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侵权责任法》第67条环境污染研究

《侵权责任法》第67条环境污染研究

分类号密级U D C 编号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论数人环境侵权的责任院(系)法学院专业法学与经济学交叉班年级 2015学生姓名王天元学号 2015210264指导教师魏森教授二○一六年五月三十一日华中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障、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有关学位论文管理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省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评选机构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1、保密□,在____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不保密□。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目录内容摘要 (1)关键词 (1)Abstract (1)Key words (1)一、对《侵权责任法》第67条的理解 (2)(一)有意思联络的共同侵权 (2)(二)无意思联络的分别侵权 (2)(三)不以有无意思联络作为构成要件 (3)二、其他国家对于环境侵权的规定 (4)(一)日本 (4)(二)德国 (4)(三)美国 (4)三、司法实务中的具体情况 (5)四、对外承担连带责任的理由 (6)参考文献 (9)内容摘要:《侵权责任法》第67条规定,两个以上污染者污染环境,污染者内部应该根据各自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排放量等因素确定责任如何分配,即污染者之间按照按份责任,但是该条款并没有对多数人污染环境对外应该如何承担责任做出规定。

理论界对此也讨论颇多,有的学者主张对外承担连带责任,有的学者主张对外也承担按份责任。

不管是从司法实务来看,还是从理论上来讲,对外承担连带责任应该更加合适。

关键词:数人环境侵权按份责任连带责任共同侵权Abstract: < tort liability law > Article 67 provisions, more than two polluters from polluting the environment and pollution should be according to the type of their emissions of pollutants, emissions and other factors to determine how to distribute the burden of, namely between polluters according to responsibility, but the clause did not for most people waste dye environment foreign should how to bear the liability to make provisions. Theorists also there are a lot of discussions, some scholars claim that assume the foreign joint and several liability, some scholars advocate external bear proportional liability. Whether it i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judicial practice and theoretically speaking, external to undertake joint and several liability should be more appropriate.Key words: Environmental Joint Tort, Proportional Liability , Jointly Liable, Joint Tort一、对《侵权责任法》第67条的理解(一)有意思联络的共同侵权两人以上污染环境,彼此之间有意思联络,给他人造成损害的,应该承担连带责任。

首先,这种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有四:一是有多个侵权主体,即两个以上的环境污染者;二是污染者之存在间有意思联络的侵权行为,即每个污染者都有侵权行为,并且彼此之间有意思联络;三是数个侵权行为与损害结果有因果关系,而不是单个侵权行为与损害结果存在因果关系;四是这些侵权行为造成了同一损害。

有意思联络污染环境,属于共同侵权,在对外承担责任方面,应该按照《侵权责任法》第8条规定,两人以上共同实施侵权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对内应该根据各个污染者所排放的污染物的种类、排放量等因素确定各自的责任份额,并承担按份责任。

对于有意思联络污染环境的侵权行为,将其看作是共同侵权,并适用《侵权责任法》第8条的规定,目前已经达成共识。

但是对于无意思联络的污染环境对外应该如何承担责任,目前有三种比较主流的看法。

(二)无意思联络的分别侵权1.对外承担连带责任两人以上污染环境,但是彼此之间没有意思联络,给他人造成损害的,应该承担连带责任。

其构成要件是:一、有多个侵权主体,即两个以上的环境污染者;二、污染者之存在间没有意思联络的侵权行为,即每个污染者都有侵权行为,但是彼此之间没有意思联络;三、数个侵权行为与损害结果有因果关系,而不是单个侵权行为与损害结果存在因果关系;四、这些侵权行为造成了同一损害。

这种观点在目前我国司法实务中仍然是主流,在多数人环境污染的侵权案件中,法官们也大多按照这种观点判案。

这有一定的原因,在下文第三部分将详细阐明。

2.对外承担按份责任两人以上污染环境,但是彼此之间没有意思联络,给他人造成损害的,根据各个污染者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排放量等因素,对外承担按份责任。

这种方式与前一种方式的区别在于:前一种规定对外承担连带责任,而后一种规定对外承担按份责任。

他们的构成要件都是一样的,即有两个以上的侵权主体,各个污染者之间没有意思联络,数个侵权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都有因果关系,并且这些侵权行为造成了同意损害。

目前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民法室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释义书》为代表,认为第67条是对《侵权责任法》第12条的具体化,是第12条在数人环境污染领域的适用,而且第67条明确排除了《侵权责任法》第11条的适用可能性,并坚称将第67条解释成为按份责任是我国长期司法实践经验的总结。

①这种观点既有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民法室这样的权威机构的支持,又有权威民法学者之力挺,已然成为通说。

但是在司法实务中,却得不到执行,我认为原因在于这种观点并不能很好的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我不赞同这种观点。

(三)不以有无意思联络作为构成要件两人以上污染环境,不管彼此之间有无意思联络,对他人造成损害的,按照污染者各自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排放量等因素确定各自的责任分额,并对外承担按份责任。

这种观点与以上三种观点都有本质上的区别,即它不以污染者之间是否有意思联络为构成要件,而只关注每个污染者在污染造成的损失结果中,自己的过错占多大的比例,并按照自己的过错比例承担相应的对外赔偿责任。

这种观点在国外一些国家作为通说,并在司法实践中得到应用。

这种做法优点在于既使得受害者能够获得合理的赔偿,又可以保护企业的利益,每个企业都只需要并且必须要对自己的侵权行为负责,受害者也有法律依据去找相应的侵权人要求赔偿。

这种做法看似非常公平,不管是对于企业还是受害者,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侵权的企业们会千方百计对于自己的侵权行为进行辩解,想方设法减小自己的责任,这样就会导致侵权者们承担的侵权责任的总和要小于受害者的损失,使得受害者无法得到合理的赔偿。

同时这样的做法会助长企业们的污染行为,有些企业在权衡污染环境造成的损失和以此换来的经济回报大①王胜明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释义书》,第378—379页,北京:法律出版社,2013;王利明:《侵权责任法研究》(下卷),第511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小之后,如果经济回报大于污染环境的损失,那么企业就会在明知污染环境会造成损害的情况下仍然污染环境,因为这个时候企业仍然是盈利的。

所以我认为这种观点存在许多的不合理性,在我国这样的社会情况下也不适用。

因此在下文,将不再讨论比较这种观点。

二、其他国家对于环境侵权的规定(一)日本日本法上的数人环境污染民事责任的承担是与《日本民法典》第719条规定的共同侵权行为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因为环境公害事件频发,环境污染形势严峻,日本法学界和实务界关于数个污染者造成同一损害是否构成《日本民法典》第719条规定的共同侵权展开了激烈的探讨,争论的焦点是第719条规定的共同侵权是否以意思联络为必要。

需要行为人之间具有意思联络是日本共同侵权原有的处理方式,日本大审院大正2年4月26日的判例开创了无意思联络数人侵权,明确了共同侵权不以意思联络为必要,只要行为客观关联造成同一不可分的损害即可构成共同侵权。

因此在日本,对于数人污染环境侵权行为,规定对外承担连带责任。

(二)德国《德国水利法》第22条第1款规定:“向水体(包括河流、湖泊、沿海和地下水)投放或导人物质,或者变更水体原来的物理、化学或生物性质,致损害他人者,就其所生损害负赔偿责任。

如果是多人使水域产生影响,那他们作为整体负债人而承担责任。

”德国司法实务中严格遵循第22条规定的连带责任的处理方式。

(三)美国美国是一个判例法国家,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典型的例子来看看美国对于这个问题的规定:在James Michieetal v.Great Lake Steel Divison Nationao Steel Corporation Eta一案中,被告三家化工厂,排放有毒废气到大气中,造成工厂跗近居民37人身体和财产损害。

原告以干扰行为侵权之诉,要求三被告赔偿损失,并且要求被告之间负连带责任。

原审法院裁判支持了原告的诉讼请求,被告上诉。

上诉审法院支持事实审结果,驳回上诉,认为三名被告所排放的气体在空气中发生了混合,原告无法分清各自的来源,如果要求原告证明每一个被告的污染行为都与自己的损害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势必使原告因为没有专业能力搜集证据而不能获得法律的保护。

并进一步指出,在数人侵权场合,即使行为人之间没有意思联络,所有侵权行为人都要为其行为所致之同一且不可分割之损害结果负担连带责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