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做好城市防汛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大力推进,国内城市化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并且许多城市都是周遭地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更是人类与社会财富的聚集区,因此城市一旦发生洪水灾害,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都是难以估量的,因此做好城市防汛工作极为重要[1]。
基于此,本文结合笔者相关实践工作经验,主要对当前城市防汛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优化策略展开探讨,希望能够为城市水利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城市防汛;水利工程;主要问题;优化策略
今年自南方地区进入雨季之后,由于受到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广东、四川、湖南、安徽、江西等地的大部分城市降水量剧增,许多城市纷纷告急,一时间城市内涝成了网络热搜词,同时洪涝灾害也让各大城市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产生活[2]。
尽管降水量比较大是高大城市发生洪涝灾害的主要因素,但城市防汛排涝能力较差、对洪涝灾害准备的不够充分也是灾害损失比较大的重要原因。
在这种大背景下,我们对如何做好城市防汛工作展开探讨,可以说是非常有必要和有意义的。
1 当前城市防汛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城市防汛排涝能力薄弱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发展迅速,短短二三十年走完了西方城市可能上百年才走完路,但这种发展只是表象,在城市规划、综合功能建设以及城市文化底蕴等内在方面,我们的城市建设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其中,城市建设重地上、轻地下,重建筑工程、轻配套工程的问题尤为突出[3]。
目前,国内大多数城市的排水系统设防标准都比较低,一旦出现连续性的强降雨,城市排水管网根本难以及时排除大量的雨水,此外再加上城市河道羸弱的排洪能力,造成内涝几乎成为一种必然。
1.2 防汛队伍不健全
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间的人口流动不断加速,城市郊区及乡镇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极其明显,传统的防汛抢险组织动员方式显然早已无法适应现在的社会,而城市水利发展缓慢、人才和机械设备更新速度慢也在很大程度上滞后了城市防汛工作,让防汛工作陷入了被动的境地。
1.3 防汛物资匮乏
按照国家防总规定的《防汛物资储备定额编制规程》的相关要求来看,目前国内部分城市的防汛物资储备比较匮乏,并且种类单一、数量不足,更存在物资陈旧、设备老化、管理不善等问题,这些问题在北方降雨量较少的城市更为明显,
这也是城市防汛工作中的一大问题。
1.4 防汛宣传教育落后,防汛意识薄弱
目前,各地的防汛主管部门并没有建立起系统性、行之有效的宣传教育体系,不仅内部工作人员缺乏教育培训,对城市居民的教育宣传工作也比较欠缺,这直接导致了人们思想上的携带和行为上的滞后,因此一旦发生洪涝灾害,工作人员及城市居民会立即陷入慌乱,工作人员半天不知道如何开展防汛救险工作,居民大多只会等待被动救援,基本不懂自救或他救,这便大大提升了防汛工作的难度和工作量。
2 优化城市防汛工作的具体策略
2.1 坚持防治结合的策略
所谓“防”,就是全面提升城市应对洪涝灾害的能力,具体措施包括:1、在地势低洼的老城区、地下商场的车库、矿区、沉陷区等布设水文监测预警设施,提高城市防汛工作的快速预警能力。
2、通过以社区、机关单位、村庄等为依托,建立防汛抢险队伍,同时加强防汛物资和排涝设备的储备工作,在雨季到来之前应当定期进行防汛工作演练,确保险情发生后能够第一时间开展自救,以有效减少洪涝灾害所造成生命财产损失。
3、针对城市排水管网建设标准不高的问题,应当由相关单位有规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去逐段优化与升级,改掉过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不科学做法。
2.2 加强城市防汛管护
在城市防汛工作中,首先应当明确各部门在防汛工作中的职责,比如说由水利管理部门总负责城区内排水管网、河道沟渠、水库、水塔等水利设施的管理与维护,同时负责城市防汛预警、汛情处理等专业工作[4];而煤炭及资源管理部门则应当担负起检查矿区、采空区等区域的安全检查与防护工作,防止出现大面积塌陷及井道灌水等安全问题;而教育部门及学校则应当重点加强学生的自救、逃生及互救知识,防止学生发生溺水伤亡事故。
2.3 建立专业的防汛救险队伍
以地方企事业单位为主,建立一支集防汛、抗旱、森林防火等功能于一身的防汛救险队伍,同时根据地方实际状况因地制宜的调动、激发群众参加防汛救险队伍的热情,为防汛救险奠定坚实的人力基础。
与此同时,还应当开展必要的技术培训及实战演练,以此来不断提升队伍的综合素质,提升队员的战斗力,确保防汛救险队伍能够成为抗大洪、救大险的中坚力量。
此外,建议地政部门或主管部门给予防汛队伍一定的经费,让防汛队伍得到有效的组建与培训,以此来保障关键时刻能够“扛得住、顶得上、打得赢”,切实保护好城市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2.4 大力开展防汛宣教工作,提高城市防汛意识
首先,利用电视、互联网、QQ、微信等新媒体及自媒体,建成综合性、立体式的宣传网络,大力普及防汛知识,广泛宣传防汛动态以及抢险救灾的先进代表、单位等组织与个人,在动员人民群众积极参与防汛救险工作的同时,提升居民的防汛意识、救险能力及自救技巧。
其次,从城市到乡镇再到农村,应当逐级建立起洪水风险公示体制,让人们随时掌握洪涝灾害的发生征兆、进展状况及救险进度等基本情况,防止人们出现慌乱、恐惧等行为。
最后,制定城市防汛救险应急方案,并通过反复论证与实战演练,进一步提升方案的科学性、高效性及实用性,并且各级部门、管理人员及防汛救险工作人员要认真学习防汛救险方案,确保熟悉救险内容、程序,并能够熟练操作各项救险措施、运用各种救险工具等。
3 结语
总的来说,城市防汛工作关系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并且其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不懈、不断加强管理的工作过程。
而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也应当严格按照中央及地方的防汛抗洪要求,结合地区实际需求,不断加强软硬件建设,确保建立起科学、高效的防汛抗洪工作体系。
参考文献
[1]潘盛洲.关于提高水利防灾减灾能力的几点思考[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1,(6):5-6.
[2]李杰.防汛经验及做好防汛工作的建议[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4,(05):18-19.
[3]夏伟民,盛菲.菏泽市洙赵新河防洪现状与建议[J].山东水利,2014,(01):39-39.
[4]李雪艳.辽宁省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编制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3,41(07):256-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