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学PPT幻灯片
23
• 思考题 1.牙周组织的临床解剖学标志。 2.牙周表型的概念、类型和特点。 3.牙周生物学的宽度及其意义。 4.结合上皮的形成及其与牙面的附着。 5.牙周组织再生的主要细胞和来源。 6.龈牙结合部的位置及其组织学特点。 7. Bränemark的骨质分类。 8.前牙美学区的牙周临床美学特点。
27
Ⅳ.反映全身疾病的牙周炎(periodontitis as a manifestation of systemic diseases)
A.血液疾病(后天性白细胞缺乏、白血病、其他) B.遗传性疾病[家族性和周期性白细胞缺乏、Down 综合征、白细胞黏附不良综合征、掌跖角化-牙周破 坏综合征、Chediak-Higashi综合征、糖原储蓄病 、婴幼儿遗传性粒性白细胞缺乏病、Cohen综合征 、Ehlers-Danlos综合征(Ⅳ型和Ⅷ型)、低磷酸 酶血症、其他]
28
Ⅴ.坏死性牙周病(necrotizing periodontal diseases) A.坏死性溃疡性牙龈炎(necrotizing ulcerative
gingivitis) B.坏死性溃疡性牙周炎(necrotizing ulcerative
periodontitis)
Ⅵ.牙周组织脓肿(abscesses of the periodontium) A.牙龈脓肿(gingival abscess) B.牙周脓肿(periodontal abscess) C.冠周脓肿(pericoronal abscess)
24
第三章
牙周病的分类和流行病学
25
• 本章介绍了牙周病分类的历史变迁、1999年分类 法的基本原则,以及牙周病的流行情况。对牙周 病的危险因素及流行病学研究的特点、影响因素 及所使用的各种方法、指数进行了简介和评价。
26
表1 1999年分类法大纲
Ⅰ.牙龈疾病(gingival diseases)(详见表2) A.菌斑性牙龈病(dental plaque-induced gingival
牙石检出率 59.0
牙周健康率 —
35~44岁 61.0 77.3 97.3 14.5
65~74岁 75.2 68.0 88.7 14.1
(2005年全国流调资料)
3
辽代墓葬中出土的植毛牙刷骨柄
4
d.牙本质 p.牙石 f. 乳头层 z.上皮 i.炎症细胞浸润 c.健康龈 y.健康骨
Znamensky (1902 )所绘制的牙周袋组织病理学所见 5
8
牙龈的表面解剖
9
龈谷与牙形态的关系 为龈谷
10
牙龈的解剖学标志
11
结合上皮的形成及其与牙面的附着
a.牙初萌时,釉质表面的缩余釉上皮以基板和半桥粒与牙釉质表面相附着 b.牙釉质表面的缩余釉上皮逐渐由结合上皮替代,缩余釉上皮与龈组织间以桥粒连接 c.缩余釉上皮完全被结合上皮替代,结合上皮与牙面靠基板和半桥粒连接 d.电镜下,结合上皮通过内侧基板和外侧基板分别与牙面和牙龈的结缔组织附着
12
生物学宽度
A.从龈沟底到牙槽嵴顶,为生物学宽度 B.龈沟深度约为1~2mm C.结合上皮宽度约0.97mm D.牙槽嵴上方的结缔组织,约1.07mm 生物学宽度=C+D,约为2mm
13
上皮附着向根方迁移, 牙槽嵴顶亦随之降低, 但沟(袋)底与嵴顶间的生物学宽度(BW)仍保持不变
14
龈牙结合部
diseases) B.非菌斑性牙龈病(non-plaque-induced gingival
diseases)
Ⅱ.慢性牙周炎(chronic periodontitis) A.局限型(localized) B.广泛型(generalized)
Ⅲ.侵袭性牙周炎(aggressive periodontitis) A.局限型(localized) B.广泛型(generalized)
19
骨开窗和骨开裂
20
Bränemark的骨质分类 I 类:颌骨大部分由骨皮质组成。 Ⅱ类:颌骨中央为高密度骨松质,周围由厚的皮质骨包绕。 Ⅲ类:颌骨中央为具有一定强度的低密度骨松质,周围为薄的骨皮质包绕。 Ⅳ类:颌骨中央为低密度骨松质,周围为薄的皮质骨包绕。
21
牙周组织的血液供应
22
牙龈平面P、牙龈顶点Z及牙龈点彩S
第一章 绪论
1
• 了解牙周病学在口腔医学中具有的重要地 位,牙周病学在医学和自然科学进步的基 础上发展起来并与之有紧密联系,口腔医 生要运用多学科手段来维护牙周组织和口 腔的健康;
• 简要介绍了我国牙周病学发展的简史。
2
表1-1 各年龄组龋齿和牙周病患病率(%)
12岁
患龋率
28.9
龈炎检出率 57.7
30
表2 牙龈病的分类
一、 菌斑性牙龈病
1.仅与牙菌斑有关的牙龈炎
A.不伴其他局部促进因素
B.伴有局部促进因素
•思考题: 1. 结合后续的牙周病学课程内容,体会多学科 治疗牙周疾病的重要性,以及牙周病学是口腔医 学的重要基石。 2. 从牙周病学的发展历史体会本学科与临床医 学、基础医学、生命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密切关系。
6
第二章
牙周组织的应用解剖和生理
7
• 本章介绍了牙周组织的正常组织学及生理 学,侧重介绍牙周组织的临床解剖学标志 和生理学特点,并增加了前牙美学区的牙 周临床美学特点。这些解剖学标志和特点, 对临床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5
牙龈纤维示意图 DGF龈牙纤维;DPF牙骨膜纤维;CF环行纤维;TF越隔纤维
16
牙周膜主纤维
17
牙在受到侧向压力时,以转动中心为支点发生倾斜 (1)示转动中心的位置 (2)牙受侧方压力时,各组牙周膜纤维的受力情况
18
釉牙骨质界的三种形式 a.牙骨质覆盖牙釉质 b.牙骨质与釉质端端相接 c.牙骨质与釉质不相接
29
Ⅶ.伴牙髓病变的牙周炎(periodontitis associated with endodontic lesions)
牙周-牙髓联合病损
Ⅷ.发育性或后天性(获得性)异常(developmental or acquired deformities and conditions)
A.促进菌斑性牙龈病或牙周炎的局部牙齿因素 B.牙齿周围的膜龈异常 C.无牙区的膜龈异常 D.咬合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