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食品加工技术规范
第一节 微生物
通过食品加工技术处理使食品成为不利于有害微生 物活动的环境,阻止有害微生物对食品的危害,另一 方面,利用某些有益微生物活动来抑制其它有害微生 物的活动。
这就需要研究微生物的形态、生理、生长繁殖的特 征,研究微生物与其所处的环境之间存在着的明显的 相影响。
这里着重讨论外界环境条件对微生物的影响:
利用某些物理、化学因素抑制食品中微生物和酶 的活动。这是一种暂时性的保藏措施。
1.大部分冷冻食品能保存新鲜食品原有的风味和营 养价值,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2.食品干制是通过减少食品中所含的大量游离水和 部分胶体结合水,使干制品可溶性物质浓度增高到微 生物不能利用的程度。果蔬中所含酶活性在低水分情 况下受到抑制。
(一) 酶促褐变的机制
酶促褐变是酚酶催化酚类物质形成醌及其聚合 物的结果。
(二) 酶促褐变的控制
酶促褐变的发生需要三个条件:适当的酚类底 物、酚氧化酶和氧。
因此,加工中控制酶促褐变的方法主要从控制 酶和氧两方面入手。
控制酶促褐变的主要途径有:
① 钝化酶的活性(热烫、抑制剂等); ② 改变酶作用的条件(pH值、水分活度等); ③ 隔绝氧气的接触; ④ 使用抗氧化剂(抗坏血酸、SO2等)。
❖ 展望21世纪中国人的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这三个矛盾能否得到正确的解决。而21世纪食品工 业的发展,更离不开众多的食品行业的从业者以及 高素质的科学管理人才。
❖三、食品加工技术的学习方法
❖ 1. 加工原理及原辅助材料的性质及预处理对加工 过程所产生的影响是在所有食品加工中所共同的问 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将这些部分作为重点, 较深入的了解。
❖
羰氨反应褐变作用
❖
焦糖化褐变作用
❖
抗坏血酸氧化褐变作用
1.羰氨反应褐变作用
羰氨反应是食品在加热或长期贮存后发生褐变的主 要原因。
2.焦糖化褐变作用
焦糖化作用——糖类在没有氨基化合物存在的情况 下加热到其熔点以上时,也会变为黑褐色的色素物质, 这种作用称为焦糖化作用。
3.抗坏血酸褐变作用
(二) 非酶褐变对食品质量的影响。
❖ 2. 在分门别类的工艺学中,更加注意了通用过程 的阐述。在学习过程中,应着重学习其过程的理 论,以便学习之后能够举一反三。
❖ 3. 在此学习的基础上,可以结合实验或设计,指 导学生如何在理论基础上加以创新,使同学们的 思维想象具体化,使之能力得以培养提高。
第二章 食品加工原理
❖ 加工食品是利用食品工业的各种加工工艺处理新鲜 食品原料而制成的产品。 ❖ 加工食品已丧失了生理机能,它之所以耐保藏是因 为有与新鲜原料截然不同的理论作为基础。 ❖ 食品加工的根本任务就是使食品原料通过各种加工 工艺处理达到长期保存,经久不坏,随时取用的目的 。 ❖ 食品加工原理是在充分认识食品败坏原因的基础上 建立起来的。
❖ 食品变质、变味、变色、生霉、酸败、腐败、软
化、膨胀、混浊、分解、发酵等现象统称败坏。
❖ 造成食品败坏的原因是复杂的,往往是生物的, 物理的,化学的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起主导 作用的是有害微生物的危害。 ❖ 因此,保证食品质量便成为食品生产中最重要的 课题,自因此,本门学科的研究既需要有技术观点,又
需要有经济观点。
❖ 1.技术观点
❖ 即所谓技术上先进,包括工艺先进和设备先进 两部分。
❖ 2.经济观点
❖ 所谓经济上合理,就是要求投入和产出之间有一 个合理的比例关系。
❖(二)食品加工技术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1.食品加工技术的研究对象,从原材料制成品。 ❖2.食品加工技术所研究的内容包括加工或制造过程 中每个环节的具体方法。 ❖(三)作为一名食品技术人员,在食品加工制造中 必须注意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 1.食品的安全性 ❖ 2.食品的营养性 ❖ 3.感官嗜好特性
❖ 常用的控制酶促褐变的方法如下:
① 热处理法。 ② 酸处理法。 ③ 二氧化硫及亚硫酸盐处理。
SO2 抑制褐变的机制: ④ 驱除或隔绝氧气。 ⑤ 加酚酶底物类似物 。
二、非酶褐变
非酶褐变——在食品贮藏与加工过程中,常发生与 酶无关的褐变作用,称为非酶褐变。
(一) 关于非酶褐变的机制基本上已知有三种 类型的机制在起作用,这就是:
❖
1.温度条件
❖
2.水
❖
3.气体成分
❖
4.pH值
❖
5.光和射线
❖
6.其他
第二节 酶褐变与非酶褐变
褐变——在食品加工中所发生的致使加工 品变褐的现象称为褐变。
褐变作用可分为: 酶促褐变(生化褐变) 非酶褐变(非生化褐变
)
一、 酶促褐变
酶促褐变——在酚酶的作用下,使果蔬中的酚类 物质氧化而呈现褐色,这种现象称为酶促褐变。
二、 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
尽管我国食品工业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但面对新 世纪还存在许多问题:
第一,食物资源供给与众多人口饮食需求的矛盾 。
第二,饮食现代化与食品工业落后的矛盾。 第三,膳食科学化与居民、食品工业、餐饮业的营 养意识淡薄和营养科学知识贫乏的矛盾。
❖ 从总体上看,上述三个矛盾是带有全局性和具 有战略意义的问题。前者是要解决没有吃的问题, 后两者是解决怎样吃好的问题。
1.对营养质量的影响。 2.对感官质量的影响。
(三) 非酶褐变的控制
1.降温。 2.亚硫酸及其盐处理。 3.改变pH值。 4.降低产品浓度。 5.使用较不易发生褐变的糖类。 6.生物化学方法。 7.适当增加钙盐。
第三节 食品保藏方法
❖ 根据加工原理,食品保藏方法可以归纳为四类:
一、抑制微生物活动的保藏方法
绿色食品加工技术规范
第一章 绪 论
❖ 一、 食品加工技术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 食品加工技术——即食品工艺学是根据技术上先进 ,经济上合理的原 则,研究食品的原材料,半成品 和成品的加工过程和方法的一门应用科学。
❖ (一) 从这样一个概念出发,首先提出了这门学科 所要遵循的原则是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
3.糖制品、腌制品都是利用一定浓度的食糖和食盐
溶液提高制品渗透压来保藏加工品。
二、 利用发酵原理的保藏方法 (即发酵保藏法)
发酵保存又称生物化学保存。利用某些有益 微生物的活动产生和积累的代谢产物,抑制其它 有害微生物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