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学]水文学第6章小流域暴雨洪峰流量的计算

[工学]水文学第6章小流域暴雨洪峰流量的计算

暴雨洪峰流量的推理公式;
6.1 小流域暴雨洪水计算的特点
小流域暴雨洪水的应用范围: 小流域面积上的排水建筑物;
城市厂矿中的排水管渠;
厂矿地区的排洪渠道; 铁路和公路的桥梁和涵洞; 立体交叉道路的排水渠道; 广大农村中众多小型水库的溢洪道
小流域设计洪水计算的特点:
缺乏暴雨和流量资料 拟定计算方法可以作适当简化 计算方法应力求简便,使基层工作者易于掌握 计算小流域暴雨洪峰流量的公式有:
产流与汇流之间的联系可简明地表示成图5.1所示的流程图。
基本思路:先从实际降雨径流资料出发,分析产流或汇流的规 律;然后,用于设计条件时,则可由设计暴雨推求设计洪水 ,用于预报时,则由实际暴雨预报洪水。
6.3.2 等流时线原理
地面径流的汇集过程,包括坡地漫流和河槽集流两个相继发生 的阶段,在分析计算时常常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统称为流域 汇流过程。 等流时线:流域上净雨通过坡面和河槽流动达到出口断面所需 汇流时间相等的那些点的连线,称为等流时线。 等流时面积:由等流时线与流域分水线所构成的面积。亦称共 时径流面积,以fi表示。
6.3.1
暴雨洪水形成过程
设流域内下了一场暴雨,暴雨强度过程线为 i ~ t
' t ,下渗过程为 f ~ t 。在 3 之前,i f ,全部降 ' 雨消耗于损失,实际下渗为 i ,在 t 3 时刻,i f , ' t3 时刻之后,i f ,降雨强度大于下渗强度,实际
下渗为 f ,产生地面净雨,净雨强度(净雨率、产流 率)i – f =a , 故在 t 3 时刻,流域出口断面开始涨水, 此后,流域内各处普遍产生径流,水量也不断
(1)下渗曲线:下渗能力随时间的变化过程线,该曲线上f0 为初始下渗率。
6.2.3 设计净雨量的推求
净雨量定义:暴雨降落地面后,由于土壤入渗、洼地填蓄、 植物截流及蒸发等因素,损失了一部分雨量,而未损失的部 分,即为净雨量。 设计净雨量是由设计暴雨推求得来,通常将该过程称为产流 计算。 推求设计净雨量的方法有:径流系数法、相关法、水量平衡 法和分阶段扣除损失法。 分阶段扣除损失法也称初损后损失法,是下渗曲线法的一种 简化方法。它把实际下渗过程简化为初期损失和后期损失两 个阶段。产流以前的总损失水量称为初损量,记为:Io,包 括蒸发、填洼、植物截流及产流前下渗的水量;后损量是流 域产流以后下渗的水量,后损阶段的下渗率为平均下渗率 f 后损历时以tc表示。二者乘积即为后损量。暴雨扣除损失后的 流域净雨总量与流域出口断面的地面径流总量相等,于是一 次暴雨经扣除损失后的设计净雨量以净雨深R(mm)表示,
6.2.2 下渗 下渗的物理过程 按水分所受的力和运动特征,下渗可分三个阶段: 渗润阶段:水分主要受分子力的作用,被土壤颗粒吸 收。 渗漏阶段:水分主要在毛管力和重力作用下,沿土壤 空隙向下作不稳定流动,并逐步充填土壤空隙直至饱和。 此时毛管力消失。 渗透阶段:水分在重力作用下成稳定流动。 下渗曲线与下渗量累积曲线 下渗率(下渗强度):单位时间内渗入单位面积土壤中 的水量,记为f,以mm/min或mm/h计。 下渗能力:在一定下垫面条件下,有充分供水时的下 渗率。
推理公式法
经验公式法 综合单位线法 水文模型法
推理公式 • 也称半理论半经验公式,着重推求设计洪峰流量。 • 以暴雨形成洪水的成因分析为基础,考虑影响洪峰流量的 主要因素,建立理论模式,并利用实测资料求得参数。 • 其计算成果有较好的精度。 地区经验公式 只推求洪峰设计流量,它是建立在某地区和邻近地区的实 测洪水和调查洪水资料的基础上,探求地区暴雨洪水经验性 的规律,使用上有一定的局限性。 推导计算公式时,重点分析: 1)暴雨强度 2)暴雨损失 3)流域汇流
按水量平衡方程可用下式计算
R P IO f t c
P—一次暴雨降水的总量,mm Io—初损量,mm f —后损的平均下渗率 tc—净雨历时或产流历时
6.3 流域汇流
6.3.1 暴雨洪水形成过程 对径流的形成过程作了描述,则从定量的角度阐述降雨 形成径流。
降雨P(t) 蒸发E(t) 数量上相等 产流计算 净雨R(t) 汇流计算 流域出口断面 径流过程Q(t)
fc
A t
.C
f~t i, f Q B i~t
Q~t
流域汇流 时间τ
tc
t
t1 t t 3
' 3
t2
t4
增加,汇入河网并汇集到出口断面,出口断面水位上
涨。到 t 2 时刻,i f f c ,地面净雨终止,但 t 2
之前产生的净雨继续由坡面汇入河时刻 t 4 为止,地
面径流结束。洪水过程延续的时间比净雨历时(产流 历时)和坡地漫流历时要长。从 t 2 到 t 4 称为流域最 大汇流时间,记为τ ,即流域最远点 A 的净雨流到 出口断面 B 所花的时间。
' t t t td tc 净雨历时: c 2 3 ( t 3 ) ,地面径流历时:
流域产汇流计算基本流程和思路
6.2 设计净雨量的推求
6.2.1 暴雨损失及分类 暴雨损失:降雨过程中由于植物截流、蒸发、填洼和下 渗而损失的水量。 植物截流:降雨发生后,部分雨水首先被植物的叶茎 拦截,其拦截量对一次降雨影响不大。 蒸发量:本次降雨落到地面然后蒸发或在洼地蓄水体 表面上蒸发的那部分水量,可忽略不计。 填洼:雨水被地面凹坑或洼地拦蓄的现象,在一般地 形下,损失不大,但如果地形特殊或有大量人工蓄水工 程,填洼量要另行考虑。 下渗:雨水从地面渗入土壤中的现象,是降雨损失中 的主要因素。 净雨量:暴雨量扣除损失量,也就是地表径流量。
第6章小流域暴雨洪峰流量的计算
内 容:
6.1 小流域暴雨洪水计算的特点 6.2 设计净雨量的推求
6.3 流域汇流
6.4 暴雨洪峰流量的推理公式 6.5 地区性经验公式及水文手册的应用
重 点:
下渗曲线与下渗累积曲线; 等流时线原理;
暴雨洪峰流量的推理公式;
难 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