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设计大师 格罗皮乌斯(经典课件)

设计大师 格罗皮乌斯(经典课件)


个人背景
格罗皮乌斯是德裔美国建筑师。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的倡导人之一。原籍德国,父 亲和叔父都是著名的建筑师。格罗皮乌斯从小就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1903~1907年 就读于慕尼黑工学院和柏林夏洛滕堡工学院。1907~1910年在柏林建筑师P·贝伦斯的 建筑事务所任职。1910~1914年自己开业,同A·迈耶合作设计了他的两座成名作: “法古斯鞋楦厂”和1914年在科隆展览会展出的“示范工厂”和“办公楼”。格罗皮 乌斯是建筑师中最早主张走建筑工业化道路的人之一。他认为现代建筑师要创造自己 的美学章法,“通过精确的不含糊的形式,清新的对比,各种部件之间的秩序,形体 和色彩的匀称与统一来创造自己的美学章法。这是社会的力量与经济所需要的。
格罗皮乌斯很早就提出建筑要随着时代向前发展,特别强 调现代工业的发展对建筑的影响,他主张建立使用工业化方法 来供应住房的机构,他认为使用相同的材料和工厂预制构件, 可以建造多种多样的住宅,非常之有远见,他坚决与建筑界的 复古主义思潮进行论战,他说建筑学必须前进,否则就要枯死, 他说建筑没有终极,只有不断的变革,他批判眼光狭隘的保守 主义者,表现了新建筑运动的思想领袖的气概,在建筑设计原 则和方法上,他把功能因素和经济因素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面。
1911年,他成为德国劳工同盟组织中的成员,同时他们建立了一种新的设计方式, 即将创造性的设计师与机器作品相结合的制作方式。该组织反对模仿,同时讨厌为功 能而行的简单理论。
1915年开始在魏玛实用美术学校任教。1919年任校长,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 结束,他将实用美术学校和魏玛美术学院合并成为专门培养建筑和工业日用品设计人 才的学校,即公立包豪斯学校。包豪斯的目的是将艺术和工艺结合起来,以此解决工 业革命所产生的问题。
格罗皮乌斯和英国建筑师马克斯威尔·福莱(Maxwell Fry)的合作中,设计了一些中小型建筑。1937 年格罗 皮乌斯应邀到美国哈佛大学设计研究院任教授和建筑学系主任,从此居留美国。1945 年他邀请了一些知名建筑家, 共同组织了 TAC——建筑师合作协会。这个机构的作品有纽约泛美航空公司大厦(1958 年)、巴的摩尔的 Oheb Shalom 教堂等。他在美主要进行建筑教育活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的建筑理论和实践为各国建筑界所推崇,此 外他对玻璃幕墙的构造有着重要的贡献。
建筑风格
法古斯工厂
他的建筑设计讲究充分的采光和通风,主张按空、 人体尺度来确定空间的最小极限等。格罗皮乌斯代表作是 1965年完成的《新建筑学与包豪斯》。
格罗皮乌斯积极提倡建筑设计与工艺的统一,艺术与技 术的结合,讲究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这些观点首先体现 在法古斯工厂和1914年科隆展览会展出的办公楼中。
THANKS
德国法古斯工厂
这是第一间用透明材料作建筑的主题。 模范工厂和行政大楼,建于1914 年。是在继法古斯工厂之后,格罗皮乌斯和密斯又合作了模范工厂和 行政大楼。筑为对称式,正面是砖墙,而侧面的圆楼梯全部是玻璃的,显得格外轻巧。这是第一间用透明材 料作建筑的主题。虽然现看上去没有什么新鲜,当年却有划时代的意义 德国法古斯工厂是一座由10座建筑物组成的建筑群,是现代建筑与工业设计发展中一个里程碑。 法古斯鞋楦厂位于下萨克森州莱纳河畔的阿尔费尔德,厂房建筑按照制鞋工业的功能需求设计了各级生 产区、仓储区以及鞋楦发送区。直至今日,这些功能区依然可以正常运转。 德国法古斯工厂的设计开创性地运用功能美学原理,并大面积使用玻璃构造幕墙,法古斯工厂建筑群的 这一特点对不仅对包豪斯设计学院的作品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成为欧洲及北美建筑发展的里程碑。
柏林西门子住宅区
格罗皮乌斯离开包豪斯后,便在柏林从事建筑设计研究工 作,特别注重面向公众的居住建筑、城市建设与建筑工业化的 问题,他设计了达莫斯托克居住区,以及下图所示的柏林西门 子住宅区,大多数都是三到五层的混合结构单元式公寓住宅。
群体布置上,这些住宅楼基本上按照好的朝向,采用行列 式的布局,经济利用建筑面积空间,外形比例恰当,纯朴简洁, 此外,他主张大城市当中建造10到12层的高层住宅,但德国当 时的条件无法实现。后来格罗皮乌斯还热心试验采用工业化方 法建造预制装配式住宅,在斯图加特住宅博览会上,他设计了 两层装配式住宅,后来他为一家工厂做了单层装配式住宅试验。
LIFE • HOME
现代建筑设计师——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
15环艺 秦梦茹 20151400119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
个人简介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1883年5月18日生于德 国柏林,是德国现代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的倡 导人和奠基人之一,公立包豪斯(BAUHAUS)学校的创办人。父亲也 是一位建筑师。1969年7月5日卒于美国波士顿。格罗皮乌斯积极提 倡建筑设计与工艺的统一,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讲究功能、技术和 经济效益。1945年同他人合作创办协和建筑师事务所,发展成为美 国最大的以建筑师为主的设计事务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的建 筑理论和实践为各国建筑界所推崇。
欧洲传统建筑大多室内幽暗,阳光很少,而格罗皮乌斯 设计的房屋有较大的窗户,有阳台。主要的采用采光方式是 运用大片的玻璃幕墙,为工作和学习提供良好的采光。
相比过去的建筑,包豪斯新校舍并没有过多去装饰,去 除了传统的柱式、挑檐等,使得整体异常简约清新,也一定 程度上反映了工业化的精神。
材料主要运用现代常见的钢筋混凝土与玻璃。 主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因而可以大面积的 开窗使得建筑显得轻盈简洁,而且还能适应未来的变化, 给建筑用方提供了相应的可调节性。
由于建筑整体是有不同的功能区组合而成 的,因此建筑形体变化丰富既有竖直与水平体 量的对比,又有位置前后左右的对比,使得构 图和谐统一。
里面处理极为简洁,摒弃过去繁琐的装饰、 干净的墙面和简洁的檐口。
空间形态主要是以几个不同功能的体块组 合而成,通过连接两边的办公楼,使得各个空 间贯通起来,加强了各个功能区之间的联系。 主要强调功能使用方便。
20 年代格罗皮乌斯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就是包豪斯校舍。由于德国法西斯的得势,包豪斯学校被认为是俄国布尔 什维克渗透的工具,处境艰难。1930 年密斯·凡德罗接任格罗皮乌斯的校长职务,迁校柏林。1933 年学校被迫关 闭。离开包豪斯之后,格罗皮乌斯在柏林从事建筑设计和研究工作,尤其是研究居住建筑、城市建设和建筑工业化 问题。
格罗皮乌斯在欧洲到美国的建筑观念有了较大的转变,观 念总是反映着时代和环境的烙印,但是他从不轻视建筑的艺术 性,对于德国来说,强调功能技术和经济因素,是与德国工业 的发展需求和经济状况有关的,他促进了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 和方法的革新,同时也创造了一些很有表现力的新建筑手法和 建筑语汇,他强调要鼓励和启发学生的想象力,但是又推崇主 观的随意性,他认为艺术最重要的是对形式空间色彩的感觉和 体验,心理作用是很重要的。他被推崇为四位现代建筑大师之 一。
50~60年代,他获得英国、联邦德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等国建筑师组织、 学术团体和大学授予的荣誉奖、荣誉会员称号和荣誉学位。1969 年去世,享年 86 岁。
个人贡献
在格罗皮乌斯的主持下,一些激进派的艺术家到包豪斯任教,丰富和开阔了建筑设计的思路和手法。逐渐,在 包豪斯产生了一种新的工艺美术风格和建筑风格,特点是:注重满足实用要求;发挥新材料和新结构的技术性能和 美学性能;造型整齐简洁,构图灵活多样。
包豪斯校舍
包豪斯学校的创办人。他积极提倡 见者设计与工艺的统一,艺术与技术的 结合,讲究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
设计构思摆脱了复古主义折中主义 建筑的对称构图概念,依据功能的不同 合理组合,体现了”功能分区“的设计 理念。
这种从功能出发的布局让建筑使用 起来更加实用方便,其次是形成多个出 入口,与外界交通便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