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企业管理对象的关键性要素是(资金)。
151、现代社会中,(信息)既是企业运行、实施管理的必要手段,又是一种能带来效益的资源。
152、企业开展职能活动,实现目标的物质条件与保证是(物资设备)。
153、企业管理的首要职能是(战略职能)154、企业管理的优劣与成败,取决于(决策职能)155、企业同它赖以存在的外部环境保持协调的职能,被称为(公共关系)156、企业管理的战略职能包括(经营环境分析),制订战略目标、选择战略重点、制订战略实施方针和对策、制订战略实施规划。
157、科学有效的管理所具有的分工放大与要素放大效应,对(现代生产力)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158、通过管理实现高度专业化的(社会分工)的协调是现代国家和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重要基础。
159、现代管理(观念)和管理技术的普及可以极大的改变人们的思想、生产、生活观念和方式。
160、通过科学有效的企业管理,可以把单个劳动组成有机的生产系统,把单个劳动工具组成有机的机构系统,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161、“人本管理”的内容就是对企业系统中所有涉及(人)的领域的研究162、“组织再造”理论的中心思想是强调(组织)必须采取激烈的手段,彻底改变工作方法。
163、学习型组织是指更适合(人性化)的由一些学习团队形成的组织模式。
164、“组织再造”是指将组织的作业流程,做根本的重新思考与彻底翻新,以便在成本、品质、服务与速度上获得(戏剧性)的改善。
165、市场经济就其(一般性质)来说,就是通过市场而运行的经济。
166、市场经济的主要功能可称之不通过市场配置社会资源而推动(生产经营)的经济。
167、只要社会生产不是为自给自足,也不是为直接分配,而是为交换而生产,它就必然通过市场而运行,从而形成(市场经济)。
168、市场是买者和卖者为了买卖商品和获取服务,进行(等价交换)活动的场所。
16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基本运行机制是(市场机制)。
170、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和(供求)机制是市场机制的三个最基本的机制。
171、经济运行机制包括微观机制、市场机制、计划机制和(宏观调控)机制。
172、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机制。
173公平贸易原则要求WTO各成员国的出口贸易经营者不得采取不公正的贸易手段进行(国际贸易)竞争,尤其不能采取倾销和补贴的方式在他国销售产品。
174、“关税减让”一直是(多边国际)谈判的主要议题。
175、WTO对(国有贸易企业)的主要要求是,在进行有关进出口的购买或销售时,应只以商业上的考虑作为标准,并为其他成员企业提供参与这种购买或销售的充分竞争机会。
176、WTO基本法律规则中的(非歧视性贸易)原则具体表现为“一般最惠国待遇”及“国民待遇”。
177、WTO各成员国应享受的基本权利之一是:在现有成员国中享受多边的、无条件的和稳定的(最惠国)待遇。
178、WTO各成员国应离爱的基本权利之一是:享受其他成员国开放或扩大货物、(服务市场)准入的利益。
179、WTO各成员国应享受的基本权利之一是:(发展中国家)可享受一定范围的普惠制待遇及优惠或过渡期安排。
222、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是由美国通用电器公司的费根堡姆和朱兰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提出的。
223、全面质量管理是企业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综合运用一整套质量管理体系、手段和方法所进行的系统管理方法。
224、具体来说,(全面质量管理)就是组织企业全体职工及有关部门参加,综合运用现代科学和管理技术成果,控制生产经营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的全过程和各因素,经济地研制、生产和提供用户满意的产品的系统管理活动。
225、“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这是(1994版)ISO9000族标准中对全面质量管理所下的定义。
226、企业应根据产品特点、生产规模和工艺性质等因素,设置与企业质量体系相适应的(组织机构),保证企业质量管理职能的落实和有效实施。
227、质量责任制是(落实)质量管理职能的重要手段。
228、质量保证体系中的工作程序是企业管理经验的(科学总结)。
229、质量活动贯穿于产品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的(全过程)。
230、PDCA循环中D代表(执行)阶段。
231、PDCA循环中C代表(检查)阶段。
232、PDCA循环中A代表(处理)阶段。
233、PDCA循环中也可以叫做“总结”阶段的是(处理)阶段。
234、应用PDCA循环首先必须制定好目标、标准、(法规)、程序。
235、PDCA循环要有(针对性)。
236、PDCA循环应做好(奖惩兑现)和原始记录。
237、PDCA循环做好(原始记录),可以为以后的管理工作提供信息,还可以为奖惩兑现提供可靠依据。
238、QC小组不是行政性的组织,而是由职工(自愿)参加的群众性组织。
239、QC小组应根据企业产品质量或服务质量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小组实际情况,制定明确的(攻关目标)。
240、QC小组是全面质量管理活动中(必要)的组成部分。
241、QC小组成立后应根据(课题和活动计划),经常地、扎扎实实地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
242、全面质量管理工具中的排列图最早是由(意大利)的经济学家帕累托画出来的,因此也叫帕累托图或巴氏图。
243、全面质量管理工具中的(因果图)是表示质量特性与原因关系的图。
244、全面质量管理工具中的排列图是由一个横坐标、(两个)纵坐标,若干个矩形和一条曲线所组成。
245、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把(排列图)移植到质量管理中来,使其成为一种寻找主要问题和分析主次因素的常用方法。
246、ISO9000系列标准分为(五个)组成部分。
247、规定了质量体系标准的应用范围及三种质量保证模式等的系列标准是(ISO9000)。
248、企业建立和实施全面有效的内部管理的质量体系文件是(《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要素----指南》)。
249、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主要是以(职位)分析为核心,围绕人员的获取、整合、保持、激励、控制、调整与开发等而展开的。
250、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是(职位分析和职位设计)。
251、员工一旦被企业聘任,就与企业形成了一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劳资)关系。
252、企业员工招聘的形式主要有:内部选拔、(网络信息收集招聘)、公开招聘等。
253、内部选拔是员工招聘的一种(特殊)形式。
254、网络信息收集招聘形式中的(网络)是指企业与个人或群体、企业与组织之间发生的各种关系的总称。
255、刊登广告、报名、测试、筛选、录用、招募评定等是企业员工招聘形式中(公开招募)的主要步骤。
256、企业招聘中的测试方式主要包括:面试、知识考试、(心理测试)等。
257、面试主要有四种类型:平时面谈、正式面试、(随机回答)和论文答辩。
258、知识考试主要是通过(纸笔测验)的形式,对被试者的知识广度、深度和知识结构进行了解的一种方法。
259、知识考试种类归纳起来有三种:(综合考试)、专业知识考试和相关知识考试。
260、绩效考评的程序包括制订绩效考评标准、(实施绩效考评)、绩效考评结果的分析与评定、结果反馈与实施纠正。
261、绩效考评标准必须以企业给每个(工作岗位)规定的职责、要求为依据,即必须进行职位说明与职位规范的分析,然后从德、能、勤、绩等方面来确定。
262、绩效考评一般采用(全方位)评价,有时也结合考试实施。
263、传统的绩效评估方法主要有小结评议法、(对比评估法)等。
264、随着管理的日益完善,西方工业发达国家采用一些新的绩效评估方法,主要有:排列法、等绩法、因素比较法、(目标管理法)、自我---他人评估法。
265、排列法是指在绩效评估中,把所有被评估者的工作表现和业绩由最优到最差进行排队,又叫(排队法)。
266、目标管理既是一种管理原则,又是一种管理方式,又称为(成果)管理。
267、岗位工资制是按岗位的(技术复杂)程度、劳动繁重程度及责任大小等因素规定工资标准。
268、实行岗位工资制时,只要(岗位)不变,工人的工资标准就不变。
269、实行岗位工资制应以(岗位评价)为基础。
270、结构工资制的内容与构成,可根据(工作性质与特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组合形态。
271、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结构工资制形式包括基础工资、职务工资、(年功)工资和奖金。
272、企业实行的结构工资制有多种模式,其组成内容除了采用国家机关的几种形式外,还有技能工资、(绩效)工资和特殊工资。
273、岗位技能工资制是建立在(岗位测评)的基础上,并突出了岗位工资与技能工资的特点。
274、从本质上说,岗位技能工资制是(结构)工资中一种更为规范的具体形式。
275、岗位工资是按(岗位或职务)的现任大小、劳动强度轻重及劳动条件好坏等因素确定的工资。
276、物流一词是20世纪(80年代)初传入我国的。
277、由于物流对商品生产、(商品流通)和商品消费的作用日益显著而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
278、物流是指按(用户)的要求以较少的总费用将物质资料从供给地向需求地转移的过程。
279、制造企业物流包括原材料供应物流、产品生产物流和产品(销售)物流等过程。
280、零售企业的物流过程主要包括商品采购环节的物流、后库商品的(储存配送)及销售环节的物流。
281、收货作业是(配送中心)运作周期的开始。
它包括订货和接货两个过程。
282、商品采购环节的物流属于(零售企业)的物流过程。
283、企业物流信息系统根据其处理的内容及决策的层次可以分为业务处理、(计划控制)及决策分析三个层次。
284、企业物流信息系统中业务处理层的主要功能为(数据)登录、查询、统计及对数据的适当处理。
285、企业物流信息系统中(计划控制层)主要帮助企业建立进、销、存、调的计划机制及控制机制,辅助物流部门进行决策。
286、物流信息系统中的(决策分析层)系统一般采用对话方式提问决策者,决策者输入相应的经营参数,系统提供相应的备选方案供决策者选用。
287、企业物流管理模式有采购管理、销售管理、库存管理、(运输)管理和决策分析。
288、企业物流管理模式采购管理中的(退货)管理,是指向供应商退还进货商品。
289、企业物流管理模式中的库存管理包括入库管理、出库管理、损益管理、盘点管理、预警管理和(查询分析)等。
290、损益管理属于企业物流管理模式中的(库存)管理。
291、企业的(物料储备定额),是指在一定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为保证生产活动正常进行所必需的、经济合理的物料储备数量标准。
292、制造业的物料储备定额主要有经常储备定额和(保险)储备定额两种。
293、物料储备定额是企业物流管理的(基础)。
294、物料储备定量技术中的(经常)储备定额是指企业在前后两批物料进厂的供应间隔内,保证生产正常进行所必需的储备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