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新课程,树立新理念,适应新要求
摘要:基础教育改革中,教师如何树立新理念、适应新要求、充当新角色、实
现角色的转换,是每位教师必须研究的课题之一。
关键词:新课程新理念新要求
新课程的实施,对每位教师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如何学习新课程、树
立新理念、适应新要求、充当新角色,已是教育研究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引起
每个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一、教育理念的改变,要求教师做改革的开拓者和创新者,树立终生学习的
观念
传统的教育观念不论从教材内容上、教学方法上还是人才标准上都落后于时
代的要求,很难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各项要求。
而新的课程标准将课程理念分为
六个方面,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的不同方面。
它可概括为“增强兴趣、自信——面
向全体学生——起点低、目标实——探究中求发展——渗透德育与人文——科学评
价向导”。
因此,每位教师必须认真学习和研究新的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落后的教育观念,勇于开拓,大胆创新,做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者和创新者。
二、教材内容的改变,要求教师完成由专业型向通识型角色的转换,养成良
好的“充电”意识
过去我们所接触的教材都是单一性的分科教材,它只学习某一学科的专业知识。
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重大问题(如能源危机、人口剧增、环境
污染等)仅用某一学科的知识很难解决。
为此,新的教材则以综合性的复合教材
出现,如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科学课等。
它要求教师不仅应熟悉本学科的有关
知识,而且应掌握相关学科的诸多内容,研究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
只有这样,
才能胜任教学工作。
因此,教师要努力学习,不断探求,通过自修、培训、研讨
等多种途径不断地给自己“充电”,完成由专业型向全能型、通识型的转换。
三、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要求的改变,要求教师做“研究型”人才,真正担负
起培育人的使命
过去我们强调的“双基”主要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它注重教书而忽视了育人。
新教材中的基础要求为“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和基本观
念态度。
其中基本能力包括求知、做事、共处、做人等能力;基本观念包括理想
与道德、纪律与法制、民主与参与、使命与责任等观念态度。
它要求教师不仅仅“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
因此每位教师都应该认真研究和探讨有关科学素养、人文观念、探究能力、创新精神、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知识,更好地注
重学生的个性与情感,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真正成为学生做人、求知、生活的
楷模,担负起“培育人”的神圣职责。
四、课堂教学法和学习方法的改变,要求教师做探究学习的榜样,成为学生
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
我们过去采用的教学方法都是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
的“三中心”法则,使用“灌输——接受”的被动式教学法。
学生的学习方法则是以“听讲——练习——记忆——再现”为主的机械、呆板的学习方法,很难发挥学生的
创新能力。
而现代教育理论注重人文与科学,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其
课堂教学模式为“材料与信息——探究性学习——知识与能力创新”。
教师由传授
知识变为提供信息,由讲解问题变为引导探究,由概括总结变为激励创新,由教
学管理变为引导,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与合作者。
五、教育评价方式的改变,要求教师成为学生成长的激励者和见证
传统的评价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甄别、选择,特别重视通过测验(考试)进行量化管理,分数成为学生优劣、升学、上榜的唯一标准。
它忽视了个性与情感、能力与创新等因素的发展。
而现代评价理论淡化甄别,重视发展,体现激励,帮助学生建立自信、认识自我,实现了终结性与形成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因此,教师不应仅以学习成绩的高低评价学生,而应通过自评、他评、闪光点与成长记录袋等多种形式的定性评价,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个性与优势,正确认识自己,增强发展的自信,激励他们追求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