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毛概复习材料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12、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13、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八个坚持及其意义24、按劳分配的定义,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有哪些?25、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哪些要求?26、我国有哪些基本外交政策及主张3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38、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什么?39、如何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310、怎样正确处理我国的宗教问题?411、为什么说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41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413、正确认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51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及确立依据?51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意义?516、为什么说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517、法律在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有什么作用?618、市场经济下,为什么要注重加强到的建设?619、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名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620、如何理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意义?6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
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就是要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协调,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可持续,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3、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八个坚持及其意义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八个基本要求,分别是: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这八条,不仅条条都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长远指导性,而且作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信念,必将极大地推进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扎扎实实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4、按劳分配的定义,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有哪些?按劳分配(distribution according to work),分配个人消费品的社会主义原则。
即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的社会扣除以后,按照各人提供给社会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
在社会主义社会,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还没有能够达到产品极大丰富的程度,工农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还存在着差别,劳动还未成为人们生活第一需要等原因,只能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
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其实质就是按对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
社会的生产要素是多种多样的,归纳起来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各种物质生产条件,另一类则是人的劳动。
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必须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使多种分配方式的实现具有制度保证。
5、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哪些要求?答:要按照中央确定的“三农”工作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毫不松懈地抓好“三农”工作。
要牢牢把握加强“三农",这个根本立足点,牢牢把握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这个重要着力点,牢牢把握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这个战略着眼点,牢牢把握城乡改革联动这个关键切入点,周密部署,扎实推进。
要动员全党全社会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积极支持和参与新农村建设,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行动。
6、我国有哪些基本外交政策及主张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二、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四、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五、对外开放。
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答: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劲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丰富思想文化成果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精华,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科学揭示。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知道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8、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治前提和基础。
民族团结是维护国家统一、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根本保证。
民族的共同繁荣是解决民族问题得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9、如何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毛泽东: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由于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是一项崭新的事业,人民最如何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还缺少规律性认识,加上当时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的影响,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发生过曲折。
毛泽东晚年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的确犯有严重错误。
大事就他的一生来看,他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
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他的错误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所犯的错误。
将毛泽东晚年所犯的错误同经过长期历史考验成为科学理论的毛泽东思想区别开来,为我们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指明了方向。
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我们应该珍视这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所形成的科学理论成果,并在新的实践中间运用和发展。
10、怎样正确处理我国的宗教问题?全面贯彻党的宗教政策,正确处理宗教问题。
正确认识我国社会存在的宗教问题,关键是要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充分认识宗教存在的长期性、宗教问题的群众性和特殊复杂性。
必须尊重宗教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客观规律,既不能用行政的力量去消灭宗教,也不能用行政的力量去发展宗教。
努力做好宗教工作,是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需要。
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11、为什么说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大多数人都是劳动者,是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干部队伍中分化出来的。
即使成为私营企业主的那部分人,虽然占有生产资料和雇佣工人,但也不同于历史上的民族资产阶级。
首先,经济领域的制度创新为新的阶层的产生提供了制度基础。
从总体上看,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国家法律,热爱祖国。
他们为我国的经济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把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是从实际出发、尊重实践、尊重群众得出的科学结论。
我们把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没有也不会否认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
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和广大农民,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
1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答:科学内涵:1、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概括为社会主义的本质2、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突出了最终到达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的目标。
重要意义: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3、正确认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答:1、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2、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3、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1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及确立依据?答: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