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私立海门中学变迁

私立海门中学变迁

私立私立海门中学变迁一私立海门中学,过去人们称为海门“最高学府”。

于1912年创办,1948年解放前夕停办,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变迁,造就了不少人才。

1912年(民国元年),本县土绅茅祖权、赵师鼎等人倡议,在具市茅镇东市,创办一所海门中学。

这一倡议得到地方人士的赞助。

那年秋天,组织校董会,赵师鼎任董事长,黄照青任校长,徐丕扬任教务主任,教师有季方、沈思义、钱介夫等人。

校门口挂一块匾额,是蔡元培手笔,上书“海门中学”,落款时间是民国元年。

二初创时,海中的校舍是孔庙房屋。

1916年黄照责任校长后,积极劝募资金加以扩建。

计兴建双层楼两幢——北楼和南楼及平房多间,作为教室、办公室和宿舍之用,将明伦堂改作礼堂及饭堂,藏经接改为宿舍。

那时四角亭是海中的校门,与河东南的六角享对峙。

从校门向内是一条笔直的通道,称义路,长达100多公尺,直达明伦堂的东门义路两旁遍植冬青、花木,环境整洁、肃静、美观。

黄照青字藻卿(1886—一1957),上海南洋公学毕业后,即从事教育事业。

他在海中长校十四年,要求严格,赏罚分明,校风学风均臻上乘,成绩斐然。

黄青照聘请教师都选择品学兼优,知识广博、热心教育的名流,如国文教师袁秉奎是前清责生,博学多才;徐友成是才子.数学教师钱介夫,数、理、化、英语、国文样样能任,学识渊博,上课不用笔记,讲话不用稿子,滔滔不绝,透辟入理、学生最为信服。

再者,他诗词歌赋件件皆能,(师生说他是大才子、大能人),是老海中的关键人物,理化教师尤登牛、钱恭甫、孙仰丰等都是交大、北洋大学名列前茅的毕业生;英文教师耿佐军(谈如)是复旦大学优秀生(后留美);黄纪业、施惠周原是上海著名教师;周志昂是本校的高材生,已录取东吴大学,黄照青见他数学有才能,把他留下来教书。

海中学制起初是四年旧制,单轨;后改为六年新制,初、、高中共六个班级。

当时是本县仅有的一所完中。

数、理、化、生物、史地等科均用英文原版教本,习题也用英文解答.高中还加授法文。

各科教学循序渐进,不加班加点。

理化课上,教师重视示范实验,当时有价值2000元左右的理化仪器;课余,笙、箫、笛、胡琴、琵琶之声悠扬,弦歌不辍。

体育活动也开展得很活跃,学生练拳术,生龙活虎;踢足球,苏北闻名。

升留级制度十分严格,有一主科不及格者即留级,所以一年级时有五十人左右,到四年级毕业时只有三十多人了。

有一次,本县一个大绅士的儿子,三年级升四年级,一主科不及格,绅士托人说情,如让升级,愿捐款建房.照青坚决不同意.海中教育质量很高,数学.物理达大一水平。

海中毕业生十之八九考取国内著名大学.1919年,海中第四届毕业生考取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即南洋公学上院)的沈杰名列第一,施孔怀第三.截居正第四.由于学校成绩显著.曾得省厅表扬,学生家长.社会人士一致赞许.因此,崇明、东台、南京等地学生慕名而来者不乏其人,其中也有几个南洋群岛的侨胞。

数年后.全校学生激增至三百余人,三黄照责管教学生过于严格、呆板,管而乏导,引起部分学生反感。

1925年,十三名学主(称十三个头)竟将黄照青扣留,提出一系列要求,黄严词拒绝。

于1926年拂袖去南洋办学。

海中校长由教务主任钱介夫代理.不久,钱离去,国民党党棍黄旦声凭借恶势力,乘虚挤进了学校,担任代校长。

1928年前后,海中己有共产党地下组织,领导学生进行革命活动。

学生黄家骏、王新宇、袁涤今等都是地下党员。

他们曾在1927年!0月10日(辛亥革命纪念日)以海中学主自治会名义发动县市十所中小学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高呼“打倒列强”,“打倒军阀”,”打倒土豪劣绅” 等口号。

国民党县党部意欲阻止,游行学生冲将进去,揪出省党部特派员陈石泉游街示众,人多势众,迫使陈石泉灰溜溜地离开了海门。

黄旦声当了海中校长,不务正业,混迹于政治舞台,校长职务由其兄企尼代拆代行。

黄企尼既是校长室秘书,又是海中法律顾问。

校长室门口挂起一块大律师牌子,兜揽诉讼,来往人等很是杂乱。

黄旦声寓居于赵师鼎之于赵子和家,吃喝赌博,乐不思校。

学校秩序混乱,教学质量日趋下降。

学生目击心愤,于一九三二年由中共地下党陈景如、龚礼和领导,组织请愿队,要求校董会撒换黄旦声,另选贤能。

学生正当要求得不到满足,于是罢课,驱逐两黄。

学生将黄金尼绑在树上,正要鞭打时,突然县党部唆使国民党浪人顾子宽率领数十人,冲破校门,逢人便打,学生奋起抗击,受伤十多人。

顾等将黄企尼抢走,拆墙逃去。

学生义愤填膺,继续罢课,要求省教育厅撒换黄旦声,并依法追查殴打学生的责任,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黄旦声依靠县党部恶势力,阴谋破坏学潮。

那一年的暑假里,指使武装军警数十人,突然包围海中,将护校学生二十余人逮捕,戴上刑具,送县关押。

第二天,派靖海舰直送镇江转苏州高等法院。

后经家长严词控告,乃得释放。

私立海门中学被黄旦声霸占后,好端端的一所中学被摧残得不成样子(又长期停课),1933年,省教育厅明令停办。

1934年下半年,国民党西派头目蔡荫恩等重组校董会,筹集资金,经省厅批准复校。

先由严文昌担任校长。

1935年,严文昌因病辞职,山额恩任校长。

下半年蔡荫恩赴意大利留学,辞去校长职务,由茅霭廷继任。

一九三七年抗日战争前夕,海中已扩展到高中四班,初中五班,学生共有500人左右。

可以说这是私立海中的全盛时期。

记得当时海中教师邱竹师做了一副对联写在校门两侧的墙上。

上联是“不弄玄虚,不翻花样,辛苦干从头,看有什么成绩”;下联是“也当徒弟,也算老师,呼应成一气,勉之这种精神”。

这副对联表达了当时海中的办学精冲。

所聘教师有茅定一。

邱竹师、沈云鹤、唐华_扬德俊、陈彦时、陆子犹、施惠周、马一行、陈贤贞(女)等人,都是当时俊彦。

理化.生物等课重实验,生物教师常组织学生采集标本,嫁接果木,种菜栽花••,…动手动脑.语文教师组织学生课余写作,常在《江海日报》副刊上,发表散文、诗歌、小说。

由于师生的共同努力,学生知识质量较高.四1938年春,日寇侵占海门,私立海中紧急遣散,将学校设备搬运到上海。

五月初,在上海小沙渡路海防路口租赁全科中学一部分校舍复校,仍保留初、高中六个班级。

那时蔡荫恩已从意大利回来,再任校长。

不久,日寇一度退出海门,施惠周、扬有其等部分师生回海复课。

是年九、十月间,日寇重犯海门,海中师生又仓促撤离,教师扬育其、施惠周等带领部分学生,肩挑行李,长途跋涉,转移到江家镇西南蔡家宅,后租借陈氏九房仓开学。

但因学生星散,来校者仅四、五十人。

教师不拿薪金,仅由学生供给伙食。

师生团结一致,坚持了下来。

一九三九年春,散处各地的学生纷纷回校复课,初、高中全部开班。

后囚海门日寇不断东犯,形势紧张,又迁移到海复镇(今属启东县)西市黄家宅,1939年秋季开学,通、海、•启各地学生,踊跃入学。

同时留在上海的海中师生,也返回家乡,学生激增至500余人,将高中部分设在曹家镇(今属启东县)。

那时蔡荫恩也从上海回来,重新当了海中校长。

海中学生抗日情绪高涨,要求开展抗日救国活动,蔡荫恩横加阻止,激起同学们的义愤。

同时发现蔡在上海将租赁的校舍转让他人,私吞黄金数十两,大家要和他算账.因此,风潮又起。

蔡荫恩慌了手脚,1939年12月竟与董伯祥匪部勾结,逮捕进步学生汤寒松、胡云、沙象贤等七人,引起全校学生愤怒反抗。

在抗战支队第二政工队(队长洪译、副队长廖绪忠)的支持下,坚决与蔡荫思斗争,声势浩大,迫使蔡无条件释放被捕学生,最后,蔡荫思不得不下台,由校董会改选茅定一任校长。

1940年,海中迁到三阳镇王家宅,嗣后,由于学校距敌伪据点(麒麟镇)不远,恐有不测,校长茅定一亦因其子茅程领导抗日武装,为敌人所注目,辞去校长职务。

由张云缙继任,校迁义兴镇附近黄家宅。

1942年,张云缙因学生不满辞职,经东南行署、校董会及学生代表三方面协商同意,推举扬育其任海中校长,校址又从义兴镇迁回江家镇西陈宅。

这时,海门上沙三星镇已开办海中上校,江家镇海中就称为下校。

两校都由扬育其负责。

1943年底,敌伪大举“清乡”、“扫荡”,环境愈加恶化,海中下校被迫停办,高中部学生转到上校学习。

海中上校由通海行署主任茅理发起,邱竹师、管剑阁等筹备,因陋就简,于1942年3月开学,校址设在三星镇西北赵家埭和李家埭。

时通海民主根据地刚刚开辟,范围小,敌伪骚扰频繁,在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民主政府对学校还是大力支持。

海中上校沿用抗战以前正规中学的学制、课程及课本,排斥汪伪政府的奴化教材,聘请学识渊博、经验丰富、保持民族气节的进步人士任教,如樊伯平、陈卓英、黄康屯、徐茂德、管唯吾、、樊举成、顾昌祖、顾云敖、顾明祖、陆子犹、陆人俊等人。

海中上校因有党的正确领导,群众的大力支持,教师德才兼备,教学认真,深得广大学生家长及群众的赞许。

当时,敌伪骚扰,环境险恶,但师生艰苦朴素,紧密团结,风雨同舟,认真教学坚持了整整四年半,直到抗战最后胜利,为国家建设培养了不少有用人才。

五抗日成争胜利后,1949年,国民党党棍蔡荫恩又从上海回到海门,以流氓商人扬力大为骨干,进行所谓海中复校一活动,因而重掌学校。

后借县市中山堂(旧城隍庙,今电机厂址)内房屋开班上课.蔡混迹于国民党政治舞台,不问教学,由陆人俊任教导主任,聘请江健夫、袁秉扬、施泽人、蔡锡恭、黄乃昌、周志昂、袁谨等任教师,起初只有初三和高一两班,学生100人左右.后来扩展到初、高中六班,学生200余人,维持到1948年底。

1949年2月,海门全境解放。

私立海门中学由人民政府接管,组建成江苏省海门中学。

(说明:)一、本文由朱轶伦、姜子敬、陈文刚、杨育其、陆人俊、管剑’阁、顾明祖、汤寒松等供给材料,徐彦伦整理。

二、私立海门中学创办年日的佐证:1.蔡元培(辛亥革命后第一任教育总长)书写的“海门中学校”的校匾为:民国元年。

目睹者为陈文刚(今年85岁.海中早期学生,他在校读书对季方任体育教师)、顾明祖、管剑阁等。

蔡元培写的魏碑体,遒劲浑厚.2.季方来信说(季于民国元年在海中当教)他在私立海中任教时校长为黄照青,徐丕扬任教务主任,教师还有沈思义等.3.陆士冲(搭连校教师;黄照青的外甥)在黄照青家看到一副对联,只记得两句;长校十四年,人才辈出.黄于四26年离海中去南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