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亚地区经济一体化展望
展、
于处于 中国和俄罗斯之间比较特殊的地理位置上 ,无论在经济上还是 在政治上部处 于比较敏感 的地位 。在一个 只有6 个国家 的区域 ,就充 盈着如此错综复杂的社会制度和特殊的政治经济关系和生产 力发展 水 平 ,无形中构建起了彼此制肘又彼此依存 、且彼此也都较难以逾越和 打破的政治经济均衡格 局。
关 键词 东北亚 经济一体化 现状 展 望
东北 亚主 要是指 东亚 的北 部地 区 ,涉 及中国 、日本 、韩国 、 朝 鲜 、蒙古 、 罗斯等六个 国! 俄 彖。其中 ,对中 、俄两国来说 ,处于东北 亚这一地理范 围的主要是 中国的东北地 区和俄国斯的远东地区 。东北 亚地 区总 面积 为3 11 4l万平方 公里 , 占世 界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积 的2 %,人 口约68 ( 6 . 亿 ,占世 界人口的3 %,国 内生产总值( P 约5 1 GD ) 兆亿 美元 ,占世界国 内生 产总 值 的3 %。 目前 ,东北 亚是全球 经济 中举足 轻重 、发展 最 0 快、 最具发展潜 力的区域之 一。由于历史的 、政治的和经济的诸多原 因 ,至今仍是 区域经济 一体化之 “ 白地带 ”。 东北 亚各国 为了 自 空 身的发展 ,均 有意愿 加强区域合作 ,顺应 区域形势 ,以提高区域经济 的协调发展 ,提高区域的经济竞争能力 。
( 1)区域 内部 各地区之 间互 补性强 。东北 亚各国 ( 区 )在资 地 源 ( 包括 自 资源 、人力资源 、资金 、技术等 ) 然 禀赋方面存在显著的 差异性 。这种情况使 各国具 有很好 的合作动力和前景。此外 ,经济发 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具有 明显的层 次性 ,形成了一种被学者称之为 “ 雁 行模式 ”的国际分工关系。 日本 、韩国的产业结构以资本和技术密集
I 科 技 2 1年第7 工 02 期
知 识 经 济
东北亚地 区经济一体化展 望
顾 秀 英
山东 商务职业学院
摘 要
2 4 0 山东 烟 台 600
虽然东北亚
东北亚是全球经济 中举足轻 重 、发展 最快 、最具发展潜力 的区域之一 ,也是 目前区域经济发展 研究 的热点
地 区各国 已经认识到该地 区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性 ,并加强 了合作 ,但其一体化进程依 旧比较缓慢 。东北亚地 区具有 内部互补性 强 、经 济和政 治状况差异大 、市场制度共性强 、硬件基础设施备件好等特点 ,但其 内部经 济基础及社会 制度 背景 复杂,且由于历史的原 因, 使 得各方缺乏信任感 ,区域合作 亦受外界影响 若要加快 东北 亚一体化 的进程 ,区域 内部 应建立互信协调机 制、发挥 各区域的比较优 势 、注 重 产 业 差 别发 展 ,培 育 重 点城 市 、
( 2)各方 对一体化进程缺 乏信任感 。东北亚 各国之 间大部有程 度不同历 史和现实的积怨 。比如 ,中日、中俄 、H 、H 、 韩 朝 朝韩之 间的关系并非在所有方面都是和谐的 ,许 多历 史遗 留下来悬而未决 的
2 东北亚经济一体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 1)经济基础及社会制度背景复杂。在东北亚6 中,臼本和韩 国 国属于 典型 的资本主 义国家 ,社会劳 动生产 率发展水 平处于较 高阶 段 ;中国和俄罗斯同属于 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国家 .且国 内 的经济发展水平都极不平衡 ;朝鲜和蒙古则都处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实 力都比较低下的阶段 ,加之朝鲜属于传统的社会主义国家 .蒙古则 由
型 为主 ,中国东北地 区 、俄 罗 、朝鲜 、蒙古产业结构多以资源或劳 斯 动 力密集型 为主。东北亚各国的这种阶梯型产业结构 ,有助于各方发 挥 自身 的比较优势 ,在区域内开 展垂直型国际分工 ,实现区域 内产业 转移 同时 。 这种 产业发 展上的传递性 ,带来了东北亚在资金 、技术 和市场上 的互补性 。这些 互补性 和潜在的巨大经济效益构成了东北亚 经济合作 的物质基础 。 ( 2)经济和政 治状况差 异较 大 。东北亚 各国社会制度不 同 ,既 有实行社会主 义制 度的国家如中国与朝鲜 ,又有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 国家如 H 与韩国 , 本 还有 由社会主义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转变的国家 如蒙古 和俄 罗斯。在一个只有六个国家的区域 ,就充盈着如此错综复 杂的社会制 度和特 殊的政 治经济关系和生产力发展水平 ,无形 中构建 起 了彼此制肘又彼此依存 、且彼此也都较难以逾越和打破的政治经济 均衡格局 。 ( ) 3 市场制 度共性逐步增 强。虽然东北亚 各国在社会制 度和意 识形 态上存在重大的差别 ,但大多建立了市场经济制度或正在 向市场 经济过 度。各国都在市场的制约和价值规律的作用下参与经济活动 。 应该说 正是有了市场制度的共性 ,使得各国在 日 益全球化的市场 中有 了共 同的利益 取向和 共同的行为准则。它将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的差 别 ,成为东北 亚各国建立紧密型经济合作体的制度基础 。特别是 随 着 中、 日、韩等 都加入 了WT O,更增 加了彼此 间的制度共 性 ,必 然会促进 以 中 、日、韩 为核心 的东北 亚区域 贸易和投 资的进 一步发
1 东北 亚 区域 经 济 一体 化 的 特 点
的竞争 力 , 甚至对地 区的经济 、 社会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 . . 另外 ,中 、日、韩三国的进出 口物流量都相当庞大 ,在港湾和航 空基础 建设方面也具有世界水平。如果从 中国的主要城市航空运输到 北美 ,利用 韩国 的仁川 国际航 线实现 海空联 运 ,则能节 约2 %的运 0 费 , 别是使 山东 、 京 、天津 、大连的渤海湾各工业基地形成一条 特 北 天然 回廊。 同时 ,韩国也 可 以利用 中国的洲 际铁 路将货 物运输 到欧 洲 ,从而降低运输成本。如果三国能够扩充区域 内供给线 ,完善海岸 线的铁路运输系统 ,那么黄海圈内各地区间的物流协调能力将大大提 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