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旅游资源与地质概述ppt(共51页)
旅游资源与地质概述ppt(共51页)
明净秀美、婀娜多姿的泸 溪河,由南向北从景区贯穿而 过。
景区有九十九峰、二十四 岩、一百零八处自然和人文景 观,二十多处神井丹池和流泉 飞瀑。
源远流长的道教文化、独 具特色的碧水丹山和规模宏大 的古崖墓群构成了龙虎山风景 旅游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 三绝”。
返回
圭峰位于江西弋阳县南信江南岸,西距鹰 潭35km,地处三清山、龙虎山和武夷山之间, 有“天然盆景”誉称。圭峰共有36峰,八大景 观。圭峰原名龟峰,因山石相叠如龟,故名。 后历代文人认为龟字有损美景之雅,取同音字 “圭”字替代,改称圭峰。 图
就水而言,首先水必须具有溶蚀力,当 水中含有CO2时,溶蚀力便会增大,其次, 水必须是流动的,因为停滞的水很快就变成 了饱和溶液而失去了溶蚀力。因此岩石的可 溶性、透水性、水的溶蚀性、流动性就成为 岩溶作用的基本条件。
岩溶作用的因素
(1)气候:
A. 降水多利于水循环,水的溶蚀能力强。 B. 温度的影响较复杂,温度高,水中CO2的含量少,
七、我国北方的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发育于第三纪的喜马拉雅造山运
动。运动使红色盆地抬升,流水沿岩层垂直节 理进行侵蚀,形成两壁直立的深沟。随着沟壁 的崩塌后退,山顶面范围逐渐缩小,形成堡状 残峰、石墙或石柱,或被切割成各种各样的奇 峰等地貌。石墙的蚀穿形成石窗;石窗扩大, 变成石桥。岩壁因红色而名为“赤壁”,壁上 常发育有沿层面的岩洞。随着进一步的侵蚀, 残峰、石墙和石柱也将消失,形成缓坡丘陵。Fra bibliotekH2CO3
H2CO3 H+ + HCO3¯
H+ + CaCO3 HCO3¯ + Ca++
CaCO3 + CO2 + H2O
2HCO3¯+ Ca++
岩溶地貌
(1)地表岩溶地貌
A.溶沟和石芽 地表水沿石灰岩坡面和裂隙流 动,经过岩溶作用,就会溶蚀出凹槽,称 为溶沟。溶沟之间突起的石脊,称为石芽。
B.石林 在石灰岩发育的地区形成的形体高大 的石芽为石林,如云南路南石林。
丹霞地貌的形成有一个重要的外在条件, 即天气炎热,气候潮湿,雨水充沛。所以,在 我国的南方,丹霞地貌发育较多。但在北方也 还存在着一些丹霞地貌。如河北承德、甘肃天 水麦积山、甘肃崆峒山、青海坎布拉等。这说 明,在地质历史时期,也曾具有丹霞地貌形成 的外在条件。
也叫棒锤山,位于市区东部磬锤峰国家级森林公园内的高山岗上,上 粗下细,形似棒槌,故俗名"棒槌山"。该山上部直径15.04米,下部直径 10.7米,高38.29米,连同棒槌底下突起的基座通高60米。
C.溶斗 是地面上经溶蚀作用形成的漏陷地貌。 近圆形的洼地为溶斗;直径数十到数百米, 深数米到数十米。是岩溶发育的初期地貌。 宽>深。
D.落水洞 是岩溶区地表水从谷地流向地下河 或地下溶洞的通道,它是垂直方向流水对裂 隙溶蚀并伴随塌陷而成。落水洞大小不等, 形状也各不相同。按其垂直断面形态特征分 为裂隙状落水洞、竖井状落水洞和漏斗状落 水洞等;按其分布方向,有垂直的、倾斜的 和弯曲的。在广西一带,许多落水洞的洞口 直径为7~10m,深度为10~30m,最深可达 百米。深 > 宽 ,两组直立裂隙交叉处。
第八节 石灰岩与旅游资源 石灰岩是地壳中分布最广的岩石之一。 遍布全球,石灰岩在每个地质时代都有沉积, 各个地质构造发展阶段都有形成。 石灰岩的主要化学成分CaCO3 易溶蚀, 故在石灰岩地区常形成石林、溶洞(称为喀 斯特或岩溶地貌)等优美风景。 石灰岩是化肥、电石、水泥和石灰等工 业的主要原料,还用于炼钢、制糖、陶瓷等 工业。也是用途很广的建筑石料。
但高的温度又使水中的氢离子增多,溶蚀力又 增强。 C. 气压与CO2的含量成正比。 (2)生物 溶蚀作用中的CO2有85%来自生物界,因此,在 湿热气候下,生物大量繁衍的地区。最利于岩溶地 貌发育。
(3)地质 A. 碳酸盐类岩石最易被溶蚀。 B. 岩石有开扩而深长的裂隙、透水性强利于
溶蚀。
CO2 + H2O
磬 锤 峰
还有福建泰宁风景区,四川江油市的窦山、 灌县的青城山,广西桂平的白石山、容县的都 峤山,广东南雄的苍石寨、平远的南台石,陕 西凤县的赤龙山等,都是丹霞地貌的典型景 观。
中国已发现的丹霞地貌区有730余处 ,其 中又以广东丹霞山面积最大,发育最典型、类 型最齐全、形态最丰富、风景最优美。
2006年12月12日,我国召开了“中国丹霞 地貌”联合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研讨会。
飞象过河(大石林)
2、岩溶地貌的形成过程 岩溶地貌(也称喀斯特Karst)是由岩溶作
用 形成的。
岩溶作用: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 的破坏和再造作用,包括化学作用过程(溶解 和沉淀)和物理作用过程(流水的侵蚀和堆积、 重力的塌陷和堆积),但化学作用过程是塑造 岩溶地貌的主要动力。
岩溶作用发生的条件,就岩石而言,必 须是可溶的,水才能进行溶蚀。其次,岩石 必须是透水的,这样地表水才能转化为地下 水,因为在岩溶过程中,地下水起着主导作 用,才能形成做为岩溶标志的地下溶洞。
六、江郎山三爿石 江郎山位于浙江衢州江山境内,为典型的
丹霞地貌景观。形成在约7000万年前的白垩纪 巨厚红砂砾岩层中。
江郎山最著名的景点是三爿石,也称三峰 列汉。郎峰、亚峰、灵峰三座石峰呈“川”字 形排列,最高处海拔824米,石峰本身高369米, 状如天柱,摩天插云。郎峰居东南,体形庞大, 宛如城堡;亚峰在中间,形似宝剑,插立其间; 灵峰位西北,形态浑圆,尖顶朝天。
五、龙虎山与圭峰的红砂岩 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境内,距鹰
潭20公里。是中国道教发祥地,国家重点风景 名胜区。整个景区面积200多km²。
龙虎山具典型的丹霞地貌特征,峰峦秀丽, 洞谷幽奇。自然景观主要沿泸溪河两岸展开, “丹峰环碧水,密林藏怪石,苍山挂飞瀑,候 鸟映湖光”的景色吸引了大批游客。奇峰怪石 发育于距今1.2亿多年的晚白垩纪到0.8亿多年 前的老三纪暗红色砂岩、砂砾岩及泥页岩地层。
1、路南石林
石林风景名胜区位于路南县 境内,距昆明市100公里,景区 由大、小石林、乃古石林、大叠 水、长湖、月湖、芝云洞、奇风 洞7个风景片区组成。全县共有 石林面积400平方公里,是一个 以岩溶地貌为主体的,在国内外 知名度较高的风景名胜区,素有“ 天下第一奇观”之称。 2001年04 月被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2004 年2月1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UNESCO)评为首批世界地质公 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