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苏省徐州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江苏省徐州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09年江苏省徐州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2009年12月01日星期二09:13 P.M.徐州市2009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题本卷满分l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本卷共8页,用钢笔或圆珠笔(蓝色或黑色)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

2.答题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及座位号填写清楚。

3.试卷总分含卷面分3分。

一语文积累与语言运用(20分)1.下列词语书写及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濒(bīn)临悄(qiāo)然阴霾鲜(xiǎn)为人知迫不急待B.提(dī)防角(jiǎo)色沮丧满载(zài)而归提心掉胆C.泥泞(nìng)狩(shòu)猎遐想叱咤(zhà)风云粗制滥造D.栈(zhàn)桥附和(hè)决别浑身解(xiè)数谈笑风生2.请根据要求填写古诗文名句(8分)(1) ____________________,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2) _____________________,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_____________________,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无题》)(4)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破阵子》)(5)子日:“岁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论语·子罕》)(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7)“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这两句诗表现了落花积极进取的精神.但龚自珍《已亥杂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境界上更胜一筹。

3阅读下面的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一个年轻人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总是不断地变换工作单位。

因为在一个单位工作不久,就会感觉到怀才不遇,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不得已只好跳槽。

他觉得很①(沉痛无奈),就把烦恼向一位阅历丰富的老人②(倾诉反映)。

老人说:“你换了这么多单位根本没有用啊。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些人总不断埋怨别人的过错,指责别人的缺点,他们觉得周围的环境和人处处跟自己作对;或者认为自己生不逢时,没有真正的“伯乐”来赏识自己。

实际上,他们没有意识到真正的问题不是来自于周围,而是来自于他们自己。

像这样的人,必须深刻地看待自己,正确地反省自己,不能一味地埋怨别人。

而一个单往也没有必要为失掉这样的“人才”而遗憾。

(l)为文中①②两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分)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上下文语境,在下面的横线上把文中老人的话补充完整。

(1分)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划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后把正确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一首小诗.按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

(3分)修养的花儿在寂静中开过去了,成功的果子便要在光明里结实。

(1)这首小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2)请问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告诉了我们怎样的人生哲理?(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请仔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从中选出四个最能体现徐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地位和文化底蕴的关键词(四字短语).填在文后的方格中。

(2分)徐州,古祢彭城.是江苏境内建城最早的城市,历史悠久。

秦汉之际,从这里走出的布衣皇帝刘邦一统天下.建立了辉煌的汉王朝。

两汉四百多年间,徐州共有l3个楚王,5个彭城王,是有名的帝王之乡。

徐州城周围构造各异的汉墓,栩栩如生的汉画像石,惟妙惟肖的汉兵马俑.并称为“汉代三绝”。

徐州更是人文荟萃之邦,彭祖、刘邦、项羽自不必说,还有萧何、刘裕、李煜、刘向、刘禹锡、李蟠、李可染、马可、宋绮云等,从帝王将相到丈人骚客.从艺术大家到革命志士.无数风流人物.闪烁寰宇。

二古诗文阅读(18分)(一)阅读下面两篇(段)文言文,完成第6到第9题(1 5分)【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峡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日:“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日:“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日:“吾孰与徐公美?”妾日:“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采.与坐谈.问之客日:“吾与徐公孰美?”客日:“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成王,日:“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日“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敷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

吾朝巨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

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选自《新序》)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1)臣之妻私臣私:__________________ (2)皆以美于徐公以:_______________(3)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刺:_______________ (4)卒得反国反:____________________7.下面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A.①邹忌修八尺有余②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B.①于是入朝见威王②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C.①时时而间进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D.①内外不闻吾过②及鲁肃过浔阳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三个句子。

(6分)(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吾知所以亡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请结合语段分析造成齐威王能够“战胜于朝廷”而宋昭公不得不“出亡“的原因各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发?(3分)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启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一首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0.诗中能够突出表达诗人情感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1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是如何表现初春的特点的?请作具体分析。

(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现代文阅读(29分)(--)阅读《我的母亲》中的节选部分,完成第l2到第l4题。

(6分)①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

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就吓住了。

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

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

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②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

这时候我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条小衫出来叫我穿上。

我不肯穿,她说:“穿上吧,凉了。

”我随口回答:“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

”我刚说了这句话。

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我赶快把小衫穿上。

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

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地责罚了一顿。

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

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

医来医去,总医不好。

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12以上两段文字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我”的母亲的?(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母亲为什么“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这一细节描写中包含了“我”对母亲怎样的情感?(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面篇说明文,完成第15到第l8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