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园课程第二章

幼儿园课程第二章


二、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层次与结构 (一 )幼儿园课程目标的结构 布鲁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以人的 身心发展的整体结构为建立教育目标体系提 供了一个比较规范化、清晰化的形式标准
情感领域
包括兴趣、态度、习惯、价值观 念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包括感知动作、运动协调、动作技能的发展 包括知识的掌握和认知能力的发展
• 拟订幼儿行为目标,要做到两点 1、要具体明确,能观察得到 2、要明确写出达到目标的条件 • 行为目标的贡献:行为目标使目标的表 述具有精确性、具体性、可操作性,便 于进行教育评价 • 行为目标的缺点:容易忽略很难转化为 行为以及不容易直接观察和教育后无法 “立竿见影”的内容,使教师只见目标 不见儿童。
幼儿园课程
第二章 幼儿园课程目标
1 2 3
4
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含义 幼儿园课程目标取向 幼儿园课程目标的依据
幼儿园课程目标层次
为什么需要目标
第一节
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内涵 与依据
一、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含义 (一)教育目的—教育的总体方向,普遍、 终极的教育价值追求
(二)教育目标—体现不同性质的教育,规 定不同阶段的教育
幼儿园课程的年龄阶段(学年)目 标:这一层次的目标是以儿童发展领域 为结构框架的幼儿园课程目标体系中的 核心内容,把不具操作性的总目标转化 成了相对具体的目标,同时为幼儿的发 展评价建立了评价体系。
单元目标:以时间为单元 如: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
以内容为单元
如:主题计划
具体教育活动目标:操作性很强, 直接指导幼儿园的具体教育活动,切忌 空而泛。
2、从幼儿的角度表述:感受、喜欢、
理解、能。
关注幼儿学什么、怎么学,以学定教
(二)确定表述的性质
1、行为目标:可以通过具体观察或测量
幼儿的行为来表示的对教育结果预期的目标。
目标简单、浅显,更多针对幼儿的基本知
识技能,便于考察评估幼儿的学习结果。
2、一般性目标 宽泛、非特定性的目标,它描述的是 幼儿作为学习者通过学习后身心发生的一 般变化。很难通过具体测量幼儿的行为表 现来衡量,一般适用于那些难以用具体行 为表述的情感、态度类目标。
爷爷一定有办法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并对其进行排序,形成废物 利用的意识。 2、进行变废为宝的操作,感受快乐。 思考:评价此目标的设计和定位
学科:排序 社会:环保 幼儿:感受故事不断设下悬念的快乐 评价:信息太多,无法在35分钟内完成,难 度大。 改为:1、理解故事内容,体会爷爷的爱 2、合理推理,初步形成废物利用的环保意识。
四、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原则
全面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 可行性原则 时代性原则 缺失优先原则
尝试书写大班《大树桩的体系 与层次结构
一、幼儿园课程目标的两种体系
(一)以学习内容为结构框架表述 • 中国 • 日本 (二)以儿童发展领域为结构框架表述 • 西方国家,如美国
(三)表现性目标
• 是指每一个儿童在具体教育情境的各种相 互作用下所产生的个性化表现。
• 艾斯纳:教学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表现性目 标强调的是个性化,目标指向的是培养个体的 创造性。不规定儿童在完成学习活动后应该获 得的行为,而是指向每一个儿童在教育情境中 的种种”际遇“所产生的个性化表现,它适合 于表述复杂的智力活动。
• 博比特:行为目标的早期倡导者,认为 课程目标必需科学化、标准化 • 泰勒:主张在课程目标的概括化与具体 化之间找到一个 “度”,提出经典目标 原理 •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 梅杰:行为目标包括三个部分
幼儿尝试将不同颜色的染料混合在一 起后,能准确讲述其中某两种染料混合 后产生的变化。 行为产生的条件 行为动词 行为达成的程度
1、以内容领域为结构框架的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层次 幼儿园课程的总目标:表现为领域 目标,概括的罗列几个具体的内容领域 及提纲挈领的要求。宏观、概括、抽象。 如:我国五大领域、日本五个领域 的目标表述
幼儿园课程的年龄阶段(学年)目 标:以内容领域为结构框架的年龄阶段 目标,要考虑课程内容的维度和幼儿年 龄发展的维度。不同的幼儿园课程有不 同的年龄阶段目标。 如:《幼儿园课程指导》
(二)生成性目标 • 是在教育过程中生成的课程目标,关注 过程 • 杜威:教育即生长 • 斯坦豪斯:教育的本质是“引导”,即 引导儿童进入知识之中的过程,教育成 功的程度即是它所导致的儿童不可预期 的行为结果增加的程度。 • 在人本主义课程理论中发展到极点。
生成性目标的案例:见《幼儿园课程 》P137
评价 • 设计者只是罗列一些与教育活动相关的 学习经验或者较为宽泛的目标,主要关 注的是活动内容是否与幼儿的发展特点 和生活经验一致,是否引起幼儿的兴趣 等方面。
评价
• 比较宽泛,有时,活动目标还可以根据 具体教育情境进行调整,甚至让活动目 标处于游离状态。
评价 • 预设的目标只是提醒教师关注幼儿在学习中 可能发生的事情,这些事情并非幼儿必须做 到的事情。如果在活动过程中幼儿生成了有 意义的活动,这样的活动即使与计划中预设 的活动目标不相一致,只要有价值,教育活 动目标就可以发生转移。
评价 • 在实践层面,对教师有相当高的要求, 要熟悉儿童,有科研能力,还要花费时 间和精力,有操作难度
/s?__biz=MzA3NzUyMjIyOQ==&mid=200811351&idx=8& sn=c069a780d59b93a658d09499f92b770c&scene=2&from=timeline&isappinstall ed=0#rd
• 每一种目标取向都有其存在的价值,相互补 充 • 行为目标只能指向人的较低层面的教育要求 ,而不能反映高层次的教育要求 • 生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都采用开放的形式 ,一切依据儿童、教师和具体教育情境而确 定,而不设统一的标准 • 生成性目标把课程看作动态生成的师生互动 过程 • 表现性目标把课程看作儿童个性发展和创造 性表现的过程
动作技能领域
认知领域
建立幼儿园课程目标体系,必须考虑 三个方面: (1)学习主体(幼儿)的心理结构(情感、 认知、动作技能) (2)教育内容的范畴和结构(如健康、科 学、社会、语言、艺术等其他分类方式) (3)学习者(幼儿)的年龄结构
(二 )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层次 幼儿园课程的总目标 年龄阶段(学年)目标 单元目标:时间单元、内容单元 教育活动目标
三、制定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基本依据
制定目标你会考虑哪些因素? 你会依据什么来制定你的目标?
三、制定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基本依据
儿童发展、社会生活和学科知识是制定课 程目标的依据,同时也是课程目标的“来 源”。 对幼儿的研究 (大班-动物本领真神奇-隐身术) 对社会生活的研究(童易大班我的祖国) 对学科知识的研究(大班-多变的天气、光和影的游戏)
表现性目标举例: 参观动物园,与同伴讨论自己的感受 和体验。 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春天。
想象并表现警察巡逻的情景。
表现性目标的确定和实现也是一个难题 。教师长期习惯用行为目标设计课程,自 身创造性不足也影响表现性目标的发挥。 表现性目标是对“解放理性”的追求,强调 自由与解放,重视个性创造性。行为目标 适合于人的发展中那些较低的层面,表现 性目标适合于发展中较高方面的精神需求 。
三、幼儿园课程目标的表述
要回答五个问题: 1、目标是否具体,核心目标是否突出? 2、活动目标与活动过程是否一致? 3、目标是否适合该年龄的幼儿?
4、如何表述教学活动目标?(见下一页
ppt)
5、目标能否有效实现?
三、幼儿园课程目标的表述
(一)确定表述的角度 1、从教师的角度表述:鼓励、帮助、 引导、使。 关注教师教什么、怎么教
单元目标:以时间为单元 如: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
以内容为单元
如:主题计划
具体教育活动目标:微观层次的课 程目标,要制定得具体、清晰。
2、以儿童发展领域为结构框架的幼儿园课程目标的 层次 幼儿园课程的总目标:把儿童的发 展分为几个方面,每个方面提纲挈领地 列出发展的总要求。 如:美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身 体成长、认知发展、情感培养、社会性 发展、儿童美感形成
• 教学性目标:预先规定,对儿童是共同的 • 表现性目标:个性化,创造性,多元性
某大班“参观海底世界”的活动中,教 师将活动设计目标放在让幼儿“讨论海底 世界有趣的事情”和“利用语言、绘画等 方式表达对海底世界的喜爱”上,而不是 关注幼儿在活动后能“说出五种以上海底 生物的种类”上。
某大班“有趣的尾巴”的活动中,教师 将活动设计目标放在让幼儿“观察生活中 动物的尾巴,并讨论不同尾巴的特点”上 ,这类目标的评价,不是学习结果与预期 目标的一一对应,而是一种美学式的评价 ,看中幼儿创造性和个性化表现的质量。
(三)课程目标—课程的的具体价值和任务 目标
幼儿园课程目标是幼儿园阶段的课程要 达到的预期效果。幼儿园阶段的课程要达 到什么样的效果,《纲要》对每个领域的 课程目标作了详细的阐述。
二、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基本取向
(一)普遍性目标
二、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基本取向
(一)行为目标 • 是以儿童具体的、可观察的行为表述课 程目标,它指向的是实施课程以后在儿 童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
尝试根据绘本《好饿好饿的毛毛虫》来书 写活动目标,写清楚年龄段,从制定目标的 依据出发,对制定目标的合理性进行分析评 价。并简单的写写活动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