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化学必修二课后习题答案

高中化学必修二课后习题答案

参考答案: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1.1;1;Cs ;Li ;7; 1;F ;F 。

2.C 3.C 4.A5.(1)6 3Li 7 3Li ; (2)14 6C 14 7N ; (3)23 11Na 2412Mg 。

6.7.8.略 9.(1)4Li+O 2点燃2Li 2O 氧化剂:O 2、 还原剂:Li;(2)2K + 2H 2O =2KOH +H2 氧化剂:H 2O 还原剂:K (3)Br 2 + 2KI =2KBr +I 2 氧化剂:Br 2 还原剂:KI (4)Cl 2 + 2FeCl 2 =2FeCl 3 氧化剂:Cl 2 还原剂:FeCl 210.(1)甲: C 二 IVA ; 乙: O 二 VIA ; 丙:Na 三 IA ; 丁:Al 三 IIIA (2)甲与乙:C+O 2点燃CO 2 乙与丙:4Na+O 2=2Na 2O 或者 2Na+O 2 △Na 2O 2乙与丁:4Al+3O 2△2O 3。

11.不可以,113种元素不等于只有113种原子,很多元素还存在这不同的核素,即有同位素存在,所以原子种类实际上多于113种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1.减小;减弱;增强; Na ;NaOH ;Al(OH)3;HClO 4。

2.B3.C 4.(1)金属性K ﹥Na (2)金属性Al ﹥B (3)非金属性Cl ﹥P (4)非金属性Cl ﹥S (5)非金属性O ﹥S5.(1)酸性HNO 3﹥H 3PO 4(2)碱性KOH ﹥Mg(OH)2(3)碱性Mg(OH)2﹥Al(OH)3 6.银白色,与水剧烈反应,性质比钾和钠活泼7.(1)钡比铍剧烈;(2)钡应该用煤油液封后密封保存。

8.(1)X :碳元素 Y :氧元素 Z :钠元素 W :铝元素;(2)画出其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层数等于周期数,最外层电子数=族序数 (3)2C+O 2点燃CO C+O 2点燃CO 2 4Na+O 2=2Na 2O2Na+O2△Na2O2 4Al+3O2△2Al2O39.锗、锡、铅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依次同一主族从上到下的位置,最外层电子数相同而电子层数逐渐增大,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所以金属的活泼性依次增强,所以被氧化越来越易,碱性越来越强。

10.略。

11.7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4;第七周期,第IV A族;金属元素。

第三节化学键1.(1)(2)(3)(4)(5)(6)2. C 3.D 4.D5.共价键是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作用力,形成时没有电子的得失,只可能有电子对的偏移。

离子键是阴阳离子之间的静电力的作用,形成时可能有电子的得失。

6.稀有气体中最外层电子已经达到2个或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7.(1)8.(1)非极性键(2)非极性键(3)极性键(4)极性键(5)极性键9.(1)HCl、CO2、H2O、CH4中存在极性共价键,NaF、MgCl2、CaO中存在离子键,NaOH 中含有离子键和极性共价键,H2、Cl2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

(2)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有:NaF、MgCl2、CaO、NaOH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有:HCl、CO2、H2O、CH4。

复习题1.(1)A:Na;B:K;C:Mg;D:Al;E:C;F:O;G:Cl;(2)Al(OH)3+OH-=AlO2-+2H2O(3)K > Na > Mg (4)H2O 2K+2H2O=2KOH+H2↑﹥(5)NaBr 黄(6)182.C 3.A 4.D 5.D 6.A 7.D 8.A9.(1)A :Na ; B :O 2; C :Cl 2; D :H 2; E :N 2; F :Na 2O 2; G :Na 2CO 3;I :HCl ; J :NH 3。

(2)A 和B 2Na+O 2△Na 2O 2F 和CO 2 2Na 2O 2+2CO 2=2NaCO 3+O 2 D 和E 3H 2+N 2 催化剂△2NH 3I 和J HCl+NH 3=NH 4Cl(3)CO 32-+2H +=H 2O+CO 2↑10.(1)原子结构示意图:化学式:H 2S H 2Se H 2Te稳定性变化规律:从上到下越来越不稳定 氧化物化学式:SeO 3 TeO 3氧化物的水化物化学式:H 2SO 3 H 2SO 4 H 2S3O 4 H 2TeO 4 (2)熔点、沸点逐渐升高,密度逐渐增大。

(3)从电子层数、原子半径的角度来分析。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1.吸收能量;放出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大小。

2.热量;放出。

3.C 、H ;CO 2 H 2O 。

4.②③④⑤⑥;①。

5. D 6.C 7.AD 8.(1)D (2)C9.反应物中化学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生成物中化学键形成则要放出能量,当成键放出的能量大于断键吸收的能量时,反应最终放出能量,这部分能量以热的形式放出就是热能。

吸热反应所吸收的热量被用于破坏反应物中的化学键。

10.同意乙同学的说法。

因为放热反应是成键放出的能量大于断键吸收的能量,但化学反应首先需要能量来断键。

11.结论1:一个化学反应其正、逆反应的能量变化,在数值上相等,吸收与放出相反;结论2:一个化学反应的能量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结论3:一个化学反应的能量的变化量与其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有关。

12.(1)3.97×104KJ(2)约101 Kg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1.氧化还原反应;化学能;电能;负极;氧化;正极;还原;导电。

2.(1)B (2)C (3)D (4)B>A>C>D 3.B 4.C 5.D6.一次性干电池中的氧化还原反应是不可逆的,放完电之后就不能再使用。

而蓄电池中的氧化还原反应是可逆的,它在放电时所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在充电时可以逆向进行,使生成物恢复原状。

7.从电极材料判断:活泼金属作负极,不活泼金属(或石墨)作正极。

从发生的反应判断: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是负极,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是正极。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1.略2.D3.BD4.面粉属于表面积非常大的有机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大,所以,非常容易剧烈燃烧而发生爆炸。

5.(1)提高温度或使用催化剂都可以促进KClO3的分解。

(2)2KClO32KCl+3O2↑6.略复习题1.(1)化学反应(2)①化学;热;②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③热能转化为化学能;④光能转化为化学能;(3)①②④2.(1)洗净、擦干(2)将铁块挫成铁屑,将硫磺磨成细粉,并混合均匀加热引发反应 3.C 4.C5.(1)12g碳充分燃烧生成CO2比它不充分燃烧生成CO要多放出283kJ的热能,如果煤炭不完全燃烧,不仅浪费能源,而且生成大气污染物CO和煤炭粉尘等。

(2)提示:从碳到CO2,比较一步转化和两步转化的热效应的大小。

6.提示:选用不同弄得的纯碱溶液或盐酸进行实验,确定可用于实验室制取的合适浓度。

7.(1)负极锂是非常活泼的金属(2)体积、重量轻、电压高(可达4.0V以上)、能量(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电池的输出能量)高、寿命长(可达5~10年)。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1.C2.AC3.D4.A5.C6.C7.B8.D9.(1)天然气(2)进风口改大,如不改造将造成天然气燃烧不充分。

(3)严寒的冬季,气温降低至零下,丁烷变为液态,因此管道煤气供气量减小,从而导致火焰变小或断续现象。

10.CO2:0.5mol H2O:1mol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1.石油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烯烃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修的四氯化碳溶液等2.取代反应条件加成反应条件3.⑤④①③4.B5.D6.C7.AD8.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1.B 2.B 3.AD 4.B 5.A 6.C 7.B8.C2H4→C2H5Br C2H4+HBr 催化剂△C2H5BrC2H4→C2H5OH C2H4+H2O 催化剂△C2H5OHC2H5OH→CH3CHO 2C2H5OH+O2催化剂△2 CH3CHO+ H2O(催化剂为铜或银)9.略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1.D2.A3.B4.D5.D6.C7.C8.(1)C (2)冷却后,向混合液中加入NaOH溶液调节至碱性,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

9.(1)未成熟的苹果肉中含还有淀粉,成熟后一部分淀粉水解成了葡萄糖。

(2)用碘液(碘水或碘酒等),如变蓝则没有水解完全,若不变蓝,则水解完全。

(3)油脂在碱性溶液中,加热条件下可水解为易溶于水的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

(4)分别取抽取织物中的一根丝,灼烧,如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则为蚕丝。

10.5t×80%×85%÷162×180=3.78t复习题1.B 2.C 3.C 4.CD 5.C 6.A7.(1)不正确具有相同分子式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

(2)不正确 某有机物完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说明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3)不正确 甲烷和氯气的混合气体在光照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氯甲烷、二氯甲烷、氯仿、四氯化碳和氯化氢。

(4)正确8.取一药片,研成粉末,溶于水,向其中滴加少量碘液,若溶液变蓝,则含有淀粉,若不变蓝,则不含淀粉。

9.提示: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增重5.6g ,说明乙烯的质量为5.6g ,其物质的量为0.2mol ;乙烯和乙烷一共0.5mol ,所以乙烷为0.3mol ,质量为9g 。

2:3 28:4510.2mol 蔗糖水解为2mol 葡萄糖和2mol 果糖,因此二者的质量均为360g 。

第四章 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一节 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1.提示:金属单质的制取一般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将金属从其化合物中还原出来,而非金属单质的制取一半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将非金属从其化合物中氧化出来。

2.SnO 2+2C△Sn+2CO WO 3+3H 2高温W+3H 2O2PbS+3O 2△2PbO+3SO 2UF 4+2Mg高温U+2MgF 22Au (CN )2-+Zn = 2Au+Zn(CN)42-3. 2[2CuCO 3·Cu(OH)2]+3C=6Cu+7CO 2↑+2H 2O ;氧化还原反应 4.(1)NaOH , 过量 (2)过滤(3)盐酸 (4)MgCl 2Mg+Cl 2↑5.海水中提取溴: Cl 2+2Br -=2Cl -+Br 2 SO 2+Br 2+2H 2O=2Br -+SO 42-+4H + 海带中提取碘:H 2O 2+2I -+2H +=I 2+2H 2O 氧化性强弱比较: Cl 2 >Br 2>SO 2 H 2O 2>I 2 (1) Cl 2+2NaBr=2NaCl +Br 2 (2) 不反应(3) Cl 2+2NaI=2NaCl +I 2(4) 不反应6.(1)Al 2O 3+2NaOH=2NaAlO 2+H 2O (2)NaAlO 2+2H 2O+CO 2=Al(OH)3↓+NaHCO 3 (3)2 Al(OH)3△Al 2O 3+3H 2O (4)2Al 2O 3(熔融)电解4Al+3 O 2↑消耗能量最多的是第四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