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用俗语及注释

常用俗语及注释

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比喻想要取得更大的成功,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要想在某一个问题上有所突破,可以在一个更高的角度审视它。

2、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出自《史记·留侯世家》,现在常用来形容应该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和批评。

3、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出自《庄子·渔父》,指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

4、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比喻急需的东西费了很大的力气找不到,却在无意中得到了,写出了作者如释重负的心境。

5、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用绳当锯子,也能把木头锯断。

比喻力量虽小,只要坚持下去,事情就能成功。

6、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指要同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只相信单方面的话,必然会犯片面性的错误。

7、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比喻虽然一时受到损失,但也有可能带来好处。

即好事和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8、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

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9、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出自:《论语·颜渊》:“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

指男子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

10、一人传虚,万人传实:出自汉·王符《潜夫论·贤难》:“一犬吠形,百犬吠声;一人传虚,万人传实。

”一个人传出没有根据的事,众多的人跟着传播,就被当作实有的事了。

指根本无事,因传说的人多,就使人信以为真。

11、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出自《战国策·燕策二》。

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12、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出自《左传.僖公十年》。

比喻要想加罪于人,不愁找不到罪名。

指随心所欲地诬陷人。

13、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出则汉·王充《论衡·道虚》。

指一个人得道成仙,全家连鸡、狗也都随之升天。

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系的人也都跟着得势。

14、吃一堑,长一智:出自明·王守仁《与薛尚谦书》。

指受一次挫折,增长一分见识。

15、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出自《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比喻作恶的人终究逃脱不了天法的惩处。

16、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出自《晋书》。

比喻以往的失败,应该拿来当作教训。

17、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出自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

指不能以貌取人,就像海水不能用斗来量一样。

18、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出自《管子·权修第三》。

比喻要使小树成为木料需要很长的时间,而培养一个人才则需要更多的时间。

19、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出自《三国演义》。

比喻什么都已准备好了,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了。

20、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出自后晋·刘昫的《旧唐书·元行冲传》。

比喻一件事情的当事人往往因为对利害得失考虑得太多,认识不全面,反而不及旁观的人看得清楚。

21、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出自《史记*淮阴侯传》。

指刘邦将从汉中出兵攻项羽时,故意明修栈道,迷惑对方,暗中绕道奔袭陈仓,取得胜利。

比喻用假象迷惑对方以达到某种目的。

22、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

形容力量无比强大,每战必胜,战斗力极强。

2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颜渊篇》。

本句是孔子经典妙句之一,是其仁爱思想的一个具体体现,亦是儒家文化精华之处。

意指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

24、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出自明·刘基《卖柑者言》。

比喻外表漂亮,内里破败。

虚有华美的外表,实质却一团糟。

25、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出自唐·韩愈《独孤申叔哀辞》:“濯濯其英,晔晔其光,如闻其声,如见其容。

”像听到他的声音,像见到他本人一样。

形容对人物的刻画和描写非常生动逼真。

26、三十六策,走为上计:出自】《南齐书·王敬则传》:“敬则曰:‘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

汝父子唯应急走耳。

”原指无力抵抗敌人,以逃走为上策。

后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

也作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27、善游者溺,善骑者堕:出自】《淮南子·原道训》:“夫善游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自为祸。

”指擅长游泳的人容易溺水,擅长骑马的人容易掉下来,都是因为自恃所长反而给自己带来了祸害。

所以喜欢多事的人常常事与愿违,喜欢争利的人常常陷于穷困。

亦形容人恃本事而惹祸。

28、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出自《战国策·赵策一》:“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

”指记住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的借鉴。

前人的历史教训,是后世人最好的老师,意思是通过学习历史,避免重蹈覆辙。

29、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出自《左传·闵公元年》”,大意是如果不除去庆父,鲁国的灾难是不会终止的。

比喻不清除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国家就得不到安宁。

30、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宋·苏轼《前赤壁赋》:“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拿不完,用不完,形容非常丰富。

31、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出自林雨《刀尖》:“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习武的人应该经常练习,唱歌的人应该经常唱。

比喻只有勤学苦练,才能使功夫纯熟。

32、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比喻生杀大权掌握在别人手里,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3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出自《论语·卫灵公》:"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谋划,就会有即将到来的忧患。

34、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出自《周易·系辞上》:“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

仁者见它说是仁,智者见它说是智。

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去看有不同的看法。

35、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出自《诗经·小雅·鹤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别的山上的石头,能够用来琢磨玉器。

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

36、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出自《后汉书·黄琼传》,“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名望很大的人,实际的才德常是很难跟名声相符。

指名声常常可能大于实际。

用来表示谦虚或自我警戒。

37、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出自《后汉书·冯异传》:“﹝光武帝﹞玺书劳异曰:‘赤眉破平,士卒劳苦,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比喻在这个时候丧失机会或失败了,在另一个时候得到了补偿。

38、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出自西汉·戴圣《礼记·大学》:“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指个人的言论行动总是在群众的监督之下,不允许做坏事,做了也不可能隐瞒。

39、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出自史记·太史公自序》:“夫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各有教令,顺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则亡”。

原指天道和自然规律不能违背。

后以“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指依顺他的就能昌盛,违逆他的就遭灭亡。

40、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出自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师示一偈曰‘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

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意指学问、成绩等达到很高程度后继续努力,争取更大进步。

【近义词语】再接再厉、精益求精、勇往直前、一往直前【反义词语】每况愈下、故步自封、日就衰败、墨守成规41、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出自《易·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水流湿,火就燥”。

同样的声音能产生共鸣,同样的气味会相互融合,即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

指志趣、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42、棋高一着,缚手缚脚:出自明·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正所谓‘棋高一着,缚手缚脚”。

本指棋艺,后比喻技术高人一头,对方就无法施展本领。

43、牵一发而动全身:出自清·龚自珍《自春徂秋偶有所感触》诗:“一发不可牵,牵之动全身”。

比喻动极小的部分就会影响全局。

4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出自清·顾炎武《日知录·正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国家的兴盛或衰亡,每个普通人都有一份责任。

45、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谓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

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

46、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无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比喻两个人之间感情甚笃,不用多余的语言就可以明白对方的心中所想47、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最早出自尚书·盘庚上》:“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其犹可扑灭?”。

毛泽东给林彪的信中有此句,毛泽东给林彪的一封信,是为答复林彪散发的一封对红军前途究竟应该如何估计的征求意见的信。

意思一点儿小火星可以把整个原野烧起来。

比喻小事可以酿成大变。

也比喻新生事物开始虽然弱小,但有广阔的发展前途。

48、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出自《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

比喻人经过学习或教育之后可以得到提高。

常用以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49、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出自宋·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活着就要当人中的俊杰,死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

无关功利,为给生命一个交代。

50、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宋·苏轼《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只愿互相思念的人能够天长地久,即使相隔千里,也能通过月光来传递思念51、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宋·阮阅《诗话总龟前集》卷三十引《古今诗话》谓:唐代大历年间,禅僧元览在竹上题诗:“大海从鱼跃,长空任鸟飞”。

大自然的广阔无边为鱼跃鸟飞提供了宽广的空间,比喻在广阔的天地里,人们可以自由地施展才能。

5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出自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桃树李树有芬芳的花朵、甜美的果实,虽然不会说话,但仍然能吸引许多人到树下赏花尝果,以至于树下走出一条小路出来。

比喻一个人做了好事,不用张扬,夸耀,向别人邀功,人们就会记住他。

只要能做到身教重于言教,为人诚恳,真挚,就会深得人心。

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

比喻为人诚挚,自会有强烈的感召力而深得人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