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晚看见见墙角边有一张椅子,是哪位出家人违犯寺规越墙出去遛达了。
老禅师也不声张,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而蹲。
少顷,果真有一小和尚翻墙,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
当他发觉刚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
但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教孩子读书,学习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是他们成长过程慢慢养成的行为习惯。
记得国庆回来后的第一天上课,同学们因为兴奋,口袋中零花钱也比平时多,上午的教室异常的喧闹,教师内垃圾成堆。
我默默地注视着这一切,压制住内心的愤怒,却默不作声。
在我的语文课即将结束的时候,我给孩子们讲了一个这样的故事:1988年1月,当75位诺贝尔奖得主聚会巴黎之时,有人问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请问您在哪所大学学到了您认为最主要的东西?”这位科学家平静地回答:“在幼儿园。
”
提问者大惑不解:“在幼儿园学到什么?”科学家深情地回忆说:“学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情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
我想,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主要东西就是这些。
”然后让同学们回家后思考:你从这个故事里面得到什么样的启示。
第二天,同学们畅所欲言,都发表了自己精彩的看法,最后我总
结了他们的观点看法:行为习惯源于生活的点点滴滴,却对人的一生有重大的影响,习惯是一个人的资本。
在这样的交流后,我班的学生在教室里就不再随便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也极少在教师里面大声喧哗。
法国学者培根曾经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该追求好习惯。
”作为一名中学生,我觉得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成功的人士,都有一些良好的行为长期坚持,养成习惯,形成自然。
就说鲁讯吧!他从小就养成不迟到的好习惯,他要求自己要抓紧时间,还在桌子上刻了一个“早”字,经过长时间的坚持,他终于养成了好习惯,后来成为了中国有名的作家。
而现在,有很多同学不但迟到,甚至还会出现旷课的现象。
由此可见,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多么重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