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课程论文课程名称动物生态学授课学期2010 年至2011 学年第二学期学院专业学号姓名任课教师交稿日期成绩阅读教师签名日期桑树天牛的生物特性及防治方法的进展摘要:桑树天牛是一类为害范围较广的害虫,它不仅养蚕业有很大的危害,还对果树栽培、园林绿化等带来危害。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这些受危害行业的种植面积在不断扩大,其为害日趋严重,其已成为桑树、园林观赏植物、林木、果树等作物的重要害虫之一。
桑树天牛是一类典型的钻蛀性害虫,主要以幼虫在枝干内部蛀食为害,常规农药防治难以达到防治目的,所以,此类害虫应强调综合防治。
本文即是对目前桑树天牛及其防治的研究成果的一个综述。
以便更有效的防治桑树天牛。
关键词:桑树天牛发生规律防治天牛属鞘翅目(Coleop tera)天牛科(Cerambycidae)种类很多,全世界已知35 000多种,我国估计有3 000种以上[ 1 ] 。
天牛类害虫是桑树常见的害虫。
为害桑树的天牛种类很多,主要的有桑天牛、桑虎天牛和黄星天牛等。
桑树被害后, 组织受损, 影响水分、养分的正常输导。
轻者树势衰败, 重者枯竭死亡。
一.桑树天牛的生物特性及种类1.1桑树天牛的生物特性天牛属于昆虫纲,鞘翅目,多食来目,天牛科,是桑园的重要害虫。
天牛种类繁多,生活隐蔽,防治困难。
幼虫乳白色,无足,圆筒形,气门椭圆形,多数种类以幼虫蛀食木本植物的干茎、枝条和根部。
幼虫孵化后一般先在树皮下取食韧皮部和形成层,2~3龄后蛀食进入树心,幼虫老熟后则在蛀道中筑蛹室并在其中化蛹。
成虫体小至大型,触角多数长于身体,丝状或锯状,着生在触角窝的瘤上,复眼肾形半围触角基部。
成虫的危害主要是有些种类的成虫在羽化后需补充营养而取食嫩树皮、嫩枝条、嫩叶片等,以促进生殖器官的成熟、交配和产卵,一般不会造成大的影响。
大量的产卵刻槽也会影响桑树的正常生长。
初孵幼虫自韧皮部垂直蛀入边材,并将粪便排出,悬吊于排粪孔处。
在蛀入+毫米深时,沿枝干最外年轮的春材部分横向蛀食,然后又向内蛀食,第一年蛀入木质部深可达0.5~5.5厘米。
次年.月上旬越冬幼虫开始活动,向内弯曲蛀食5~8厘米,当蛀食到髓心附近后,转而向上蛀食8~15厘米,然后再向外蛀食2.5~7厘米,蛀道呈“Z”字形。
第三年.月上旬开始排出木丝,.月中下旬老熟幼虫蛀食到韧皮部后,向外咬羽化孔,这时粪便很少排出体外,全填塞在树皮下的蛀道内,幼虫在蛀道内来回活动,用粪便将蛀道上端堵塞,下端咬些长木丝填实,做成长4~6厘米、宽1.5~2.5,厘米的蛹室化蛹。
蛹经20天后开始羽化为成虫,首先爬至树冠取食新梢嫩皮补充营养,不善飞翔,受惊吓极易落地。
雌成虫于晚上)点钟以后爬至径粗-厘米以上枝条或树干产卵。
产卵前,先沿树干下部爬行,寻找适宜的树皮裂缝,用口器将缝隙底部咬平,然后转身把尾部插入,分泌出草绿色糊状物并将卵产入其中,再用草绿色糊状物覆盖其上。
雌成虫一生可多次交尾和产卵。
1.2桑树天牛的种类1.2.1桑天牛别名褐天牛、粒肩天牛、铁炮虫。
寄主有桑、苹果、榆、梨、李、柑橘、无花果、枇杷、樱桃、花红、杏、桃、枣、柳、枫、杨、苦楝、槠、乌柏、樟、油桐、柞、刺槐、构树、核桃、松、槟沙果、海棠、山檀、菠萝蜜,分布于江苏、浙江、上海、山东、江西、安徽、福建、湖南、湖北、河北、北京、天津、辽宁、广东、广西、陕西、甘肃、四川、贵州、云南、台湾[ 2 ] 。
据调查,桑天牛是危害桑树枝干的主要害虫,在各蚕区均有发生,桑天牛在整个桑园为害株数占30%左右,严重地影响了桑叶产量和质量[3 ] 。
1. 2.2黄星天牛别名黄星桑天牛、长角天牛、剥皮蛀。
寄主有桑、无花果、苹果、油桐、枇把、柑橘、榕树、柳、杨、松、杉、核桃,分布于上海、浙江、江苏、安徽、山东、福建、陕西、湖南、湖北、江西、河南、河北、北京、甘肃、四川、贵州、云南、广东、广西、海南、东北、台湾[ 2 ] 。
桑树枝干害虫在四川省西充县桑园发生量大,危害严重,并逐年加重的趋势,近年来发生为害严重的枝干害虫主要是桑天牛、黄星天牛、桑介壳虫、桑蛀虫等[ 2 ] 。
它们为害桑树枝干的木质部和皮层,影响桑树体内水分和养分的传输,造成枝条折断、干枯,树干上形成孔洞,从而引起桑树生长发育减弱、衰老,甚至死亡。
1. 2.3暗翅筒天牛别名黄天牛。
寄主有桑、构树,分布于上海、浙江、江苏、四川、重庆、广东、广西、海南、福建、江西、湖南、河北、西藏、台湾[ 2 ] 。
暗翅筒天牛是四川和重庆近年发生的一种主要桑树害虫,成虫取食桑叶叶脉,产卵时咬食枝条端部,幼虫蛀食枝条,亦危害构树、黄桷树、无花果、野梨、苎麻、长叶水麻。
暗翅筒天牛危害桑树造成严重的产叶量损失,其被害枝产叶量损失率达41. 75%[ 4 ] 。
1. 2.4次黄筒天牛寄主有桑、桃、梨,分布于上海、浙江、江苏、江西、福建[ 2 ] 。
近年来,在江苏太仓地区发生较普遍,幼虫蛀食桑树枝条,成虫取食嫩叶和叶脉。
寄主除桑树外,还有构树。
1. 2.5点胸坡天牛寄主有桑,分布于江西、山东、河北、东北[ 2 ] 。
该虫近年来在江西修水县新老桑园普遍发生,局部桑园为害严重。
幼虫蛀害桑树枝杆,引起树势衰弱,枝叶细小、枯黄,甚至整枝或全株枯死,严重降低桑叶的产量和质量,给蚕桑生产带来较大影响[ 4 ] 。
1. 2.6桑虎天牛别名桑脊虎天牛、虎斑天牛。
寄主有桑、苹果、梨、柑橘、葡萄,分布于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江西、陕西、湖北、河北、四川、辽宁、广东、台湾[ 2 ] 。
据报道,有的桑园虎天牛株危害率达60% ~80% ,重庆市北琣蚕种场对虎天牛危害重的桑园调查虫株率为74. 55%[ 5 ] 。
近年来在我国北方桑园普遍发生,株被害率可高达80%以上。
据调查, 1989河北省宽城县桑园桑虎天牛为害严重,株被害率达65. 42%。
受害桑树仅春季损失桑叶量达1 481 g,与健株相比,损失率为31. 4%[ 5 ] 。
1. 2.7桑小枝天牛别名桑枝小天牛、亚洲长角天牛、降霜长须天牛。
寄主有桑、柘,分布于江苏、浙江、江西、四川、重庆、云南、广西、广东、海南、香港、台湾[ 2 ] 。
1. 2.8云斑天牛别名白条天牛、核桃天牛、倒根虫。
寄主有桑、无花果、核桃、板栗、苹果、梨、枇杷、山楂、乌桕、女贞、白蜡、悬铃木、泡桐、油桐、枫杨、桉树、杨、柳、榆、栎、桦、梓、榕、桤木、槠、油茶、银杏、漆、臭椿、油橄榄、山毛榉、苦檀、木麻黄,分布于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安徽、山东、山西、河北、河南、陕西、湖北、湖南江西、甘肃、吉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台湾[ 2 ] 。
云斑天牛在嘉兴地区的桐乡、海宁、秀洲、秀城各地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一般桑树的株寄生率达1. 7% ~7. 3% ,个别老桑园寄生率达20%以上。
据调查,云斑天牛的寄生率达 5. 6% ,高于桑天牛的 3. 2%、黄星天牛的2. 1% ,已成为桑园最主要的桑树枝干害虫之一[ 6 ] 。
该虫分布于全国各地,四川以川东地区危害严重。
据吴开明等对涪陵地区的普查,云斑天牛株危害率达17. 68%。
二.桑树天牛发生规律2. 1 桑树天牛分布桑天牛在我国北至辽宁,南至广东,东至东部沿海,西至四川、云南均发生;桑虎天牛和黄星天牛在全国大部分蚕区也有发生[7] ,而三种天牛都以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发生较重。
2. 2 桑树天牛成虫、幼虫的危害这几种天牛的成虫咬食桑树枝干皮层或直接食害桑叶成缺刻和孔洞。
幼虫则进入枝干内部,蛀食枝干的韧皮部和木质部,并在蛀食枝干内每隔一定距离会向外蛀成不定向的排泄孔,用于通气和排粪,致使桑树枝干蛀空、枯死,甚至整株桑树生长不良或死亡。
幼虫在桑树被蛀枝干内越冬,越冬场所安全,冬季死亡率极低,而且为来年春季越冬结束后继续蛀食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2. 3 桑树天牛的繁殖周期桑树天牛完成一个世代需1~2 年, 为害时间长。
如桑天牛在江、浙一带2 年发生一代,成虫期达80 多天,产卵期33~40 天,发生时间从4~5 月到9~10 月份。
幼虫在被蛀枝干内二次越冬,幼虫期长达300 多天[8]。
由于成虫、幼虫活动时间长,为我们捕捉成虫和幼虫防治提供了较有利的条件。
天牛产卵于枝干皮层或树缝、裂口等处,在产卵处可留下“U”字型或“T”字型产卵痕,这对我们调查卵和灭卵提供了便利条件。
三.防治方法3.1.实行检疫严禁从国外、省外、市县外通过原木、包装用木材和带虫树木等途径,传入危险性天牛。
3.2. 卵期防治卵期防治可进行化学防治如:喷洒40%乐果乳油500 倍液,枝干上要喷周到;初龄幼虫可用敌敌畏或杀螟松等乳油10~20 倍液,涂抹产卵刻槽,杀虫效果较好[9]。
也可进行物理防治即组织人力沿树干和枝条寻找由绿色糊状物构成的“产卵巢”,人工去除。
3.3. 幼虫期防治。
幼虫期的化学防治有以下几种方法:①4-10月份幼虫活动期,在排粪孔处用棉球蘸取.40%氧化乐果乳油5倍稀释液塞入虫孔,熏杀幼虫。
②用注射器将+"#久效磷或甲胺磷乳油+倍稀液注入虫孔,利用药剂的内吸性毒杀幼虫。
③用磷化铝或磷化锌制成的毒签插入虫孔,熏杀幼虫。
④在-月中旬或&月上旬,在树干基部刮去表皮(宽10~30厘米)成环状带,用.40%氧化乐果原液或1倍稀释液涂带,毒杀初孵幼虫[10]。
幼虫期的物理防治可以用以下方法:①天牛卵孵化为幼虫后,先在皮层内为害,为害后有较明显的树液渗出淌下,即流下“酱油水”,此时可用刀具挑开皮层,杀死幼虫。
②刺杀已蛀入木质部的幼虫。
蛀食枝干的幼虫会有排泄物排出孔外,幼虫所在位置是在有新鲜排泄物的孔附近,据此可用钢丝钩或其他工具钩刺杀死幼虫,这种方法在整个幼虫活动期间都可采用,效果较好。
3.4. 成虫期防治天牛的成虫期较长,成虫羽化后需取食补充营养,啃食嫩枝表皮或桑叶。
所以,可在成虫期进行人工捕杀。
或用绿色威雷触破式微胶囊剂树干喷雾,毒杀成虫。
3.5. 天敌防治利用天敌昆虫、病原真菌、线虫和啄木鸟等对天牛类害虫进行防治。
寄生天牛幼虫和蛹的花绒坚甲(D astarcus longulus)和管氏肿腿蜂( Sderoderm a guani) [11], 寄生天牛卵的长尾啮小蜂(Aprostocetus sp. ) 、天牛卵姬小蜂(Aprostocaus fukutai) 、啮蜂( Tarqstichus sp. )等对天牛种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应用斑头徒盾茧蜂[O ntsirapalliatus(Cameron) ]、周氏啮小蜂、蛀姬蜂防治天牛等的技术,也得到一定的推广和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线虫在被害植株的虫道中能主动寻找寄主,对天牛等钻蛀性害虫有独特作用。
防治试验表明,线虫在应用上具有很大的潜力,招引、驯化鸟类如大斑啄木鸟[D endrolppos (Major) ]防治天牛的技术在生产中已有应用啄木鸟是啄食天牛幼虫和多种蛀干害虫的能手,一只成年啄木鸟可啄食天牛幼虫和其他害虫100多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