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四章(1)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PPT课件
第四章(1)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PPT课件
12
离子键中键的极性与元素电负性的关系 p124-125
Relationship of ionic nature percent of single bond and the difference of electronegativity
xA-xB
ionic nature percent (%)
xA-xB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Be除外)的卤化物是典型的离子型化合物。
❖ 主要以晶体形式存在; ❖ 较高熔点和沸点; ❖ 熔融或水溶解后能导电。
10
1-2 离子键的特点
p123-125
(1) 作用力的本质是静电作用力
F q1 q2 r2
q1 ,q2 分别为正负离子所带电量 , r 为正负离子的核间距离, F为静电引力。 离子间的距离越小,则离子间的引力越强。
1-3 离子的特征
p125-132
(1) 离子的电荷:
原子在形成离子化合物过程中,失去或得到的电子数。
(2) 离子的电子构型:
简单负离子一般最外层具有稳定的8电子构型。
正离子电子层构型: 2 电子构型: Li+ Be2+ 8 电子构型: Na+ K+ Ca2+ 18 电子构型: Cu+、 Ag+、 Zn2+ 、 Cd2+、 Hg2+ 18+2 电子构型: Pb2+ 、 Sn2+ 、 Bi3+ 9-17 电子构型: Fe2+ 、Fe3+、 Cr3+、 Mn2+
14
离子化合 物的性质
离子键 取决于 的强度
正、负离 取决于 子的性质
在离子的半径和电荷大致相同条件下,不同构型的正离子 对同种负离子的结合力的大小规律:
8电子层构型的离子< 817电子层构型的离子< 18或18+2电 子层构型的离子
15
(3) 离子半径 p127-128
r+ r -
a. 离子半径:
化学键理论可以解释: ● 分子的形成与稳定性
● 共价键的本质及饱和性 ● 分子的几何构型和共价键的方向性 ● 化学键与分子的物化性质间的关系
0-2 已明确了的化学键类型
离子配键
离子键
电价键 电价配键
离子偶极配键
配键
电子对键
极 性 键 共价配键
化
双原子
(单、双、叁键) 非极性键
学
共价键 单电子键
键 共价键
d
根据晶体中相邻正负离子间的核间距(d)测出的。 d = r+ + r - (有效离子半径)
b. 离子半径变化规律 p129
16
➢ 离子半径的变化规律:
p129
a ) 同主族从上到下,电子层增加,具有相同电荷数的离子半径增加。
§4-0 化学键的定义 (definition of chemical bond) p119
0-1 什么是化学键?
Color
2Na (s) + Cl2 (g)
银灰色 黄绿色
State
固体 气体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极强
极弱
2NaCl (s)
无色
晶体
极弱 熔融导电
上边三种物质的性质的不同是由什么引起的?反映出什么问题?
第四章
p119-210
化学键与 分子结构
Chapter 4 Chemical Bond And Molecular Structure
本章教学内容:
p119-210
4.1 离子键理论 4.2 共价键理论 4.3 金属键理论 4.4 分子间作用力
Ionic bond theory covalent bond theory Metallic bond theory Intermolecular forces
r < r0 ,当 r 减小时,V 急剧上升。电子云之间的斥力急剧增加, 导致势能骤然上升。
9
离子键理论
当电负性小的活泼金属与电负性大的活泼非金属原子 相遇时,发生电子的得失产生正负离子。
离子键—由原子间发生电子的转移,形成正负离子,并通过
静电作用而形成的化学键。
离子型化合物—由离子键形成的化合物;
(2) 离子键没有方向性 与任何方向电性不同的离子相吸引,所以无方向性
11
(3) 离子键没有饱和性
只要是正负离子之间,则彼此吸引,即无饱和性。
(4) 键的离子性与元素的电负性有关
X > 1.7,发生电子转移,形成离子键; X < 1.7,不发生电子转移,形成共价键。 ▪ 离子键与共价键并非有明显界线。
2s2 2p6 3s1 → 2s2 2p6 3s2 3p5 → 3s2 3p6
p120
分别形成 Ne 和 Ar 稀有气体的原子结构,成为稳定离子。
8
➢ 然后由静电吸引,形成化学键。
V
0 Vr0
r0
r 为核间距 V为体系势能
r
r = r0 ,(平衡距离)吸引作用与排斥作用达到暂时平衡,V 有极 小值,此时体系最稳定,表明形成离子键。
ionic nature percent (%)
0.2
1
0.4
4
0.6
9
0.8
15
1.0
22
1.2
30
1.4
39
1.6
47
1.8
55
2.0
63
2.2
70
2.4
76
2.6
82
2.8
86ay & Smyth 公 式来计算键的离子性.
% 离子性 = 16 (△X)+3.5 (△X)2
本章教学要求:
1.认识化学键的本质; 2.掌握离子键的形成及其特点; 3.掌握离子的特征,离子极化概念; 4.掌握价键理论的内容;会用价键理论解释共价键的特征,会用价电 子对互斥理论和杂化轨道理论解释简单的分子结构; 5.初步认识分子轨道,掌握第二周期元素的分子轨道特点; 6.理解金属键理论,特别是能带理论,会用能带理论解释固体分类; 7.认识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的本质,会用其解释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三电子键
多原子 共价键
共轭 π 键 多中心键
金属键
科塞尔(Kossel)-----离子键理论
路易斯(G.N. Lewis)-----共价键理论
化学键—分子中的两个(或多个)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7
§4-1 离子键理论
1-1 离子键的形成 (以 NaCl 为例)
➢ 首先形成稳定离子:
Na→Na+ Cl→Cl-
不同的外在性质反应了不同的内部结构
各自内部的结合力不同
Pauling L 在<<The Nature of The Chemical Bond>>中提出了用 得最广泛的化学键定义:如果两个原子(或原子团)之间的作用 力强得足以形成稳定的、可被看作独立分子物种的聚集体,它们 之间就存在化学键.简单地说,化学键是指分子内部原子之间的强 相互作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