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益广告行为必须规范

公益广告行为必须规范

CRITICISM
告行为必须规范
本刊总编辑 陈徐彬
公益广告在中国的发展并不能令人满意,这就使得人大代表在两会期间极力呼吁中国需要制定一部 操作性较强的《公益广告法》。而在本刊将公益广告话题作为本期专题推出时,我们也听到了不同的声 音:公益广告在中国经济现状下种种表现具有其合理性,不应该对公益广告过于苛求。为此,本刊也在 反省,我们是不是反应过度了? 在仔细听取各方的意见后,我们认为,业界对公益广告的不满是一致的。在公益广告主体的明确、 资金的运作、发布的细则、媒体的责任等方面,公益广告无疑存在着不足。既然双方的出发点一致,为 什么又会形成如此针锋相对的尖锐对立呢? 矛盾的焦点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公益广告的商业性,二是媒体在公益广告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 色。 公益广告必须非商业化这是非常明确的。但是非商业化往往引起歧义,究竟是公益广告目标的非商 业化,还是公益广告运作的非商业化?在实际操作中,二者往往混为一谈、以偏概全。在公益广告中出 现广告主的标识,广告主获得非资本性的收益,这是公益广告中经常出现的“擦边球”行为,这类打着 公益广告旗号的广告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益广告,因为它带有明确的商业性目的。如果走向一个极 端:因为对这类伪公益广告的规范而否定公益广告运作的商业模式,这是不明智的。无论是在欧美还是 在日韩,没有商业模式就没有公益广告,因为公益广告的资金来源必须通过商业化来解决。如果再走向 另一个极端,因为公益广告的商业化操作模式而容忍,甚至是鼓励公益广告的商业化目的,则又是极其 错误的,这样就没有真正的公益广告可言。 媒体是另一个矛盾的集中地,对公益广告的批评总是少不了对媒体的质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中国的公益广告主体不明确。我们看到,对企业和广告公司而言,做公益广告的要求用词是“动员和鼓 励”,换言之,发布公益广告是柔性的规定;对媒体而言,在某一时间段内,做公益广告的要求用词是 “不少于”,换言之,发布公益广告是刚性的规定,有明确的考核标准。那么对中国公益广告难以令人满 意的现状的板子应该打在谁的身上?政府?公众?企业?广告公司?媒体?当然,我们只好去责备“没 有很好地完成任务”的媒体,因为只有媒体承担了定量的考核!我们客观地想一想,媒体为什么会变成 公益广告变相的主体?媒体难道不是公益广告的替罪羊! 对于人大代表提出的公益广告动议我们十分赞成,我们赞成公益广告法规的“操作性”必须增强。 一部完善的管理法规可以解决公益广告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无论是单独立法也好,还是附属在《广告法》 中也好。比如,既然对媒体有公益广告发布的细则,对企业同样可以出台相关规定,规模化的企业可以 承担一定比例的公益广告。公益广告不能等同于慈善事业,企业必须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这也是同当 前的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 公益广告的问题必须通过法律来解决,公益广告发展不好,板子应该打在相关法规身上,现在正是 完善公益广告法规的时候。
05 05 2007 广告大观综合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