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xx市“互联网+”发展规划(2015-2020)

xx市“互联网+”发展规划(2015-2020)

xx市“互联网+”发展规划(2015-2020)xx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5年11月目录前言 (3)一、发展基础和条件 (4)(一)我市“互联网+”发展现状 (4)(二)我市“互联网+”发展面临的问题 (6)二、发展方向和目标 (7)(一)总体思路 (7)(二)基本原则 (7)(三)发展方向 (8)(四)发展目标 (9)(五)发展布局 (10)三、发展十大重点领域 (11)(一)发展“互联网+”制造,打造国际知名的互联网工业城市 (11)(二)发展“互联网+”商务,打造东北亚国际贸易中心城市 (15)(三)发展“互联网+”物流,打造东北亚智慧物流枢纽 (18)(四)发展“互联网+”金融,打造全国互联网金融创新城市 (22)(五)发展“互联网+”文化,打造全国网络文化高地 (26)(六)发展“互联网+”农业,打造全国智慧农业领先城市 (29)(七)发展“互联网+”旅游,打造全国智慧旅游示范城市 (32)(八)发展“互联网+”创新创业,打造北方互联网创客基地 (35)(九)发展“互联网+”民生服务,打造全国互联网应用创新示范区 (38)(十)发展“互联网+”城市治理,打造全国领军智慧城市 (44)四、实施六大专项行动 (50)(一)实施网络创新行动 (50)(二)实施基础提升行动 (51)(三)实施数据开放行动 (52)(四)实施龙头引领行动 (53)(五)实施市场拓展行动 (53)(六)实施项目示范行动 (54)五、四大支撑保障 (55)(一)完善协调推进机制 (55)(二)完善政策扶持体系 (56)(三)加强人才智力保障 (58)(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59)前言“互联网+”代表一种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致力于打造连接一切的新生态。

通过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臵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通过技术进步、效率提升、组织变革,有效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

新常态下,实施“互联网+”战略,不仅是激活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业态、打造xx经济升级版的重要手段,也是重构创新体系、激发创新活力、建设创新之城的关键支撑,更是提升公共服务、改进社会治理、建设宜居幸福现代化国际城市的重大举措。

本规划以打造国际“互联网+”创新发展主要节点为总体发展方向,重点突破发展“互联网+”制造、商务、物流、金融四大优势产业,打造国际知名的互联网工业城市、东北亚电子商务中心和智慧物流枢纽、全国互联网金融创新城市;培育发展“互联网+”文化、农业、旅游三大特色经济,努力打造全国网络文化高地、智慧农业领先城市和智慧旅游示范城市;提升发展“互联网+” 创新创业、民生服务和城市治理三大公共服务领域,通过线上线下创新发展医疗健康、教育、养老、社会保障、社区服务等新型服务业态,提升电子政务、城市治理水平,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努力打造北方互联网创客基地、全国互联网应用创新示范区和领军智慧城市。

争取到2020年,我市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网络与实体经济协同互动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

本规划期限自2015年到2020年。

一、发展基础和条件(一)我市“互联网+”发展现状1. 电子商务蓬勃发展,市场主体快速成长。

自2011年10月我市获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以来,电商业务迅速发展,2014年全市交易额突破4000亿元。

电商市场主体活跃,8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全市从事电子商务企业超过1.2万家,年网上零售额突破300亿元。

本地电商平台加快崛起,与电商巨头深度合作,物流配送体系不断完善,成为国家城市共同配送试点,2014年快递业务总量过亿件。

2. 跨境电商试点迅速启动,出口规模位居全国前列。

2014年1月,我市获批开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

跨境出口方面,目前全市已搭建起10个公共服务平台,出口规模居全国海关第三位,仅次于杭州、广州。

跨境进口方面,已开通跨境电商直购进口业务并率先开通中韩海运跨境电商通道,保税港区汽车整车进口口岸成为国内平行进口车电商领跑者。

3. 互联网助推特色产业升级,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

运用信息化、网络化手段发展智慧农业,建成农业科技110公众服务、监管指挥调度、专家服务支撑三大服务平台。

互联网金融不断创新,我市已拥有5家第三方支付法人企业,吸引22家P2P(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网络信贷)网贷公司在青注册。

文化产业借助互联网平台实现新发展,我市获批国家首个数字出版产业基地。

旅游加快向智慧化升级,成为国家第二批智慧旅游试点城市。

4. 互联网经济载体初具规模,产业集聚效应逐渐显现。

电商园区加快发展,崂山区、保税港区被商务部认定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崂山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园区集中打造200万平方米以上的载体,辐射辖区500余家电子商务企业。

市北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园区聚集多家龙头企业,已获批省级示范基地。

崂山区成功搭建全省首个全流程开放式B2B跨境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平台用户已超过1200家,西海岸新区建成全省首家跨境电商产业园——xx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

5. 智慧城市建设提速,电子政务国内领先。

2013年我市成为国家智慧城市技术和标准双试点城市,2014年我市位居中国智慧城市百强和中国领军智慧城市第8名、全国智慧城市惠民发展评价指数第3名,并荣获中国智慧城市创新奖。

全面建立数字化城管系统,建成覆盖全市的食品安全社会化管理系统和全市统一的食品安全检测平台,智能交通系统一期建成使用,视频监控“天网”工程覆盖率达到80%。

电子政务建设国内领先,xx政务网在副省级城市测评中获得7次第一。

6. 信息惠民成效明显,应用创新步伐加快。

2014年,我市获批成为国家信息惠民试点城市,在民生服务领域不断加强互联网设施建设与应用创新。

教育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超过80%,并实现跨医疗机构共享使用,制发含有金融功能的新社会保障卡(即市民卡)500多万张,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也不断提高。

7.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支撑保障能力较强。

先后获批成为国家“宽带中国”示范城市、首批4G(第四代移动通信)建设试点城市、国家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开通国内首条免费无线宽带海岸线。

全市固定宽带用户达到224万户,移动网络用户达超过800万户,普及率分别达到75.6%和93.5%,WLAN(无线局域网)用户59.9万户,城市出口带宽超过2300G。

(二)我市“互联网+”发展面临的问题1. 社会共识还不到位,全面转型压力较大。

在互联网经济时代,我市很多企业对“互联网+”思维和发展模式缺乏深入认识,更多处于接触和观望状态。

思想认识不到位导致我市向“互联网+”全面转型的步伐不够快,在重点产业领域仍处于追赶与模仿阶段,与城市发展地位不匹配。

2. 发展起步相对滞后,总体竞争力不强。

我市企业多数领域起步较晚,用户规模不大、市场竞争力总体不强,与行业龙头企业的差距较大。

下步我市需在加强与其合作的基础上,立足城市差别化优势,争取在专业细分市场上寻求突破。

3. 发展布局缺乏谋划,创新能力有待增强。

互联网经济在我市发展时间不长,缺乏顶层设计,各区市在发展定位上也存在同质化建设的问题。

我市互联网工业发展主要依靠大企业带动,在要素集聚、价值链协同建设方面步伐还不快,缺乏上海金山“产业互联网生态圈”之类的规划布局。

同时,在业态创新方面,做到全国领先的模式较为缺乏。

4. 信息资源整合利用不够,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需提升。

当前我市各行业、各领域的信息数据资源在收集和共享方面还不够及时、准确、高效,在跨部门、跨层级和跨系统整合协同方面还存在障碍,导致跨界融合中的重复开发和效率低下,甚至造成局部的“信息孤岛”。

5. 政策支撑力度不大,人才成为制约因素。

与深圳、杭州等先进城市相比,我市在加快互联网经济发展方面缺乏系统的、有竞争力的优惠措施。

二、发展方向和目标(一)总体思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发挥本土优势,强化互联网“共享、融合、变革、引领”的发展理念,坚持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双驱动”,打造互联网技术创新和发展模式创新“双引擎”,突出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协同发展“双核心”,促进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速度质量“双提升”,实现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发展线上线下“双融合”,通过“互联网+”应用创新激活传统产业生命力、抢占新兴业态制高点、提升公共服务品质和治理水平,推动“互联网+”成为打造xx经济升级版的战略突破口和建设创新之城、创业之都、创客之岛的重要支撑,为xx建设宜居幸福现代化国际城市开辟新路径、增创新优势。

(二)基本原则1. 融合互动,开放协同。

推动互联网与各行业相互渗透交叉,促进互联网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实现信息、人才、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无障碍流动,增强产业间协同创新能力,扩大不同领域间企业交流合作,加快构筑产业重组和资源配臵新格局。

2. 创新驱动,变革转型。

以新兴产业和前沿技术发展为牵引,充分发挥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对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作用,开展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组织创新和市场创新,实现全市产业结构、城市布局、公共服务等再优化与再提升。

3. 市场主导,政府引导。

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臵的决定性作用,加快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各类要素活力竞相迸发。

创新政府管理模式,注重发挥在塑造环境、制定政策、服务企业等方面的扶持引导作用,营造有利于“互联网+”发展的良好环境。

4. 重点突破,引领跨越。

结合我市资源优势和“互联网+”发展特点,确定优先推进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完善机制、循序渐进,支持持续开展有利于互联网跨界融合的政策创新和先行先试,突破和引进一批关键技术和重大项目,培育和建设一批示范企业和示范园区。

(三)发展方向我市总的发展方向是,打造国际“互联网+”创新发展主要节点。

——突破发展优势产业。

突破发展“互联网+”制造、商务、物流、金融四大重点领域,努力打造国际知名的互联网工业城市、东北亚电子商务中心和智慧物流枢纽、全国互联网金融创新城市。

——培育发展特色经济。

培育发展“互联网+”文化、农业、旅游三大重点领域,努力打造全国网络文化高地、智慧农业领先城市和智慧旅游示范城市。

——提升发展公共服务。

提升“互联网+”创新创业、民生服务和城市治理三大重点领域,通过线上线下创新发展医疗健康、教育、养老、社区服务等新型服务业态,提升电子政务、城市治理水平,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努力打造北方互联网创客基地、全国互联网应用创新示范区和领军智慧城市。

(四)发展目标争取到2020年,我市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协同互动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