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国家科技奖励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分析
国家科技奖励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分析
中国科技论坛
・ ((・
工程成套技术与装备”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 奖,该成果用于全国铁路运输提速,"##) * "##( 年 所取得的直接经济效益每年达 ")# 亿元以上。 此外, 我们在研究中还发现, 国家科技进步奖获 奖成果在国家标准、 医疗卫生、 环境保护、 农业、 国 防、国土资源与利用等领域所产生的社会效益也十 分显著。 如“ 克拉 " 大气田的发现和山地超高压气等 勘探技术 ” 成果,获 "##) 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 “ 奖。 西气东送” 工程启动之后, 该项成果的应用为东 “ 部及沿路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能源。又如, 综合 信息矿产预测理论与方法体系” 成果用于探矿, 在山 东、 辽宁探测金矿储量 %## 多吨, 价值 %## 多亿元, 对我国黄金储备具有较大影响 。
弊” 。针对这一制度缺陷, 我国应改革对申报奖励成 果的应用效益考核机制,可以考虑由独立的会计师 事务所、 审计机构和税务部门共同参与审查后, 再出 具应用效益证明。
( 应支持国家自然科学奖中有应用前 景的原创性成果深化应用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奖所奖励的对象是基础研究和应 用基础研究中所取得的重大科学发现成果,这些成 果多数与直接应用还存在一定距离, 因此, 多数获国 家自然科学奖的成果应用效益较小是正常现象。但 是, 我们在研究中也发现, 少数获国家自然科学奖的 “ 成果也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例如, 复杂非线性 系统的某些动力学理论及应用” 这项成果获 "##( 年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它在获奖前就已经在天津 等地电厂大型机组上应用,这对高速转子重大振动 故障综合控制治理, 减少停机事故, 防止重大事故发 生, 保证电厂正常运转、 发电具有重要作用, 所产生 的经济效益达 ( 亿多元 , " - 。 这说明有部分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成 果,尤其是部分工程类应用基础研究成果也具有很 好的应用前景和技术开发价值,而且这类成果的原 创性和自主创新性特征明显。 针对这一现实, 科技部 应加强对获得自然科学奖的成果进行逐项调查分 析, 对具有应用前景, 尤其是具有直接应用价值或经 过技术开发后可广泛应用于某领域、 行业的成果, 给 予充分的继续立项支持,开展应用研究和开发研 究。这对我国开发具有原创性技术产品和形成国际 领先的新兴产业具有深远的意义,对提高我国自主 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国科技计划中应重视对获奖成果和团队的进 一步支持, 更加重视和跟踪获奖科技成果, 奖励和支 持研究开发费用。 一项科技成果取得后, 要进一步转 化成商品, 形成批量生产, 占领市场, 一般要通过小 试和中试, 经过进一步的研究开发, 解决成果转化中 的一系列技术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经费支持和 研究力量投入。 在获奖者“ 对获奖成果进一步研究需 求” 这一问题的回答中, 有 ’’ 位国家自然科学奖获 奖者做了填答,我们将他们的文字表述分类后统计 ( 见表 () ,答卷结果归纳后所反映的需求主要有以 下几类: 继续立项支持, 开展深入研究; . 增加经费投入,
・ ("・
中国科技论坛
! "##$ 年 % 月 & 第 ’ 期
国家科技奖励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分析
王福涛
(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武汉 湖北 ’(##%’ )
摘
要: 本文通过问卷形式, 调查了我国近 ’ 年获得国家科技奖励的成果转化及应用情况, 分析得出国家科技奖励有效地促进
了科技成果应用的结论。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提出了完善科技奖励制度, 提高国家科技计划立项质量的建议。 关键词: 科技奖励;成果转化与应用;改革建议 中图分类号: 0(#文献标识码: 1
・ (’・
中国科技论坛
! "##$ 年 % 月 & 第 ’ 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国家技术发明奖成果获奖前后经济 效益差距不尽合理
我们对 $$ 项国家技术发明奖获奖成果的应用 效益情况, 按奖励评审专业领域进行统计, 结果如表 我们发现虽然国家技术发明奖成 " 所示。通过分析, 果在获奖前应用效益显著,但完成者在成果获奖后 对推进深化转化应用研究不够。 有 )) 个行业奖后效 ") 个评审行业 ! 专业 & 中, 益大于奖前效益,% 个行业奖后效益小于奖前效益, ( 个行业未填奖前和奖后效益。$$ 项成果的奖前总 效益是奖后总效益的 "* "( 倍, 奖前和奖后效益差距 大。尤其是金属材料专业,其奖前效益是奖后的 +* (( 倍。 以获奖项目为统计对象,分别统计其获奖前后 的经济效益情况, $$ 个项目中有 "+ 项成果的获奖 前效益大于获奖后效益,") 项成果未填获奖前和获 奖后的效益, 只有 "# 项成果的获奖后效益大于获奖 前的效益。 按一般逻辑规律, 同一项成果如果正常应用, 奖 后效益应远大于奖前效益, 但统计结果却恰恰相反, 出现奖后效益小于奖前效益的状况。国家技术发明 奖的奖前和奖后效益为什么存在反常的差距?我们 认为, 这一结果可能与以下两个原因有关: 第一, 科技人员以获得奖励为科研目标, 获得奖 励后, 便不再关心成果的应用效益。 这导致研究人员 与应用企业缺乏充分联系,对奖后的应用情况知之 甚少。而一些优秀的科研成果在转化中也因创造者 撒手不管而缺乏技术指导, 以至成果或者难以转化, 或者转化效果不好。 “ 另一方面, 重奖励, 轻应用” 也反映出我国科技 管理体制和评价导向机制存在一定问题,这在科技 人员晋升、 评价中反映尤为突出。 我国科技管理体制 和科技奖励评价机制迫切需要改革,以利于促进科 技成果转化, 促进科技人员把 “ 科学技术必须面向国 民经济建设” 内化为自觉行为。 第二, 奖前的效益统计结果可能不客观。 我国科 技奖励的效益证明,其真实性与出具程序值得置 疑。目前,企业出具效益证明不实无须承担法律责 任。 个别企业缺乏自律, 加之良好的监督机制尚未形 成,少数国家技术发明奖的申报单位和完成人与应 用单位及其有关人员,在共同利益驱使下合谋 “ 作
+),
图!
"### $ "##% 年各奖获奖者对获奖后的影响比较
奖成果的科技水平、对完成人的研究实力具有很高 的信任度, 这些成果转化用于生产之后, 产品竞争性 强、 可靠性高, 企业因此乐于优先开发获奖成果。此 外,国家科技奖励提高了获奖成果和完成人的社会 影响与知名度,这也相应增加了成果被应用转化的 几率。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 对奖励产生的影响结果, 技 术类奖励获奖者予以的评价基本趋于一致。统计结 果显示,国家技术发明奖与国家科技进步奖的获奖 者选择各选项的比例非常接近,以致于这两类奖的 统计图形基本等高 ( 见图 )) 。“ 扩大了影响, 加大了 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技术类奖励所产生的主要影响 之一。
为了研究分析获得国家科技奖励成果的转化和 应用情况, 更好地完善科技奖励制度, 提高国家科技 计划的立项水平和质量,促进科学研究为国家战略 目标服务, 我们于 "##’ 年对 "### 2 "##( 年间, 获得 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 奖的研究人员和成果进行了问卷调查。为避免重复 统计, 每份问卷仅针对一项奖励进行调查, 且每项成 果仅问卷调查一项奖励。调查涉及成果获奖前后的 应用状况、 获奖者在获奖后的反映等。 共收回有效问 卷 3", 份, 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 $( 份, 国家技术发 明奖 $$ 份,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 份。经过对问 卷调查信息进行统计分析, 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
" & 科技奖励扩大了成果的影响,加快了成果 的转化和应用。 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国家技术发明奖获奖者在对 获奖以后的影响发表意见时,有 -). (/ 的被调查者 认为获奖扩大了成果的影响,促进了成果转化应 用。 由于国家级科技奖励的评审具有很高的客观性、 公正性、 科学性和准确性, 其权威性很强。社会对获
成果向应用转化,对提高产业整体经济效益起到了 重要作用。$$ 项获国家发明奖的成果产生直接经济 效益 ""-4 " 亿元,其中部分成果的单项效益尤为显 “ 著, 如: 棉花抗虫基因的研制” 成果的应用对控制棉 花虫害、 避免棉花死亡具有明显效果, 它可以提高棉 花产量, 减少棉田农药用量, 降低生产成本。国产抗 虫棉从 -... 2 "##" 年累计应用推广 , (## 多万亩, 棉农种植国产抗虫棉每亩增收节支约 -’# 元 ( 包括 增产皮棉及棉籽, 减少农药及用工费用) 。该成果获 奖后得到进一步推广应用, 仅 "##( 年就产生经济效 益 (" 亿元, 比获奖前增长 ,"5 。目前, 中国双价抗 虫棉已开始走出国门, 进入印度等国际市场。 " 国 家科技进步奖的成果应用效益更是巨大,这些成果 应用于国民经济建设、 国家安全和国家公共事业, 产 生了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据 ’.3 项填报了 经济效益的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成果统计,获奖前所 取得的直接经济效益为 " "#, 亿元,获奖后又产生 效益 ( ("(4 % 亿元。如“ 6., 高强度抗硫化氢套管的 研制” 项目, 其成果自 -..3 年投入应用于我国石油 “ 行业以来, 共创效益 ’(- 亿元。 又如, 中国铁路提速
参考文献6
2 * 3 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 0 "### ; "##( 年国家科技奖励项目公报 2 < 3 0 2 "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0 "### 、 "##* 、 "##" 、 "##( 年度报告 2 < 3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