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20年高三第一次调查研究考试文综政治试题(I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1题;共22分)
1. (2分) (2016高二上·宁夏期中) 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出台后,“三公”消费得到有效遏制,高端月饼、西湖龙井、金秋蟹礼、香烟名酒等奢侈品行情惨淡,纷纷“割肉”降价。
这表明()。
A . 人们的消费日趋理性
B . 国家政策决定商品价格
C . 我国居民购买力逐渐降低
D . 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
2. (2分) (2016高二下·桂林期末) 纷繁复杂的经济生活中存在许多“双刃剑”现象,即同一事实或措施,有可能产生截然不同的两种效果。
下列描述中,正确体现这一现象的是()
①财政收入过多会影响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财政收入过少会导致国家宏观调控能力下降
②人民币贬值不利于扩大海外投资,但有利于我国企业扩大出口
③免征小排量汽车的购置税会增加市场需求,同时汽车供应量也会增加
④今年3月猪肉价格上涨28.4%,一定意义上有利于养殖户,但不利于消费者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3. (2分) (2016高三上·温州期末)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降低存贷款基准利率,可能会引起()
①股票投资需求将增加并推升股价②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将会增加
③商业银行可贷资金供给量将增加④国内消费需求将有一定减少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4. (2分) (2017高一上·黑龙江期中) 躺在床上,对着天花板就能看电影;衣服一沾污渍,便即时清洗,用户一个念头,一句无心之语,可一经海尔创客的手,很快就成为“亮瞎眼”的新产品一一可360度投影的iSeemini(智能微型投影电脑)和可手持的便携式“咕咚洗衣机”。
这体现了()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②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A . ①③
B . ①②
C . ①④
D . ③④
5. (2分) (2016高三上·宜宾模拟) “中度霾”、“重度霾”……华北告急!四川告急!生态文明建设贵在实践、重在行动,这就需要民众积极参与()
①民主监督,举报有关部门治污不力的行为
②民主管理,投票决定关停超限排污的企业
③民主决策,在政府治污听证会上献言献策
④民主评议,要求对入城汽车实施限号管理
A . ①②
C . ②④
D . ③④
6. (2分)(2018·肇庆模拟) 政府的威信,是指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过程中形成的得到人们认可的威望和影响力。
政府只有决策科学、执行顺畅、清廉高效、业绩卓著,政府的威信才能树立起来。
下列措施能有效提高某市政府威信的是()
①市委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共商该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计
②政府规定外来人员到达“三天需登记”,结果无人主动去登记
③市住建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市民广场绿色工程建设
④各职能部门按照《行政许可法》规定,继续推进审批方式改革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7. (2分) (2017高二上·如东期中) 有科学家指出,质子的半径比以前认为的要小4%。
如果这个结论在未来进一步得到证实,那就意味着,要么阐释光和物质相互作用的量子电动力学理论本身有问题,要么许多基于现有质子大小计算所使用的里德伯常量是错误的。
不管是何种情况,都意味着我们需要重写基础物理理论。
这说明()
①真理性认识都是特定过程的产物
②物理学现有真理包含着谬误成分
③真理和谬误相伴相长于物理学研究全过程
④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不确定的
A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8. (2分) (2017高二下·内江期末) 深度学习,就是用多层神经元构成的神经网络,以达到机器学习的功能。
这些多层的电脑网络像人类大脑一样,可以收集信息,并基于收集到的信息产生相应的行为。
不过,就目前来看,深度学习技术仍然无法代替“坐在后台监控室的人”,逻辑判断和情感选择,是深度学习尚难以逾越的障碍。
从材料可以看出()
①机器深度学习的方式已经可以超越客观条件的限制
②深度学习技术实质上是对人类思维进行的一种模拟
③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使机器具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
④人类实践水平的高低决定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进程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9. (2分) (2018高二上·牡丹江月考) 无人驾驶汽车不仅可减少车祸,还能大幅降低交通拥堵情况。
为此,世界多个国家均制定详细的阶段计划展开研究测试。
这主要说明实践具有()
A . 客观物质性
B . 能动性
C . 社会历史性
D . 客观实在性
10. (2分) (2017高三上·郴州模拟) —位大师正在作画,作品就要完成之际,一位旁观者不小心碰到了墨汁瓶,墨汁在宣纸上洇开来。
这位旁观者正要为自己的过错道歉时,却被大师沉静自如的气度惊住了:大师顺着游
走的墨渍轻勾漫抹,寥寥数笔,一幅雍容华贵的黑牡丹跃然纸上。
这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①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②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
③要树立创新精神,学会辩证否定
④正是由于事物的变化发展,才构成了事物的联系和矛盾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②④
11. (2分) (2017高三上·武汉开学考) 下图漫画所揭示的哲理是()
①亲身的实践经验更胜于头脑中的智慧
②亲身的实践经验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
③在不断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能提升自己的认知
④好的策略只有回到实践中才有意义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二、主观题 (共2题;共25分)
12. (15分)(2012·海南)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一些地方抓住文化产业发展机遇,发掘自身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市场运作成功地打造旅游文化品牌,如山西打造的晋商文化品牌名噪一时,浙江宁海创办的“开游节”巧用徐霞客游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徒步旅行者参与,呼和浩特举办的“昭君文化节”因高扬民族团结文化而倍受游人青睐。
随着文化市场不断发展,历史名人、“名人故里”之争日益激烈,一些地方无视历史事实凭空臆造“历史人物”搞旅游开发,把文学作品中虚构的人物作为“文化名人”来开发,甚至利用文学作品中的负面人物形象举办主题文化活动。
但是,这些盲目搞文化旅游的做法,并没有得到消费者和市场的认可。
(1)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为什么会出现各地竞相争夺历史名人、“名人故里”的现象。
(2)
材料表明,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有的成功有的失败。
运用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性相结合的观点对此加以说明。
(3)
从弘扬优秀中华文化的角度,就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提出两条建议。
13. (10分) (2017高一下·宜昌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2月10日,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第55届会议呼吁国际社会本着合作共赢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加强对非洲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这是联合国决议首次写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材料一: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在深刻把握时代潮流与历史大势的基础上,呈现给世界独具东方智慧的解决方案。
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着眼寻求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体现了中国将自身发展同各国共同发展有机结合的高度自觉。
材料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球化的发展方向。
中国主张发展成果应当由各国共享,努力推动建设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一带一路”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一大批早期项目
落地开花;中国对非合作坚持“正确义利观”:义利相兼,以义为先,把切实提高非洲人民的生活水平摆在第一位,欢迎非洲国家搭上中国发展的“顺风车”……中国敞开怀抱,将自身发展机遇同世界各国广泛分享。
(1)结合材料一,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说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正确性。
(2)结合材料二,从经济全球化角度,指出我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世界经济的积极影响。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共11题;共22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二、主观题 (共2题;共25分)
12-1、
12-2、
12-3、
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