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6第六章 犯罪客观方面

16第六章 犯罪客观方面


四、危害结果的地位
危害结果不是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 危害结果的有无是过失犯罪、间接故
意犯罪能否成立的必要要件 危害结果的有无是区别直接故意犯罪
的既遂、未遂的重要标志 危害结果的大小和轻重是量刑的重要
依据
第四节 因果关系
刑法因果关系的概念 刑法因果关系的特征 认定刑法上原因的标准 因果关系在刑法中的地位
2、物质性结果与 非物质性结果
物质性结果,指结果状态表现为物 质性变化的危害结果
非物质性结果,指结果状态表现为 非物质性变化的危害结果
3、直接结果与间接结果
直接结果,指危害行为直接造成的 侵害事实,与危害行为之间不存在 独立的另一现象作为中介
间接结果,指危害行为间接造成的 侵害事实,与危害行为之间存在着 独立的另一现象作为联系的中介
构成结果与非构成结果 物质性结果与非物质性结果 直接结果与间接结果
1、构成结果与非构成结果
构成结果指属于构成要件的危害结果, 即成立某一犯罪所必须具备的危害结 果。构成结果的有无直接影响过失犯 罪和间接故意犯罪的成立以及直接故 意犯罪的完成形态
非构成结果指不属于构成要件的危害 结果,即不是成立犯罪所必需的、处 在构成要件之外的危害结果。非构成 结果主要影响量刑
一、刑法因果关系的概念
指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所存在 的一种内在的、客观的、现实的联 系,即危害行为对于危害结果的发 生所具有的引起和促成的作用
二、刑法因果关系的特征
因果关系的客观性 因果关系的相对性 因果关系的时间序列性 因果关系的条件性和具体性 因果关系的复杂性
1、因果关系的客观性
无论是原因还是结果以及它们之间的 关系,都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实,不 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人们可以认 识因果关系,但不能改变和消灭已经 存在的因果关系
地位——危害行为是整个犯罪构成 的核心,任何犯罪构成都要求以危 害行为为必要条件,没有危害行为, 任何犯罪都不存在
作用——危害行为是犯罪客观要件 中的首要因素,对定罪量刑有重要 作用
第三节 危害结果
危害结果的概念 危害结果的特征 危害结果的种类 危害结果的地位
一、危害结果的概念
指作为犯罪构成要件要素的、危害 行为对直接客体所造成的损害事实
由刑法所规定,具有法定性 以客观事实特征为内容,具有客观性 说明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加
以侵犯的客观事实特征 是成立犯罪所必须具备的核心因素
三、犯罪客观方面的要件
指刑法规定的、成立犯罪时在犯罪客 观方面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包括危害行为、危害结果,以及与危 害行为相关的犯罪时间、地点、方法、 手段、对象等要素
5、因果关系的复杂性
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普遍的,其表现形 式是复杂多样的,对于因果关系来说, 存在“一因多果”、“一果多因”、 “多因多果”等现象
三、必然的因果关系 和偶然的因果关系
某种行为必然地、合乎规律地引起某种 危害结果的发生,则该行为与危害结果 之间是必然的因果关系
指在人的意志或意识支配下实施的危害 社会的身体动静
二、危害行为的特征
是客观外观意识或意志支配的身 体动静——有意性
是刑法明文禁止的对社会有害的身 体动静——社会性
不属于刑法危害行为的情况
人体的条件反射动作 睡梦中或精神错乱状态下的
人体举动 不可抗力下的人的举动 人体受强制下的行为
第六章 犯罪客观方面
犯罪客观方面概述 危害行为 危害结果 因果关系 其他客观要件
第一节 犯罪客观方面概述
犯罪客观方面的概念 犯罪客观方面的特征 犯罪客观方面的要件 犯罪客观方面的意义
一、犯罪客观方面的概念
指刑法规定的、说明行为对刑法所保 护的社会关系造成损害的客观外在事 实特征
二、犯罪客观方面的特征
二、危害结果的特征
客观性,危害结果是一种客观存在的 事实
因果性,危害结果是危害行为引起的 事实
侵害性,危害结果是危害行为引起的 具有刑法意义的对社会的损害事实
多样性,危害行为具有多样性,刑法 保护的社会关系具有多样性,行为的 手段、对象具有多样性,因此,危害 结果必然具有多样性
三、危害结果的种类
4、不作为犯罪的理论分类
纯正的不作为犯,指刑法规定只能以 不作为的方式构成的犯罪,如遗弃罪、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逃税罪等
不纯正的不作为犯,指通常由作为形 式实施的、也可由不作为形式构成的 犯罪,如以不作为方式实施的故意杀 人、放火等
(三)持有
指行为人对特定物品进行事实上和法律 上的支配、控制
四、危害行为在犯罪构成 中的地位和作用
1、不作为的概念
指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行为的特 定法律义务,能够履行而不履行 的危害行为
2、不作为的构成条件
前提条件——行为人负有应当履 行的特定义务
重要条件——行为人具有履行特 定义务的能力
关键条件——行为人没有履行应 当履行的特定义务
3、不作为的义务来源
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 职务或业务上要求的义务 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 先行行为引起的义务
三、危害行为的表现形式
作为 不作为 持有
(一)作为
作为的概念 作为的实施方式
1、作为的概念
指行为人以身体活动实施的违反 刑法禁止性规范的危害行为
2、作为的实施方式
利用自己身体实施的行为 利用物质性工具实施的行为 利用自然力实施的行为 利用动物实施的行为 利用他人实施的行为
(二)不作为
不作为的概念 不作为的成立条件 不作为的义务来源 不作为犯罪的理论分类
2、因果关系的相对性
各种客观现象是彼此相互制约和普遍 联系的,在某一特定现象中的原因, 本身又可以是另一特定现象的结果, 因此,原因与结果的区分在普遍联系 的整个现象中是相对的
3、因果关系的时间序列性
一对具体的因果关系中,必定原因 在前,结果在后,且不可逆转
4、因果关系的 条件性和具体性
任何一个实际发生的刑事案件,其 因果关系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一 种行为引起什么样的危害结果,并无 固定不变的模式
四、犯罪客观方面的意义
是区分罪与非罪的重要依据 是区分此罪与彼罪的客观标准 是区分犯罪完成与未完成形态的客
观标准 是正确分析和印证犯罪主观要件的
客观基础 是影响量刑轻重的重要因素
第二节 危害行为
危害行为的概念 危害行为的特征 危害行为的表现形式 危害行为在犯罪构成中的
地位和作用
一、危害行为的概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