000多条修改意见。
修改后的宪法草案于1954年6月公布,交付全国人民讨论。
根据各方面的意见,宪法起草委员会进行了再次修改,并经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进行过两次讨论,最后提交全国人民大会审查。
1954年9月15日,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刘少奇代表宪法起草委员会作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
9月20日,出席会议的代表以无记名投票方式一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75年,深受文化大革命左倾路线的影响,我国宪法被全面修改。
虽然宪法确认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经济制度的社会主义原则,但是它的指导思想和一些具体规定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际上是有害的。
1975年宪法实际上只实施了一年多。
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后,1978年我国又修改了宪法。
由于当时历史条件限制,还来不及全国总结建国30年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反两方面经验,也来不及彻底清理十年内乱正确的政治理论观点和不适合客观实际情况的条文规定。
1980年8月底,中共中央向全国人大提出《关于修改宪法和成立宪法修改委员会建议》。
9月,全国人大成立了宪法修改委员会。
经过广泛征集和认真研究各地方、各部门和各方面的意见,宪法起草委员会提出宪法修改草案。
1982年11月26日,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彭真委员长代表宪法修改委员会,作了关于宪法修改草案的报告。
12月4日,全体会议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2年宪法是中国新的历史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它继承和发展了1954年宪法的基本原则,充分总结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丰富经验,既考虑了当时的现实,又考虑到发展的前景,因此,它是一部适合中国国情的比较严谨完整的宪法。
中国刑法的由来
我国刑法,古代亦称刑律,源于夏朝。
在《书经》中有“夏有乱政而作禹刑”的记载。
春秋时郑国大夫子产把所制定的刑律铸在鼎上向国民公布,历史上称为“铸刑鼎”。
它是我国最旱公开的成文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后开始起草刑法。
先后修订过38个稿本,于1979年7月1日由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义通过,7月6日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演出常务委员会长令公布,并自1980年1月1日起旆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分两编共192条。
刑法的全部规定,都是为保护人民,打击敌人,惩罚罪犯,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把中国建设成为具有高度民主筇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这一总的目标服务。
中国土地法的由来
土地法,是指调整土地关系的法律规范。
中国古代进入奴隶社会经后,土地统归国有。
到了春秋时期,私田大量出现,与国有的公田并存。
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正式承认私田的合法性。
战国时期,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开阡陌、废井田,承认土地可以私有和买卖,由国家统一征收赋税,在法律上确认了土地的私有权。
自此以后,中国历代王朝都以法律规定土地的私有权。
1853年,太平天田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宣布一切土地都属于天国所有,都由农民耕种。
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提出“耕者有其田”的主张,要求按照合法公平的形式来实现地权的平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为了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曾先后制定过土地法。
建国的后,1950年6月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办法》,1953年公布了《国家建设征用土地办法》,1982年公布了《城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1983年公布了《国务院关于制止买卖租赁土地的通知》。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家对土地使用的政策有所改变,允许土地按照法律出租和转让。
反革命罪的由来
反革命罪,是指以推翻现政权为目的的犯罪行为。
反革命一词是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出现的,但在资产阶级的刑法中,一般不用反革命罪这个罪名,而称内乱罪、外患罪等。
还有的国家称为国事罪。
中国历史上最旱规定反革命罪的法律,是1927年3月武汉国民政府公布的《反革命罪条例》。
这部法律在当时打击反革命分子的破坏和保卫革命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934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公布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
建国以后的1951年,在总结镇压反革命运动经验基础上,我国又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
1979年7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把反革命罪规定在刑法分则第一章。
凡是经推翻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为目的的、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为,都是反革命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