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基层干部政治素养与基本能力(上)高新民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博士生导师大家好,今天就党的基层干部的基本素养和基本能力做一个交流,做一个沟通。
题目是提升基层干部政治素养与基本能力。
讲三个大问题。
一、基层干部政治素养与能力事关大局第一个是基层干部政治素养与能力事关大局。
这个题目大家一看就明白,其实是说它的重要性,在此之前,先说一些基本的概念界定,政治素养包含哪些内容,这个能力指的是什么能力?第一个大问题中的第一个小问题,几个相关概念。
(一)几个相关概念1、政治素养政治素养到底包含哪些内容,政治素养指的是人的政治素质的养成过程,也是一个修炼过程。
这就是说人的政治素质并不像人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那样有一些是天生的,政治素质都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习得的。
需要靠后天的教育锻炼形成的这种政治素质,称为政治素养。
政治素养里面包含有政治理念,政治道德,组织性等。
这种政治理念和政治道德组织性和党性修养其实是有密切联系的,党性修养也包含有这些内容。
因此,政治素养,党性修养有相通之处。
?是政治生活,还是人的社会生活,都有某种价值取向,这个价值取向决定了我们的行为,决定了我们的道德规范。
作为一种政治素质,政治素养,政治道德和政治理念有什么功能呢?功能很多,但是最起码有三大功能。
第一个是行为导向,社会学的全部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取决于价值和规范,是一价值二规范,价值是一种内在的,规范是外在的。
而这种价值跟衡山法则有相通之处,衡山是日本的社会学家,指出人的行为持续的可靠的这种控制不是来自外界的强制,而是来自自发的内在动力。
其实,这种内在的东西就是一个人的动机,一个人的价值取向,所以政治理念,政治道德,组织性都是一种价值,组织性怎么还和价值联系在一起了?这里面的联系还非常的密切,共产党党政基层干部所说的组织性指的是党的组织维护它作为一个整体性,作为一些规定,这些规定就是行为取向和导向。
可是这里面都渗透着一种价值观,如果组织的整体是倾向于为人民服务,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组织纪律是倾向于维护整体,这就是一种价值。
如果价值是倾向于分散,是倾向于为个体谋利益,这个组织肯定就无所谓组织性,或者是组织性很差。
在这个背景下,组织性也是由价值所决定的。
因此,衡山法则和一个人的政治素养,政治理念道德等具有一定的行为导向作用,这是紧密联系的。
不管是从实践来讲,还是理论上都是如此。
共产党历来重视对党员的政治理念,政治信仰,价值取向进行教育。
实践中,也涌现出无数的典范。
比如我在西柏坡国家安全馆参观的时候,曾经看到这样的一个非常感人的事情。
是一个地下党员,被捕以后,在狱中写了一首诗,这首诗实际上是表达了一种对民主自由的向往,这个诗里面还说到:人生自古谁无死,况复男儿失意时。
多少头颅多少血,聚成民主自由诗。
这个人叫谢士炎。
这其实就是一种政治理念,向往民主自由,也是一种价值取向,为了政治上的民主自由,这种政治上的价值取向使得多少人抛头露撒热血,也就是谢士炎讲的多少头颅多少血,聚成民主自由诗,这就叫做政治上的价值取向。
这种价值所产生的力量极其巨大,衡山法则有道理,不只说它是一种理论,更重要的它是从实践中提炼出来的。
那么这种理念道德,价值取向也是一个组织的思想基础。
任何一个组织,不单是共产党这样的政治组织,任何一种组织只要有一定的规模,都需要有一定的价值观,共同的思想基础。
不能说绝对一致,大致一致是可以做得到的。
在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一个基本的政治理念,党政干部需要坚持。
再比如,共产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些也应该是共同的思想基础。
还有这种理念,这种道德其实也是领导力的内核。
我过去经常说这是领导力的源泉,后来想了想源泉来自于人民群众,作为一种领导力的内核,理念甚至信仰都在里面起了巨大的作用。
有一本书《西点统帅之道》,是西点军校的一个人,后来经商,他说的一句话我觉得很有意思:一切领导力本质上都是信仰的实践。
领导力其实可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依靠权力,依靠管理地位,职位所取得的硬的一手,叫做硬约束力。
对你产生了影响力,这就叫领导力,领导力就是具有一种合法性的影响力。
职位和权力都可以通过权力和职位的方式获得领导力。
还有一种领导力,就是一种软实力,软力量。
靠个人的价值观去吸引人,只要影响了他人的行为就可以说发挥了领导作用。
从这个意义上讲,现代影响力更强调的是一种价值的吸引力,实质上就是一种信仰的实践。
信仰和理念还不太相同,理念它是一种理性的产物,包含有理论。
可是信仰有的时候是理性的,有的时候是盲目的。
如宗教信仰,它也是一种信仰,它有的时候就跟政治有一定的距离,和政治不是一回事。
所以这里的政治信仰其实是政治信仰,什么叫政治信仰?共产党员的终极目标是共产主义,对于一个非党员的群众来说他可能不接受,但是对于基层党政干部是应该接受的。
作为一种政治信仰,其实它指的是一种目标。
政治信仰无非就是一种对未来的希望,对未来的信心。
未来也不是十全十美?模但是有了这种信心,有了这种目标,就使我们能够有共同的思想基础,能够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行为。
所以领导力本质上是信仰的实践。
事实上,一个人的信仰对一个人产生的激励作用是无比巨大的,刚才已经谈到了,这是指政治素养。
2、能力第一个小问题中的第二个方面,就是能力。
能力指胜任特定事项的才干。
能力是方方面面的,全才在今天很少遇到过,至少是在我有限的阅历中我没有听说过谁是全才。
你说文艺复兴时期有很多的学者,既是文艺家,美术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又是天文学家。
那个时代可以,但是今天,人类知识是爆炸般增长的,在这个状态下很少有人能够达到全才的程度。
能力是指胜任特定事项的才干,如果查辞典,其实是做工作的主观条件,道理都是一样的。
但是这个能力有几个特点,第一,相对性,就是这个相对性的内涵其实是很广泛的,它是一种比较优势。
我和谁比我有能力,我的能力比他强,但是我和另外一个人比,另外一个人的能力可能又超越于我。
我在这个单位我算能力强的,我换了一个单位能力就不怎么强了,这是一种比较优势,这是个体。
作为一个党也是如此,这个党是不是先进的,也是要你跟谁比。
你跟谁比这就是一种比较优势,所以所有的才干都是相对的。
第二,动态性,也就是说才干本身也是在不断变化的。
如果得到适当的锻炼,适当的使用,这个才干就可以不断的充实,不断的增长。
或者说原本不具备这种才干,它只是一种潜在的素质,并没有发挥出和外在的表现。
可是给了我机会,给了我平台,我就能够发掘出这方面的才干来。
甚至有的人原本在某一方面才干并不突出,可是他经过自己刻苦的努力,超人的努力,最后获得了一定的才干,这都是可以得到的。
并且时代是不断变化的,环境是在不断变化的,原有的才干可能不够使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发掘,这也是动态的。
才干需要养成,能力需要养成,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像政治素养一样也是一个不断培育,不断修炼的结果。
第三,适应性,就是看你适合某一个方面的工作,看是不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的发掘出新的能力来。
作为一个组织和作为一个个人都是如此,基层也是如此,作为组织,最近看到一句话很有感慨,据说是柳传志讲的,团队的执行力。
基层一个很大的职责是要有职责,那么柳传志说团队的执行力就是用合适的人干合适的事。
其实就是一个适应性问题,就个体而言同样如此,你把他放在在某一个岗位上是否适应,其实自己心里面是有数的。
除非你说我完全没有自知之明,去强行做了一些我做不到的事,那是另外一回事。
就大多数情况而言,一个个体能力所能够承受的极限和范围都是有限的,所以有一个对环境的适应,对工作的适应问题,当然也有组织的问题,组织把他搁在哪里的问题。
“用合适的人干合适的事”,这句话我认为是很经典一句话。
(二)基层干部在大局中的地位今天到底需要哪些能力,那是第二个大问题中要讲的。
第二个小问题就是基层干部在大局中的地位,基层干部的政治素养与基本能力事关大局,是因为基层干部在国家的政治体系中,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居于一个特殊的环节和地位。
第一,基层干部是执政党连接社会的触点。
所有政党的基层都是设立在社会之中,西方设在选区之中,因为西方政党的中心工作就是选举,选举结束以后,作为基层没有太多推动发展这样的任务,它的基层主要是在选区中活动,为大家服务,反映民意。
中国共产党组织设置是以行业和地域为原则的,近些年来又有新发展,特别是在非公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的组织设置方式也有很多创新。
比如联合建立党支部,属地化管理,不出地域与行业这样的两个原则。
中外基层组织都是设立在社会之中的,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在这个背景下,党的上层,党的地方组织都连接着国家政权,中央省地县,县以下属于基层。
而在基层中,在社会当中都有党支部,三人以上就可以组成一个党支部,企业,学校,军队,农村,社区我们都有党的组织,组织设置之广泛是全世界的政党中少见的。
上层通过政策来引导社会,基层主要依赖于基层组织基层干部反映民意,传递权力机构的意见,然后把社会的不同看法再反馈回去,是一个连接社会的重要环节。
在这个背景下,基层干部的素养和能力当然就直接影响到党在社会中的生存,就直接影响到党在社会中的发展。
实际上有一种观点认为,政党本来就是连接国家与社会的中介,国家与社会的桥梁。
所有的党不管你是不是执政,都是代表一部分人的利益,试图影响政权运作的组织。
也就是说是中国的民主党派也是参政党,所谓的参政党不是简单的参政议政,事实上参与到政权运作中来了,有一些岗位就是给民主党派留的,所以民主党派的基层也是连接社会的触点,只不过在中国的条件下,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党在社会中是体系的核心,领导的核心,所以基层干部的作用非常的重要。
第二,基层干部的素养能力事关大局,是因为基层干部的素养和能力其实是一个国家政治文明程度的体现。
一个国家它的政治文明达到了一个什么程度,不是体现在高层领导上,高层领导各个国家都有一批精英,这一批精英也许政治理念截然不同,但是在某些素养和能力上它是有相通之处的。
可是到了基层不一样的,真正能够判别出一个国家政治文明程度高低之分的标志主要是基层。
而且集中地体现在基层如何对待群众方面,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究竟是文明执法还是野蛮执法,就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最外在的表现,而且这种执法是直接面向群众的。
一度出现过野蛮执法,但是应看到近几年这种暴力冲突在逐渐的减少,有的地方出现了微笑执法,有的地方出现了目视,我用眼睛盯着你,一个城管盯着一个小贩看,一直盯的他不好意思了,这个还不能说是文明执法,但毕竟是一种过渡,是野蛮执法到文明执法中的过渡。
尽管方式方法可圈可点,但是总比暴力执法好的多。
有一些地方在文明执法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如说设立警民联系卡,特别是提出来警民之间相互沟通服务,这种理念的提出我认为就是一种进步,而这种进步是整个政治文明程度进步的表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