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易地扶贫搬迁存在问题与路径研究
易地扶贫搬迁存在问题与路径研究
������������������������������������������������������������������������������������������������������������������������������������������������������������������������������������������������������������������������������������������������������������������������������������������������������������������������������������������������������������������������������������
由于空间限制,无法就地或就近 安置就业,而多数搬迁人口则希 望搬迁后能够就地或就近就业, 如此一来,后续搬迁人口亟需发 展与无就业、产业支撑的矛盾就 会日益凸显出来。
此外,由于搬迁的地域性 和搬迁群体的个体差异性,各 地区尤其是乡镇一级,在具体 搬迁安置点的规划建设、农田 审批流程与占用弥补平衡的操 作程序方面,缺乏统一的标准 与实施方法,为扶持产业开发 带来了较多的困难。迁入地的 产业基础不牢,将会直接影响 到搬迁人口未来的生活生产状 态,也势必会使易地扶贫搬迁的 成效大打折扣。
(三) 配套设施不完善 在国家不断加大扶贫资金的 强力支持下,建档立卡贫困户实 现搬迁容易,但要实现脱贫致富 仍存在一定困难。部分搬迁安置 点建设仅仅解决了贫困搬迁人口 的住房问题,对于后续的生存发 展问题考虑较少;部分搬迁安置 点对于当地产业的培育力度小或 缺乏产业培养的资源。易地扶贫 搬迁的目标绝不仅仅是为了搬迁 出去,而是要实现“搬得出、稳 得 住 、 能 致 富 ”。 如 果 搬 迁 安 置 点的配套设施不完善,产业、就 业发展就缺乏公共服务设施的有 力支撑。 目前搬迁贫困人口发展动 力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首 先,搬迁安置住房仅满足用于 搬迁人口居住的面积,而没有 提供相应的放置农具等农民用 于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储物房, 给搬迁人口就地或就近从事农
(六) 加 强 财 务 管 理 , 认 真 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强化村级集
体经济监督机制。要加强村级集 体经济的财务管理和民主监督机 制,节约支出,减轻集体负担, 实现集体经济的资产积累。一是 落实内部管理制度。如财务收 支、支出审批、合同管理、一事 一议等制度,必须要落到实处, 坚决避免走过场、走形式,要严 格按规定执行,防止集体资产、 资金、资源造成不必要的流失和 浪费。二是压缩非生产性开支。 严格按规定控制管理费用支出, 加快推行村支部书记“公职化”
关键词:易地扶贫搬迁;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按照 《全国“十三五”易地 扶 贫 搬 迁 规 划》, 5 年 时 间 内 要 对 1000 万建档立卡贫困户实行易 地 扶 贫 搬 迁 。 截 至 2017 年 年 底 , 全国各地易地扶贫搬迁人口完成 情况良好,安置项目建设开工有 条不紊,较好实现了易地扶贫搬
迁任务。但易地扶贫搬迁仍面临 不少难题,如当地经济发展难以 承载这部分人口脱农后的就业问 题、后续生存发展问题、部分搬 迁对象不愿搬迁问题等。脱贫攻 坚形势依然严峻,应积极制定相 关政策,使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发
挥最大效用,巩固易地扶贫搬迁 政策的扶贫成效。
一、易地扶贫搬迁面临 的问题
(一) 项 目 建 设 前 期 工 作 准 备不充分
的实施。三是增强村务公开透明 度。要加大公开的真实性,提高 村民对村务公开的认识,实施有 效监督;组织、民政、农经等部 门经常深入各村定期或不定期地 检查核实;特别是在重大投资决 策和建设项目上,必须经村民代 表大会讨论通过,提高村务公开 和资金利用的透明度,促进村集 体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作 者 单 位 : 浙 江 省 松 阳 县 调研发现,一些安置点的 规划选址未能全方位考虑各方面 因素,发展空间极为局限。部分 规划点仅仅考虑到了搬迁对象的 住房问题,对于后续生存发展、 产业发展考虑欠佳,没有产业和 就业支撑点的易地扶贫搬迁,其 脱贫效果不易维持和发展,布置 规划容易出现后期短暂脱贫又长 期返贫的情况。搬迁规划安置点
问题探讨
易地扶贫搬迁存在问题 与路径研究
□ 吕翠丽
摘要:按照 《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 5 年时间内要对 1000 万建档立卡贫困户实行易地 扶贫搬迁。截至 2017 年年底,全国各地易地扶贫搬迁人口完成情况良好,安置项目建设开工有条不紊, 较好实现了易地扶贫搬迁任务。但易地扶贫搬迁仍面临不少难题,如当地经济发展难以承载这部分人口 脱农后的就业问题、后续生存发展问题、部分搬迁对象不愿搬迁问题等。本文针对易地扶贫搬迁存在的 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将集体资产以价值形态为主的管 理 办 法 ,盘 活 集 体 存 量 资 产 ,构 筑 资产增值机制。要加强村干部任 期和离任经济责任专项审计制 度 ,审 计 结 果 向 村 民 公 布 。 要 实 行 增 值 考 核 ,村 集 体 资 产 发 包 经 营时,要按照“公 开、公平、公正 ” 的 原 则 进 行 ,在 发 放 村 干 部 报 酬 考 核 中 ,应 把 集 体 资 产 的 保 值 增 值 指 标 量 化 ,纳 入 目 标 考 核 ,确 保 村级集体经济保值增值。
“三边”施工模式带来的主 要问题是,集中安置点的住房、 公共设施建设等图纸还未设计出 来就已经要求开工建设,这就会 造成前期的计划、预算工作不精 准,作为“经济人”的施工方为 考虑自己的利益,往往会虚报没 有设计和预算出来的所需物资, 如夸大不易量化的工程量,以此 获取较多收益。易地扶贫搬迁项 目建设工程量浩大,在“三边” 施工模式的诱引下,势必会造成 国家资源的较大浪费。
责任编辑:欣文
42 当代农村财经 2018 年第 9 期
问题探讨
从全国易地扶贫搬迁的实践 看,各地大多采取了“三边”模 式,即侦察、设计、施工三者同 时进行。与正常施工有所不同, 在施工前会将对于地理位置、地 形、地貌等因素全部侦察到位, 并详细设计出施工图纸与施工流 程,然后再进行施工建设。但由 于易地扶贫搬迁任务时间紧促, 不能按照正常模式进行,所以采 取了“三边”模式,高效完成易 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任务。但也 埋下了一些隐患,由于时间任务 紧迫,前期工作准备不够充分, 集中安置点的建设往往存在一些 问题,亟需解决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