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表处技术特点
第二节微表处的技术特点
微表处之所以能够在世界范围内特别是在欧美发达国家得到广泛推广,主要是其具有以下的良好技术特性。
(1)与普通稀浆封层相比,微表处具有更高的抗磨耗性能和抗滑性能。
微表处有很好的抗滑性能,且抗滑性能随使用期延长而衰减的速率较缓慢。
这是因为,微表处的厚度仅为10mm左右,集料中的最大粒径颗粒在微表处层是“顶天立地”的,且不经过压路机的碾压,粗集料的棱角突出到微表处表面,使的微表处层具有很大的构造深度和摩擦系数;同时由于使用了改性乳化沥青,沥青与集料间的黏结牢固,粗的集料不会在行车作用下飞散;此外,微表处用粗集料一般为玄武岩、安山岩等耐磨的硬质石料,保证了抗光滑性能不会随使用期的延长而衰减。
因此,微表处可以为行车提供一个粗糙、耐磨的抗滑表面。
(2)微表处有很好的车辙修复功能。
微表处可以实现对原路面车辙的修复,这是稀浆封层所无法实现的,也是普通热拌沥青混合料无法直接实现的;在车辙存在的情况下,稀浆混合料的摊铺厚度会增加,普通稀浆封层在这种情况下只有表面的薄膜可以破乳成型,而下面的材料无法形成强度。
而微表处是一种快凝型的结构,即使是最底部的材料也可以在化学作用下破乳形成强度;此外,由于应用了聚合物改性剂,增强了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能力,使得成型后的厚度较大的微表处层可以抵抗车辙的出现。
(3)比普通热沥青罩面具有更好的封层效果,可更好的防止路表水的下渗,从而更好地保护路面结构。
比普通热沥青罩面相比,微表处的级配更细,粉料含量更高,油石比更高,混合料的间隙更小,密水效果更加理想。
而且微表处更经济,且在满足路面构造深度的同时又有很好的封水效果,表现出了显著地优越性。
(4)在路基路面稳定的前提下,微表处的使用寿命可达5年以上。
微表处作为一种厚度仅10mm左右的薄层结构,特别是大量应用于路面养护的工程中,其使用寿命很大程度上受到原路面状况的影响。
在原路面病害得到有效处理,路基路面稳定的情况下,微表处的使用寿命一般在5年以上。
(5)施工速度快,效率高。
与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拌合和施工不同,微表处摊铺机集拌和功能和摊铺功能于一身,可以同时完成微表处混合料的拌和与摊铺作业。
(6)与刨铣后加铺4cm左右的热拌沥青混凝土罩面这种传统的沥青路面养护方法相比,单位面积建设成本可降低1/2以上。
从下表中可以看出,就工程造价(以2005年的材料价格计算)而言,我国微表处的直接工程费用一般为12~18元/㎡,比刨铣掉原路面后加铺4cm热拌沥青混凝土罩面的方法节省工程费用50%以上,大大的降低了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份养护费用。
微表处与普通热沥青罩面的造价对比(2005年数据)
(7)开放交通快,可在施工后1~2h开放交通,减少施工对交通的影响。
微表处是一种快凝快开发交通的混合料系统,国外一般是在施工后1h以内开放交通,有的甚至在10min内即可开发交通,我国微表处也一般在摊铺后的1~2h内开放交通。
迅速开放交通系统的特点,使得微表处施工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对交通的影响。
综上所述,微表处罩面可以有效地防止路表水的下渗,提高路面的抗磨耗性能和抗滑性能,并同时完成对原路面车辙的修复。
微表处罩面施工后可在1~2h内开放交通,减少施工对交通的影响。
因此微表处技术是一项十分具有市场推广前景的公路路面养护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