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税务风险控制及税务规划系统培训

税务风险控制及税务规划系统培训

税务风险控制及税务规 划系统培训
2020/11/24
税务风险控制及税务规划系统培训
引言部分 风险?
税务风险控制及税务规划系统培训
Hale Waihona Puke 中财讯风险故事有两扇门,分别关了一 只老虎和一个美丽的少女, 也是你的梦中情侣,如果打 开的门是老虎,你就会被撕 的粉碎,如果是你的梦中情 人,当然是最理想的.
税务风险控制及税务规划系统培训
税务风险控制及税务规划系统培训
(4)制度安排风险 所谓制度安排风险,是指出于 制度的原因而使纳税人愿意多 缴税。因为多缴税有好处可占, 税内损失可以税外去补。
税务风险控制及税务规划系统培训
【案例】
制度安排风险下的多缴税案例
案例一:部分国企为了完成所谓的利润指标、为了粉 饰成绩,企业领导人达到升迁的目的,虚报利润,明 明是亏损,却为了操纵股价或获得奖励而虚增利润, 这就是自愿多缴税的典型例子。这种多缴税对公司来
税务风险控制及税务规划系统培训
逃避缴纳税款罪的认定。
税务风险控制及税务规划系统培训
(2)空白漏税风险 在某些情况下,企业没有就相关事项缴 税或没有缴足税费,且并不是出于主观 故意,这种情况下出现的少缴税被称为 空白漏税,而不属于偷税。 为了证明企业少缴税是属于空白漏税, 而不是属于偷税行为,企业可以采用以 下两个手段:
税务风险控制及税务规划系统培训
首先,计算灵活缴税的数目和严格按照税法缴税 的数目,相比较后,如果灵活缴税的数目较低, 此时就不会存在灵活处置风险,所以就不妨采用 灵活缴税方式;但是如果灵活缴税的数目较高, 则不能够接受这种灵活缴税方式,此时就会存在 灵活处置风险。
其次,对于灵活处置风险,可以采取书面形式, 并联系同行,联络行业协会,共同向税务部门反 映,严格按照税法程序来征税。
负较同业竞争对手大大增加,竞争力大大削弱。
税务风险控制及税务规划系统培训
其二,以前勾兑酒作为原材料时可以抵扣 增值税,后来国家推出新规定:勾兑酒不再抵 扣增值税。在政策推出之前,秦池的酒大部分 都是使用勾兑酒来生产,在政策出来前后秦池 没有及时调整生产的组织结构。
由于秦池并没有对税收政策变化引起足 够的重视,仅这两条税收政策就使秦池每年多 缴纳大量税费,不堪重负,成为导致企业倒闭 的一项重要因素。
【案例】
如何适应政策信息改造企业作业流程
天津有一家做手套的民营企业,其产品 90%销往美国。2010年,美国突然对中 国出口到美国的手套等纺织品加收40% 的惩罚性关税,许多同行业的竞争对手 无计可施纷纷退出该行业。就在该企业 生死存亡命系一瞬之际,企业老板找到 该条款原文,发现关税惩罚率分为两种:
税务风险控制及税务规划系统培训
上述两种方法,是根据法律的缺陷来合理维护 企业自身的利益。尽管有这种无法律规定和有 不同司法解释现象的存在,但税务部门可能仍 然会按偷漏税来处理,这就是空白漏税风险。
税务风险控制及税务规划系统培训
(3)弹性寻租风险 我们提倡跟税务机关搞好关系,但绝不能去搞行贿等 违法行为,要控制好风险。税务人员在行使职权过程 中往往有一些“自由裁量权”,特别是对某些优惠政 策的给予与否等等存在政策理解和政策掌握上宽严程 度的不同,企业往往就能向他们寻租以获得好处。 但是随着制度建设越来越透明,立法水平越来越高, 税务部门人员素质的提高,这种以少缴税为目的的弹 性寻租空间越来越小,风险会越来越大。这就是利用 政策弹性和执法弹性寻求短期利益的弹性寻租风险。
税务风险控制及税务规划系统培训
中财讯风险故事
第三个年轻人利用有限的时 间去学习训虎的技术,学成 以后,他随意打开一扇门。 结果: 追求:
税务风险控制及税务规划系统培训
引言部分
一、涉税零风险的理念
1、如何理解涉税零风险? 【自检、单选题】 下面关于涉税零风险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涉税零风险的目的是企业做到最佳纳税 B.它主要强调的是合理避税 C.在任何制度下都不可能有公司自愿多缴税 D.纳税筹划可以完全做到零风险
说无疑是有害无益的。
案例二:外商通过提供设备来筹建合资公司时,常常 对设备价值高估,尽管对设备价值高估越多,设备进 口所需缴纳的关税和增值税越多,但是外商还是愿意 缴纳这部分税收,因为它只需要出很少的现金就可以
取得相当份额的企业股份。
税务风险控制及税务规划系统培训
3、少缴税的风险 (1)故意偷税风险
税务风险控制及税务规划系统培训
纳税筹划的最简单分解就是解读政策信息, 并据此调整业务流程。常用的筹划方法就是 这两者之间的结合,其中90%的纳税筹划都 属于业务流程调整,而财务对筹划的科目进 行处理,只占10%左右。所以税收筹划不仅 仅是财务的部门事情,更是老总应该决策的 战略问题。
税务风险控制及税务规划系统培训
税务风险控制及税务规划系统培训
【案例】
秦池酒厂倒闭的思考
秦池酒厂倒闭与他们没有很好对待政策信息的变更 并及时做出调整有很大关系:
其一,政策改变,规定所有档次和价位的酒每瓶缴 纳消费税0.5元。对酒厂而言,正确的应对方式应该是 提高产品档次和价位,这样才能够使税负占产品价格的 比重降低,从而降低企业税负,比如四川“全兴大曲” 从中低档品牌战略转向“水井坊”高档品牌战略就是一 个非常成功的案例。但是秦池却完全忽视了该政策信息, 仍然大量生产低价酒,没有及时向高档酒转变,企业税
税务风险控制及税务规划系统培训
(2)业务流程风险
业务流程的调整则是针对政策的变化,对企业 的业务流程进行的调整。如果不能依据政策信 息变化及时对业务流程进行调整,就会产生业 务流程风险。
比如上面案例中提到的秦池酒厂,在政府的税 收政策出现变化以后,企业应该对自己的业务 流程进行调整,比如升级产品、创造新品牌, 改造生产线、创办新企业、专门打造一个新概 念,提升品牌档次等。这些业务流程改造都是 因为政策信息发生变化所必需进行的。
税务风险控制及税务规划系统培训
何为风险?何为税务风险? 【重点】 涉税零风险概述 多缴税的风险 少缴税的风险
税务风险控制及税务规划系统培训
纳税是财务的核心工作之一,企业不 应该等到问题发生以后再去找税务律 师,而应该在事前定期与税务律师沟 通,请他们对企业进行诊断。这种诊 断的目的是使企业在涉税事项上呈零 风险状态,做到税既不多缴也不少缴。
税务风险控制及税务规划系统培训
(4)纳税筹划风险
尽管纳税筹划是合理节税的第三条途径, 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纳税筹划本身也有风 险。其一,纳税筹划投入后,税务部门不 认可,而将其归入偷税之列,不能依法予 以确认;其二,纳税筹划人过度自信导致 不合理使用法律条文;其三,聘请中介进 行纳税筹划,可能导致内部商业机密的泄 漏。
税务风险控制及税务规划系统培训
一种是产成品出口美国,是成价竞争;
另一种是半成品出口美国,是成量竞争。
如果按半成品出口美国,惩罚力度只有 成价竞争的1/3。于是,该企业开始调整 业务流程,将手套盒子打开,然后把左 手手套集中起来出口,右手手套也集中 起来出口,在海关验货时全部为半成品。 到达目的地后只要重新装一下盒子就可 以正常销售了。于是该企业产品仍然能 够顺利出口到美国市场。
税务风险控制及税务规划系统培训
▼要求税务部门举证
如果税务部门在举证过程中,找不到相关的法律条文, 那就说明是立法空白。既然存在立法空白,就不能够 将企业的少缴税认定为偷税。
▼不同的司法解释是否冲突
少缴税认定,可能会同时存在不同的司法解释,不同 解释之间如果存在冲突,就会出现无法认定的情况。 对于同一司法解释,如果出现解释歧义,也就是说对 这个司法条文的解释,纳税人持有一种理解,而稽查 部门持有另一种理解,实际上真正的司法解释要义可 能双方都没说到。这时也属于无法认定的情况。既然 无法认定,也就无法确定偷税行为。
中财讯风险故事
第一 一个年轻人胆量很小, 哪扇门也不敢开。 结果: 追求:
税务风险控制及税务规划系统培训
中财讯风险故事
第二个年轻人邀请了著名风险评估师, 根据老虎吼声,气味等分析哪扇门关的 是老虎,又根据少女特有芬芳气味分析 哪扇门关的是梦中情人,分析来分析去 还是拿不定主意,他想再过几年就欣赏 不到少女的美丽容貌了,因此决定开门。 结果: 追求:
税务风险控制及税务规划系统培训
【小结】
企业应该定期对纳税情况进行诊断,诊断的目 的是使企业在涉税事项上呈零风险状况,做到 最佳纳税,既不多缴也不少缴。
企业在营运过程中既面临政策信息风险、业务 流程风险、灵活处置风险、制度安排风险等多 缴税的风险;也面临故意偷税风险、空白漏税 风险、弹性寻租风险、纳税筹划风险等少缴税 的风险。涉税零风险理念就是要消除企业在这 两方面的风险。
2、多缴税的风险
企业多缴税,可能是多方面原因引起的,总体来看 有以下四方面原因会导致多缴税的风险:
(1)政策信息风险
多缴税是因为政策信息上的缺失,不太会利用优惠 政策信息所造成的。企业经营者往往只关心与自己 经营业务相关的少数税收优惠政策,实际上与自己 所在的整个产业相关的优惠政策都需要全面收集, 特别是上下游的联系,所以把视野扩展到行业之外, 可以了解更多的税收政策信息,认真解读这些信息, 对避免政策信息导致的纳税风险至关重要。
税务风险控制及税务规划系统培训
(3)灵活处置风险 由于税法执法过程中有很大的灵活性,
这种灵活性有的是政策法规的灵活性, 有的是人为的灵活性。这种灵活性很可 能使企业的税负也具有了人为的灵活性。 人情税、关系税、权利税削弱了法律税 的地位。
面对这种灵活处置风险,企业可以根 据实际情况,采取以下三个步骤来应对:
税务风险控制及税务规划系统培训
[特别提示](结论) 对于政策信息风险,没有特别具有针对
性的办法来解决。只有广泛收集政策信息,尤 其是围绕自己的产业去收集,或是专门聘请专 业人士帮助收集、分类,认真解读,作出提前 应对之策,才有可能规避政策风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