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黄河万里行(一)第一节青海省第二节 甘肃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第四章黄河万里行(一)第一节青海省第二节 甘肃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一、考点聚焦“江河之源”——青海省1.位置:深居内陆远离海洋,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

2.“江河之源”:长江的上源沱沱河、通天河和黄河的源头约古宗列曲都位于青海省,长江和黄河上源的分水岭是巴颜喀拉山。

3.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

气候:寒冷、干燥,大陆性特征明显。

4.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白唇鹿。

1998、8、19-----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建成。

(保护生态平衡、不能使其灭绝。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黄河、长江、澜沧江源头地区。

5.青海湖风景名胜区: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和内陆湖,西北部有著名的鸟岛。

6.湟水谷地农业区:谷地灌溉便利,土壤肥沃,气候温凉,盛产小麦、青稞、豌豆等。

“丝路咽喉”----甘肃省1.位置:南倚青藏高原,北连内蒙古高原,东部是黄土高原,西部乌鞘岭以西、祁连山与龙首山、合黎山之间为河西走廊。

2.河西走廊:古代丝绸之路(嘉峪关、敦煌莫高窟),现代西北粮仓(绿洲农业:靠祁连山的高山冰雪融水灌溉,以小麦,玉米,马铃薯,谷子,胡麻等生产为主。

)主要城市:武威、金昌、张掖、酒泉、嘉峪关、敦煌。

3.省会兰州是西北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石油化学,冶金工业发达,又是内地与新疆、青海、西藏联系的交通枢纽(陇海线、兰新线、包兰县、兰青线)。

“塞上江南”----宁夏回族自治区1.地形:高原山地为主,贺兰山纵贯西北,六盘山绵延南部,黄河流经中部,沿岸形成银川平原。

2.“塞上江南”—银川平原:引黄灌溉,农产品:水稻、小麦、玉米、胡麻等。

出产:滩羊、枸杞、煤炭。

3.民族和宗教:是我国回族的聚居区,回族占1/3,多信仰伊斯兰教,银川和吴忠有伊斯兰的清真寺。

4.交通:包兰铁路经过首府银川(方格沙障)。

二、友情提醒1.高原生态环境保护:“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天然草场沙化现象严重,溪流逐渐消失,高原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为了保护藏羚羊、野牦牛、野驴等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

2.河西走廊:古“丝绸之路”今“西北粮仓”。

位于我国半干旱和干旱地区,年降水量只有150毫米左右。

但是有祁连山的冰雪融水灌溉,地势平坦,绿洲农业发达。

人口、城市较为集中。

三、中考必会—夯实基础1.下列有关青海省的地理事物中说法不正确的是()A.青海省有“江河之源”美称 B.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和淡水湖C.柴达木盆地有“聚宝盆”之称D.境内黄河的上游水能资源丰富2.某科考队在“黄河源”石碑处摄影留念,请判断该照片的拍摄地点:()A.位于青海湖畔B.位于西藏境内C.位于巴颜喀拉山北侧D.位于唐古拉山的南侧3.我国有一个自然保护区,深居内陆高原,有藏羚羊、野牦牛、野驴等。

()A.长白山自然保护区B.神农架自然保护区C.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D.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图4-2下图为黄土高原区域简图(图4-1),回答问题4—6题:4.图中①处主要有哪些生态环境问题?( )A .草原退化,沙漠化,湖泊萎缩,生物多样性减少等B .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严重C .地表崎岖、土层较薄D .洪涝灾害、台风危害5.为恢复当地生态环境的平衡而建立的自然保护区是( )A .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 B.三江源自然保护区C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 D.三江平原湿地保护区6.该保护区位于( )A.黑龙江省B.山西省C.青海省D.西藏7.位于黄河上游,青海省境内的水电站是( )A.龙羊峡B.小浪底水电站C.刘家峡D. 三门峡8.右图中(图4-2),铁路从甲地运出的物品可能性最小的是:( )A.钾肥B.棉布C.肉制品D.地毯9.青海省主要的农业区是( )A.雅鲁藏布江谷地B.湟水谷地C 河套平原D 银川平原2000年8月19日,我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正式成立(图4-3)。

请回答10—11题:10."三江"是指图中的 ( )A.①②③B. ①③④C.③④⑤D. ①②④11.在图示区域有我国海拔最高的铁路是:( )A.青藏铁路B.兰新铁路C.陇海线D.京广线12.下列关于甘肃省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有“丝路咽喉”之称B.南依青藏高原,北连内蒙古高原C.“河西走廊”因位于黄河以西而得名D.省内有万里长城第一关山海关关于“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说法正确的是,回答13、14题13.玉门位于( )A .青海省B .甘肃省C .宁夏回族自治区D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4.诗中的春风是指( )A .冬季风B .春季风C .夏季风D .偏北风15.关于右图(图4-4)中的山脉甲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它是我国三级阶梯的界山之一B.北侧山脚下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C.它的北部主要是荒漠和沙漠景观D.它是我国东西走向的山脉16.河西走廊绿洲处处,这里的灌溉水源主要来自A.黄河水B.天山的冰雪融水C.大气降水 D .祁连山的冰雪融水17.下列城市及其对应的矿产地正确且位于河西走廊的是 ( )图4-1 图4-3 图4-4A.金昌镍矿B.玉门钾盐C.察尔汗石油D.东胜煤田河西走廊被称为“艺术长廊”、“历史博物馆”。

回答18、19题18.位于河西走廊的我国著名的文化遗产是()A.洛阳的龙门石窟B.西安的秦陵兵马俑C.敦煌莫高窟D.山西的云冈石窟19.寒假海南岛的王晓明同学要去旅游,他最不必重点考虑的物品是:()A.雨具B.衣物C.旅游地图D.钱20.下列那个省区的农业与新疆相似?()A.青B.甘C.宁D.陕21.下列铁路线连接了我国的第一和第二阶梯的是()A. 兰新线B.陇海线C.兰青线D.青藏线22.关于省会兰州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位于黄河谷地之中,是“丝绸之路”上的历史文化名城B.是内地与新疆、青海、西藏联系的交通枢纽,在西部大开发中发挥重要作用。

C.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石油化学、钾盐生产基地D.近年来空气污染问题相当严重23.位于宁夏西北部的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上的山脉是()A.六盘山B.贺兰山C.阴山D.祁连山24.以出产滩羊和枸杞而闻名的“塞上江南”是()A.银川平原B.河套平原C.河西走廊D.湟水谷地25.下列是以黄河水自南向北自流灌溉的农业区是()A.银川平原B.河西走廊C.河套平原D.华北平原26.宁夏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是()A.土地荒漠化B.土地盐碱化C.水土流失D.水和大气污染27.宁夏境内建筑风格独特的清真寺院属于()A.佛教建筑B.基督教建筑C.道教建筑D.伊斯兰教建筑28.青海和宁夏的主要的少数民族分别是()A.回族、藏族B.回族、壮族C.傣族、黎族D.藏族、回族29.关于宁夏中卫“方格沙障”工程的主要目的正确的是:()A.保持水土B.保护沙生植物C.保护铁路D.减少地面蒸发30.下列措施中,属于因地制宜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是()①青海省三江源地区退耕还草②华北平原推广水稻种植③建设长江中上游和沿海防护林④依靠科技优势,在上海积极发展现代农业⑤在黄土高原上全面建造梯田,发展粮食生产⑥在新疆、甘肃河西走廊的绿洲上建设粮棉生产基地A. ①②③④B. ③④⑤⑥C. ①③⑤⑥D.①③④⑥31.读图(图4-5)和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和法国有关专家经过考察,发现宁夏北部、贺兰山东麓地区的小气候十分适合优质葡萄的生长。

宁夏人民经过两年的辛勤劳动,3万亩葡萄基地和防护林的建设一起完成。

他们引进法国优质葡萄品种、意大利的设备,采用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生产葡萄酒,现已开始销往欧洲、香港等地区。

2006年4月,在“亚洲葡萄与葡萄酒中心”举办的第二届亚洲质量大赛上,干红葡萄酒共获得4块金牌。

其中三块金牌来自贺兰山产区的葡萄酒。

⑴2002年3月17日,河流在P处突然决堤泛滥,其原因是。

⑵图示地区从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______________。

⑶Q 地区冬季气温比同纬度附近地区的气温 (高、低),这主要是因为 。

⑷试分析Q 地区发展葡萄种植业的主要有利条件。

⑸如果Q 地区过度发展葡萄种植业,可能会引发哪些环境问题?32.请结合学过的知识,填表对比银川平原和松嫩平原33.把相关的地理事物用线连起来:A.“一山有四季” ①河套平原B.“塞上米粮川” ②横断山区C.“长白山天池” ③黑龙江省D.“山环水绕、平原居中” ④吉林省E .“风吹草低见牛羊” ⑤新疆 F. “三山夹两盆” ⑥内蒙古G .“沙坡头自然保护区” ⑦宁夏H .“敦煌莫高窟” ⑧青海省I .“聚宝盆” ⑨甘肃省四、中考名题—小试身手1.中考题:甘肃省发展农业的最主要的限制条件是( )A .土地资源不足B .化肥农药不足C .劳动力不足D .水资源不足解析:甘肃省位于西北地区,深居亚欧大陆内部,距海遥远,降水相对较少,干旱缺水是农业生产的最主要的限制条件。

河西走廊依靠祁连山的冰雪融水的灌溉,成为甘肃省最主要的农业区。

图4-51.变式题:影响我国河西走廊的粮仓、黑龙江的大豆、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海南岛的天然橡胶等布局的主导因素依次是()A.土壤、地形、水源、气候B.地形、气候、土壤、水源C.水源、气候、地形、土壤D.水源、土壤、地形、气候解析:河西走廊地处非季风区,降水少,水源是影响农业的主要因素;黑龙江的大豆是因为那里的肥沃土壤;横断山区地形山河相间,垂直地带性明显,宜发展立体农业;天然橡胶的生长需高温多雨的气候,故选择在海南岛。

答案:D2.中考题:下列生态环境问题不属于青海省的是()A.三江源地区湖泊萎缩、湿地退化B.藏羚羊等珍稀野生动物濒临灭绝C.三江源地区草场严重退化、沙漠化D.土壤盐碱化问题突出解析: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

由于长期不合理的利用,生态环境已经严重恶化——湖泊萎缩、湿地退化、草场严重退化、沙漠化、藏羚羊等珍稀野生动物濒临灭绝等问题。

为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国家建立了我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而土壤盐碱化问题突出的现象是在华北平原。

故答案D是错误的。

答案:D2.变式题:下列各个省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不正确的是()A.甘肃省水土流失严重B.青海省生态环境恶化、珍稀野生动物濒临灭绝C.山西省铁路运输不能完全满足煤炭外运的需要D.河南省的平原土壤盐碱化问题突出解析: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既有生态环境方面的,又有社会人为的因素。

青海省“三江源”生态环境恶化,可可西里面临珍稀野生动物濒临灭绝等问题。

华北平原(山东、河北、河南等)土壤盐碱化问题突出。

山西省铁路运输能力不适应山西能源基地煤炭外运的需要。

还可以通过将煤炭转化成电能,来减轻铁路运输的压力,实现东西互补双赢。

大量水土流失发生在山西和陕西等省所在的黄土高原。

而甘肃省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土地荒漠化。

另外还有东北森林的过度砍伐、黄河中下游河床不断淤高所潜伏的洪水决口泛滥危机、长江中游的洪涝问题,以及长城沿线的风沙问题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