扌衮法动作结构预备姿势
手交替。
扌袞法技能训练
➢第三阶段——人体练习 人体定点、单手练习:肩井、脾俞、胃俞、肾俞、
大肠俞、环中、殷门、承山、伏兔、足三里等穴 单手走线练习:
①巨骨、肩井、曲垣、大杼、风门直至膈俞一线 ②肝俞至大肠俞一线,左右手交替走线练习
扌袞法临床应用
➢作用特点 扌袞法刺激面积大、作用力强、深透作用明显, 是临床最常用的手法之一。
段的半周滚动。 • 如此,在操作时,内摆至外摆,外摆又复内摆,周而复始, 连绵不断。
扌袞法动作姿势
(2)外摆位
(1)起始位
(3)内摆位
扌袞法操作示意图
扌袞法的操作要领
1.手背着力面须始终紧贴治疗部位的皮肤,内外滚动是一种滚动摩 擦的运动形式,不能在治疗面上来回拖擦和滑移。
2.力度与节律要均匀,不能忽快忽慢,时轻时重,或用重力向前硬 顶。
(1)起始位
(2)外摆位 (3) 内摆位
滚法示意图
滚法操作要领
1.术手要手握空拳,即掌指关节要略伸约100°~ 120°,四指自然屈曲,不要用力捏紧,拇指盖住
拳眼,以免动作僵硬。 2.操作时着力点要紧贴在治疗部位上,不可离开或
在其上摩擦。 3.用力要灵活,不可用强力按压。
4.动作频率140~160次/分。
滚法技能训练
➢ 第一阶段——基础功法 重点练习摘星换斗势、倒拽九牛尾势及韦驮献 杵势之童子拜佛式,以增强腕关节屈曲的柔韧
性和屈腕肌群的初长度及绝对肌力与耐力。
滚法技能训练
➢第二阶段——米袋练习 (1)单手定点练习:米袋中轴线中点 (2)双手同步定点练习:米袋左右旁中线中点上, 也可一手放在米袋中轴线的上中段,另一手放在下 中段,双手一前一后做同步定点练习。
扌袞 法
➢定义 以小鱼际及手背尺侧为着力面,沉肩、垂肘、立臂、 竖掌,肘关节做周期性的伸屈与前臂内、外旋转的 联合运动,并带动腕关节屈伸与手掌内外摆动,使 弓成半圆形的手背在施术部位上做来回滚动的手法
即谓扌袞法 。
扌扌袞袞法法释释名名
扌袞为滚之同源字。《集韵》:“古困切,衮 去扌去声袞声。为。”滚”当之当读同读作源作g字g而ùù。nn行,,《之扌扌集意袞袞韵。者者》““:转转“也也古””困,,切旋旋,转转衮
➢适宜部位 本法除面部、前颈、胸腹部外,其他部位均可 应用,特别适用于肩背、腰臀及四肢肌肉较为丰厚的部位。 ➢功能主治 具有舒筋通络、祛风散寒、温经祛湿、活血化 瘀、解痉止疼、松解粘连、滑利关节等功效,适用于伤科、 内科、妇科多种疾病的治疗,尤以治疗运动系统与神经系统 疾病见长,如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偏瘫、高
而行之意。 扌袞法是扌袞法推拿流派的主治手法,为丁季 峰扌先袞生法在是继扌承袞家法传推一拿指流禅派推的拿主的治基手础法上,,为于丁2季0 峰先生在继承世家纪传4一0年指代禅所推创拿。的基础上,于20
世纪40年代所创。
扌袞法动作结构
➢预备姿势 一般取站位,必要时可用高凳坐位,站势时, 两下肢分开与肩等宽,或略宽于肩,双足踏 稳,两腘空松;或取丁字步势或弓步势,步 势要根据需要随时调节至适当宽度,上身保
(3)内摆位
(2)外摆位
掌指关节扌袞法(立扌袞)操作示意图
扌袞法的变法
➢前臂扌袞法:用前臂尺侧着力于治疗部位,作来回 往返的滚动。其接触面积大,刺激柔和舒适,多用于
肌肉较丰厚的部位如背腰臀及四肢部位。
起始 位
外摆位
内摆位
扌袞滚法的法变法
定义 手握空拳,以食、中、无名、小指四指的近
侧前指臂间扌关节袞背法侧示的突意起图部着力,前臂作连续的周期
持正直并略向前倾,以利于发力。 要求:术手沉肩、垂肘、立臂、竖掌。
扌袞法
扌袞法着力部位
(1)起始位
扌袞法动作结构
立臂:腕关节伸直,前臂处于中立位; 竖掌:手掌冠状面竖起,以小鱼际肌肌腹按 贴在治疗部位,手掌冠状面与治疗部位垂直。 掌指与手指关节呈自然屈曲状。第1掌骨与拇 指略内收,拇指的掌指关节与小指的掌指关
血压、神经衰弱等。
扌袞法的变法
立扌袞:可将做扌袞法的术手立起来,以第2、3、4、 5掌指关节处着力来进行操作(即掌指关节扌袞法: 以掌指关节骨突为着力点,用腕关节单纯伸屈运动代 替腕关节屈伸与前臂旋转的复合运动)。压力和刺激 强度更大,多用于腰臀及下肢肌肉特别丰厚坚实的部
位。
扌袞法的变法
(1)起始位
第一阶段——基础功法 重点练习韦驮献杵一势中的童子拜佛势与旋 臂指胸势,及倒拽九牛尾势、摘星换斗势, 以增强腕关节屈伸与前臂内外旋转的柔韧性、 绝对肌力与耐力,以及肩带肌肉的悬吊支持
力。
扌袞法技能训练
➢第二阶段——米袋练习 定点操作练习:米袋中轴线中点,一手持续3分 钟,双手反复交替练习,以后可逐渐加大训练量。 走线操作练习:米袋中轴线中点,边扌袞边移动, 下端——上端——两端反复往返扌袞走练习,双
扌袞法动作姿势
内摆:接着肱三头肌、肱二头肌与旋后 肌群放松,前臂旋前肌群收缩,使前臂 由外向内做旋前转臂,经过中立位再向
内摆动至旋前约15°。 此时,桡骨又回旋至尺骨的后方,腕关 节亦随之由屈过渡到伸,手背的着力面 在施术部位上,也从尺侧1/3~1/2处返 (3)内摆位 回至小鱼际略靠掌侧处,完成了内摆阶
性的内外旋转,并带动着力点在治疗部位上往复摆 动的手法,称为滚法。
释名 滚,音gǔn,大水奔流貌。滚法是一指禅推拿 流派的十种手法之一,操作时摆动流畅自然,如滚 滚之水浪,前浪未尽后浪又起,其作用力刚柔互济, 层层渗透,故名之为滚。动作频率140~160次/分。
(1)起始位
(2)外摆位
(3)内摆位
滚法
节相对,从而使手背弓成半圆形。
扌袞法动作姿势
整个操作过程,可分为外摆与内摆 两个阶段。
外摆:先以肱三头肌发力,使肘略 伸,同时前臂旋后肌与肱二头肌协 同收缩,使前臂旋后骨下端交叉到尺骨前方,并带动腕关节向前折屈, 使弓成半圆形的手背沿着其支撑面,从小鱼际到尺侧1/3~ 1/2处,在施术部位上完成向外半周的滚动。
3.在摆动周期之间,术手不要抬起离开治疗部位,以免造成上、下 起落的敲击动作。
4.施术上肢肘关节要高于腕关节,并在腕之内侧,手的掌指与指间 关节一直保持自然屈曲的姿势,无任何主动捏拢与伸展的动作。
5.腕关节的屈伸交替要过渡自然,不要引起跳动。 6.本法的频率在120~160次/分之间。
扌袞法技能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