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策性银行

政策性银行

资金用于重点建设;办理政策性重点建设贷款和贴 息业务;投资项目不留资金缺口,从资金来源上对 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及结构进行控制和调节。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性质和任务
性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是直属国务院领导的政策
性金融机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承担国家粮棉油储 备和农副产品合同收购、农业开发等业务中的政策 性贷款,代理财政支农资金的拨付及监督使用。组 建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目的是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 系,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 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政策性银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 约束的自主经营权受到很大的限制,从而使其成为 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的银行金融机构,是带有公益性 质的公法人。
三、政策性银行法律制度的概念和特征
(一)政策性银行法律制度的概念
政策性银行法: 是规定政策性银行的组织和行为
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政策性银行法的主要内容包括政策性银行的性质、
1994年,我国建立了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 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三家政策性银行。
二、我国建立政策性银行的目的
我国建立政策性银行的目的有两个:
(1)实现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分离,以解 决国有专业银行身兼二任的问题;
(2)割断政策性贷款与基础货币的直接联系, 确保中国人民银行调控基础货币的主动权。
第五章 政策性银行法律制度
第一节政策性银行法律制度概述 第二节我国的政策性银行法律制度
第一节 政策性银行法律制度概述
一、政策性银行的概念与特征 二、政策性银行的法律地位 三、政策性银行法律制度的概念和特征 四、政策性银行法的立法沿革
一、政策性银行的概念与特征
政策性银行: 是专门经营政策性货币信用业务,也
在组织机构方面,我国的政策性银行均设监事会, 实行行长负责制,行长为政策性银行的法定代表人。 中国进出口银行设董事会,董事会是最高决策机构, 对国务院负责。
政策性银行的监事会成员由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 政府有关部门的代表和其他人员组成。
国家开发银行的性质和任务
性质:国家开发银行是直属国务院领导的政策性金
三、我国政策性银行的经营原则
政策性银行要加强经营管理,坚持自担风险、 保本经营、不与商业性金融机构竞争的原则, 其业务受中国人民银行监督。
四、我国政策性银行的组织形式与组织机构
在组织形式上我国三大政策性银行都是国务院全资 设立的、直属国务院领导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在法 律形式上均为独立法人。我国的政策性银行主要采 取单一制形式,但它们可以委托一些金融机构或设 立派出机构办理业务。
主要任务: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筹集农业政策性信贷资金,承 担国家规定的农业政策性金融业务,代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财政性支 农资金的拨付,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第二节 我国的政策性银行法律制 度
一、我国政策性银行的建立 二、我国建立政策性银行的目的 三、我国政策性银行的经营原则 四、我国政策性银行的组织形式与组织机构 五、国家开发银行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 六、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 七、中国进出口银行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
一、我国政策性银行的建立
2 是政策性银行的监管法。政策性银行法是国家 对政策性银行进行监督、管理的法律依据。与商业 银行法相比,政策性银行法表现出更强的国家干预 性,即国家通过立法更多地约束政策性银行的业务 活动和其他行为,具有较强的公法性质。
四、政策性银行法的立法沿革
我国的政策性银行立法比较滞后,尚无一部统一的 《政策性银行法》。在法律层次上,只有《中国人 民银行法》第35条的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对国家政 策性银行的金融业务进行指导和监督。我国的政策 性银行主要是依据国务院的决定、行政命令设立和 运作的。在部门规章层次上,主要是中国人民银行 制定的涉及政策性银行的组织机构、业务运行、人 事任职资格等方面的有关规定,国务院及其下属有 关部门发布的有关政策性文件也涉及政策性银行设 立与运行中的一些问题。
融机构(正部级单位),对由其安排投资的国家重 点建设项目,在资金总量和资金结构配置上负有宏 观调控职责。组建国家开发银行目的是集中必要的 资金保证国家重点建设,缓解经济发展的“瓶颈” 制约,对投资规模实行总量控制,加强国家对固定 资产投资的宏观调控能力。
任务:建立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筹集和引导社会
政策性银行与商业银行的法律地位平等,它们之间 不因办理的金融业务不同而使一方居于领导、监督 或其他优越地位。在金融业务方面,政策性银行不 以营利为目的办理政策性金融业务,这些业务是商 业银行不愿办理或不能办理的;而政策性银行因受 自身分支机构相对较少或不设分支机构的限制,其 政策性金融业务的开展往往要通过商业银行进行。 因此,在业务上两者是互补和配合关系。
1993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 定》,金融体制改革的目的是使金融体制适应建立 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更好地发挥金融在国民经济 中宏观调控和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金融体制改革 的目标是:建立在国务院领导下,独立执行货币政 策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体系;建立政策性金融与商 业性金融分离,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 机构并存的金融组织体系;建立统一开放、有序竞 争、严格管理的金融市场体系。
即专门为政府的经济社会发展政策提供金融服务的 银行机构。
商业银行的营利性使得在农业、区域开发、基础产 业等投资规模大、周期长、风险高的领域的贷款受 到限制,而这些领域的发展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 举足轻重的作用,必须获得充分的资金支持与保障, 政策性银行因而诞生,以弥补商业银行业务领域的 局限。
二、政策性银行的法律地位
经营范围、资金来源、组织形式、组织机构、设立、 变更、终止等。广义的政策性银行法包括所有有关 政策性银行的法律规范,狭义的政策性银行法仅指 立法机关制定的专门规范政策性银行的法律。
(二)政策性银行法律制度的特征
1 是政策性银行的组织法和行为法。作为政策性 银行的组织法,政策性银行法是政策性银行的组织 机构设立和运作的法律依据;作为政策性银行的行 为法,政策性银行法是政策性银行开展业务活动、 履行其职能的法律依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