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核医学-全身骨显像骨显像 PPT
核医学-全身骨显像骨显像 PPT
四、正常变异
颅骨缝和枕骨粗隆有时可显影。 三角肌粗隆。约7%的三角肌在近端肱骨上的附
着处显 影,可不对称。 竖脊肌附着部。约7%的骶棘肌在脊柱的附着部
可表现为垂直线样放射性增高。 颈下部。由于颈椎前凸或甲状软骨摄取99mTc-
MDP而在前位颈下部出现放射性增高。 脊柱融合不良可出现局部透光区。
成人正常静态影像
ANT
POST
致放成 。射人
性骨 药显 物像 与影 周像 围骨 临骺 近生 骨长 组中 织心 基浓 本聚 一的
青少年正常静态影像
明物影婴 显增像儿 高多的、 于,变儿 周生化童 围长较、 临中大青 近心,少 骨浓青年 组聚少和 织的年成 。放骨人
射骺间 性摄骨 药取显 物药像
正常影像
局部平面显像可选择前后位、侧位或斜位,采集矩 阵256X256;断层图像采用低能高分辨准直器,矩阵 128X128,躯干骨断层显像用椭圆形64步采集,每步 (帧)25s,图像重建。
显像方法
六.SPECT/CT融合显像 SPECT的图像缺乏精确的解剖定位,CT影像的分辨率
高,可发现精细的解剖结构变化,并完成定位。 SPECT/CT由SPECT和CT结合而成,两者轴心一致,共 用一个扫描床,这样就使得在一次检查中可以获得同一 部位的功能图像和解剖图像,进而实现图像的融合。还 可为SPECT提供衰减和散射校正数据,提高SPECT图像 的视觉质量和定量准确性。
放射性药物
99mTc-PYP、 99mTc-PPI,在血液和软组织中清除较慢, 本底高而显影稍差。
99mTc-MDP * 、 99mTc-HMDP,在体内极为稳定,在血 液和软组织中清除较快,2小时约50%聚集到骨,主 要经肾脏排泄,是比较理想的显像剂。
其他放射性药物,85Sr,18F。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正
a
b
常
变
异
a.前位:左侧上颌骨(箭头)局灶性放射性增高,颈前“心形” 放射性增高(箭头),甲状软骨,这两者都是正常变异。b.后位: 颈部右侧见局灶性放射性增高(箭头),由颈椎骨赘引起。
manubriosternal junction
capula tip overlying a rib
physical uptake at the confluence of sutures in the skull
显像方法
七.SPECT/CT融合显像 将SPECT的功能图像和CT的解剖图像的空间位置/坐
标配准后进行叠加, 使融合影像获得增量的互补信息。 融合显像的优势是同机采集、 定位精确,明显改善了对 骨骼病变的检出率及鉴别诊断能力,降低了骨显像诊断 骨转移的假阳性,提高了诊断特异性。
血流相 血池相
延迟相
Ossification of thyroid cartilage and rib cartilage
ANT
POST
Subcutaneous leakage(a) and contamination(b)
a b
Photopenic artefacts on bone scintigraphy. The arrows
骨原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破骨细胞 胶原纤维 比重35%
基质(钙、磷盐) 比重65%
骨显像的原理
显像原理
与骨骼无机盐离子交换、化学吸附 与骨骼有机成分结合
影响显像剂聚集因素 *
骨骼局部血流灌注量 无机盐代谢更新速度 成骨细胞活跃程度
似离子交换树脂
羟 基 磷 灰 石 晶 体
K+ Na+ FMg+2 PO4 –3 P-C-P P-O-P
继续保持安静
显像方法
病人准备
无需特殊准备,疼痛而不能平卧者,予以 阵痛药物;
显像时,除去身上的金属异物。 延迟显像,注射药物后嘱患者多饮水、多
小便,避免放射性污染;2~6小时进行显像; 检查前排空膀胱,必要时进行导尿。
显像方法
二.三相骨显像
血流显像:用64X64矩阵,弹丸式注射显 像剂,立即按每2~3s一帧采集20帧,序排 显示及20帧叠加显示。
核医学-全身骨显像骨显像
核医学的优势项目之一
骨 甲状腺 肾脏 心脏 美克尔 肺 其它
骨显像的特点—与X线骨平片 比较*
优点
功能显像,灵敏度高、早期诊断 一次显像可以显示全身骨骼的病理改变 无已知的禁忌症
不足
特异性较差 分辨率不如X线
颅骨
中 轴 骨
躯干骨
附肢骨
骨 (器官)
骨组织 骨膜 骨髓
c
demonstrate artifact due to (a) pacemaker, (b) belt, (c and d )
hip and knee prostheses .
d
异常影像及其临床意义
一、静态影像
热Hale Waihona Puke 和冷区放射性较对侧和邻近骨组织增高的区域称为热区,减低区称 为冷区。
热区可见于各种骨骼疾病的早期和破骨、成骨过程相伴的进 行期,是最常见的骨骼影像异常表现。
三、正常静态影像
全身骨骼显影清晰,放射性分布左右对称。血 运丰富和代谢活跃的松质骨如颅骨、胸骨、肋 骨、骨盆和长骨的干骺端,放射性聚集较多, 长骨干等密质骨放射性聚集较少。
生长发育期全身骨骼(包括长骨骨干)代谢旺 盛、成骨活跃,除骨骺部位呈放射性高浓聚外, 全身骨骼影像放射性分布较为均匀。
双肾及膀胱生理性显影。
血池显像:继血流相后于1~4min期间,以 500~100K/帧计数采集图像。
延迟显像: 全身显像、局部静态显像、断 层显像。
显像方法
四.全身显像 准直器与能窗放置同三相骨显像,矩阵256X1024,
病人平卧,探头或显像床的行进速度因放射性活度、探 头灵敏度而定,以影像能清晰分辨骨骼(尤其是各椎体 间)为准。 五.局部骨、关节平面与断层显像
图像融合
正常影像
一、正常血流影像 静脉注射显像剂后8~12s可见局部较大血管的影像,
继而骨和软组织呈一过性放射性轻度增高,随后软组织 轮廓逐渐显示,双侧对称。 二、正常血池影像
显像剂大部分仍停留在血液中,大血管继续显示, 软组织轮廓更加清晰,放射性分布均匀,骨骼放射性稍 稀疏,两侧对称。
正常影像
放射性增高的程度与病变的程度和性质有关,如恶性肿瘤常 较良性肿瘤明显增高。
冷区较为少见,可见于骨囊肿、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等缺血性 疾病、溶骨性病变和病变进展迅速而成骨反应不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