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结构设计
1、设计依据
(1)建筑专业及其它专业提供的图纸及有关资料
(2)现行国家结构设计规范规程及甘肃省相关规范规程
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2)《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7)《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8)《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2008)
9)《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YB9258-97)
10)《砖砌体结构抗震设计规范》 (DB60/T25-3043-2009)
11)《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12)《建筑抗震设计规程》(DB62/T25-3055-2011)
13)《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规范(房屋建筑部分)》(2013年版)
(3)选用图集《11G101-3》、《11G101-1》、《02G05》、《11G329-1》2、自然条件及标准活荷载取值
1)、基本风压:0.55KN/㎡(n=50)
2)、基本雪压:0.30KN/㎡(50年一遇)
3)、地震基本烈度:7度(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
4)、结构抗震设防烈度:7度。
5)、场地粗糙度C类,特征周期0.40s。
6)、根据使用功能划分,楼面活荷载标准值取值为:
3、工程地质及基础设计
1):工程地质:
因本工程暂无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参考相临建筑场地工程地质情况,本场
地卵石层埋深较浅,可作为建筑物的持力层。
2):基础设计
(1)本工程建筑物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分类,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
(2)框架结构基础拟采用钢筋砼独立基础,砌体结构采用条形基础,均选卵石层为基础持力层。
(3)基础开挖:当基坑深度大于6m时,基坑的开挖支护、相邻建构筑物及地下设施的安全防护应请有资质的单位作专项设计;其余基坑开挖时注意放坡、设临时加固支撑、打护坡桩、土钉墙等方法进行支护,以确保施工安全。
(4)基础设计所需场地土相关参数和设计措施待施工图设计时详细考虑。
4、主要控制指标
1)、地震基本烈度:7度(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
2)、结构抗震设防烈度:7度。
3)、结构体系及抗震等级:
4)、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二级。
5)、设计合理使用年限:50年。
6)、混凝土环境类别:±0.00m以上室内为Ⅰ类,外露构件为Ⅱ类b,±
0.00m以下与地基土接触的构件为Ⅱ类b。
7)、上部结构计算嵌固点:基础顶面。
8)、结构计算:整体计算分析采用中国建研院编制的《高层建筑结构空间有限元分析软件SATWE》进行计算,版本为2013年11月。
地震作用和风荷载按两主轴方向作用,考虑平动与扭转耦连的影响,同时考虑5%偶然偏心作用。
5、材料选用
1)、混凝土:
(1)基础部分:基础C30,基础梁 C30,垫层 C15。
(2)主体部分:框架梁、柱C30,现浇板、楼梯C30,其余现浇混凝土构件均为C25。
2)、钢筋:钢筋采用HPB300()级、HRB400()级钢筋。
3)、填充墙;框架结构填充墙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容重不大于8.0KN/m3;砌体结构采用烧结多孔砖;用混合砂浆砌筑,砌筑等级为B级,填充墙设置拉结钢筋与框架柱连接,当填充墙长度大于5米时,在墙中部设置构造柱,当墙高超过4m时,沿墙高适当位置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
6、其它问题
根据规范要求,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的要求,本说明未详尽之处在初步设计时统一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