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能源与可持续发展ENERG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课程论文THESIS OF CURRICULUM论文题目:论我国新能源的发展学生姓名: 杨诗婷学生学号: 5131209007专业: 经济学类指导教师: 李先令学院(系) : 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目录摘要 (1)引言 (1)1. 新能源概况 (2)1.1. 新能源的定义 (2)1.2. 新能源的特点 (2)2. 世界新能源发展情况 (3)2.1.新能源发展现状和趋势 (3)2.1.1.风电技术 (3)2.1.2.太阳能技术 (3)2.1.3.生物质能技术 (3)2.1.4.地热、海洋能等技术 (4)2.2.新能源发展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4)2.3.新能源发展与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4)3. 我国新能源发展成就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5)3.1.我国新能源发展的成就 (5)3.1.1.我国风电产业的发展 (5)3.1.2.我国太阳能产业的发展 (5)3.1.3.我国生物质能产业的发展 (6)3.1.4.我国海洋能和地热能的研发进展 (6)3.2.我国新能源的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6)4. 我国新能源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 (7)4.1.我国新能源发展的总体战略 (7)4.2.我国新能源发展的战略重点 (7)4.2.1.风能74.2.2.太阳能 (8)4.2.3.生物质能利用 (8)4.3推动新能源发展的主要政策措施 (8)4.3.1.国家立法和中长期发展规划 (9)4.3.2.政府法规和配套的经济政策、产业政策 (9)4.3.3.基础研究和自主技术研发 (9)4.3.4.创新人才体系的培养 (10)参考文献 (10)论我国新能源的发展杨诗婷F1312001 5131209007电话:E-mail: @摘要能源是人类藉以克服困难,维持生存的原动力,譬如太阳给我们光热,风吹动风车可以发电,燃烧汽油可用以推动汽车,使用瓦斯可以烹调、取暖,凡此种种如太阳、风、汽油、瓦斯等都是能源。
而20世纪以来世界能源消费大幅增长,人均消费能源的多少,往往被看作一个国家贫富的标志。
进五十年来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有赖于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
21 世纪,随着可持续性发展理念的日益深入人心,以及煤炭等常规能源直接燃烧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如大气污染、酸雨和温室效应等的加剧,新能源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焦点。
本文将通过对新能源的简单介绍,对比世界与我国新能源的发展情况,从而分析我国新能源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而提出我国新能源发展的未来战略和政治措施。
关键词:新能源,世界新能源,我国新能源,发展情况,问题,未来战略引言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又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
新能源的各种形式都是直接或者间接地来自于太阳或地球内部伸出所产生的热能。
包括了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核聚变能、水能和海洋能以及由可再生能源衍生出来的生物燃料和氢所产生的能量。
也可以说,新能源包括各种可再生能源和核能。
相对于传统能源,新能源普遍具有污染少、储量大的特点,对于解决当今世界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和资源(特别是化石能源)枯竭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由于很多新能源分布均匀,对于解决由能源引发的战争也有着重要意义。
1、新能源概况1.1.新能源的定义1980年(庚申年)联合国召开的“联合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会议”对新能源的定义为:以新技术和新材料为基础,使传统的可再生能源得到现代化的开发和利用,用取之不尽、周而复始的可再生能源取代资源有限、对环境有污染的化石能源,重点开发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潮汐能、地热能、氢能和核能(原子能)新能源一般是指在新技术基础上加以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地热能、波浪能、洋流能和潮汐能,以及海洋表面与深层之间的热循环等;此外,还有氢能、沼气、酒精、甲醇等,而已经广泛利用的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等能源,称为常规能源。
随着常规能源的有限性以及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以环保和可再生为特质的新能源越来越得到各国的重视。
1.2.新能源的特点新能源普遍有如下几个特点:1)资源丰富,普遍具备可再生特性,可供人类永续利用2)能量密度低,开发利用需要较大空间;3)不含碳或含碳量很少,对环境影响小;4)分布广,有利于小规模分散利用;5)间断式供应,波动性大,对持续供能不利;6)除水电外,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成本较化石能源高。
2、世界新能源发展情况2.1. 新能源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2.1.1.风电技术风力发电技术从1980年开始逐渐发展起来,90年代中期欧盟进入风电规模化阶段,尔后美国,以及中国、印度都先后进入了规模发展阶段。
当前,并网型风机正朝着大型化的方向发展,单机容量1兆瓦以上的风机已经成为主导产品,5兆瓦的风机已经投产,更大容量的也在研发之中。
2.1.2. 太阳能技术太阳能发展的主要方向是光伏发电、热发电和热利用。
光伏发电系统根据其与电网的连接方式可分为独立光伏系统和并网光伏系统两大类。
经过多年的发展,光伏发电目前是一种较为成熟、可靠的技术,并已经逐渐从过去用于独立的系统,朝大规模并网方向发展。
太阳能热发电目前的主要技术类型有碟式、塔式和槽式,发电效率在2 0-30%之间。
太阳能热发电装置一般都有转动部件和高温部件,需消耗水,不适合在边远和干旱地区大规模发展。
而且目前的成本较高,应用场合受限,目前主要在美国和南欧有部分的商业化项目,其它地区主要处于技术试验和示范阶段。
太阳能热利用技术已规模化应用,2008年底全球太阳能供热面积2.3亿平方米。
太阳能热利用的发展方向是太阳能一体化建筑,未来的重点是在提高太阳能供热可靠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向供暖和制冷方向发展。
2.1.3.生物质能技术生物质能的主要利用方式是发电、供热和生产液体燃料。
生物质发电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主要有直燃、混燃、气化、沼气、垃圾填埋气发电等技术。
由于生物质发电技术依赖于生物质资源,其成本下降和效率提高的潜力不是很大。
生物液体燃料技术以糖类、淀粉类、动植物油脂类和纤维素及木质素类生物质为原料,其中比较成熟的是糖类、淀粉类以及动植物油脂类为原料的技术,已经基本上可与高价石油相竞争。
2.1.4.地热、海洋能等技术地热主要用于发电和采暖。
菲律宾、冰岛等国家利用地热的比例较高。
地热资源利用的潜力大,但有待利用技术的突破。
海洋能存在的形式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洋流能、盐差能、温差能等等,利用技术尚处于研究、试验阶段。
目前利用最广泛的是潮汐发电技术,全球最大的潮汐电站在法国的朗斯,装机约20万千瓦,我国最大的潮汐电站在浙江江厦,装机约2兆瓦。
总体来看,现代机械制造技术、信息化技术、遥感测量技术等,为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支撑,使得可再生能的产业规模、经济性以及市场化程度大大提高。
2.2. 新能源发展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签署以来,全球对于应对气候变化达成了许多共识,并积极促进可量化减排指标的形成,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受到了切实的减排压力,进而大力促进低碳,甚至无碳的可再生能源发展。
我国的能源结构长期以煤为主,能源供应严重依赖高碳能源,经济发展方式粗放,资源消耗水平高,温室气体排放已居世界首位;同时,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尚处在快速发展之中,今后较长时期(20-30年)内能源消费仍将继续增长,面临的温室气体减排压力将会越来越大。
2.3. 新能源发展与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人类的能源利用经历了薪柴时代、煤炭时代,目前处在以油气为主的时代。
随着人类大量的使用化石能源,能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和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生态环境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进入21世纪,世界范围内的能源必将出现新的转型,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新能源将是最具现实性的选择。
3、我国新能源发展成就和存在的主要问题3.1. 我国新能源的发展成就3.1.1.我国风电产业的发展2000年以来,特别是可再生能源法实施以来,我国风电产业率先加速发展,目前已经开始规模化发展,具有了初步的产业体系轮廓,表现出了竞争力不断增强的可喜发展势头。
主要表现在:一是进入快速规模化发展阶段。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风电产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最近三年,我国风电新增装机连续翻番,令世界瞩目。
特别是,2008年以来,我国开始在内蒙古、新疆、甘肃、河北和江苏沿海地区规划筹建七个千万千瓦风电基地,将形成一批“风电三峡”。
二是风电整机制造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目前我国已经有20多家批量化、规模化的风电整机制造企业,国产机组的新增市场份额逐年提高。
三是风机关键零部件配套能力大大加强。
四是风电产业品牌显现,总体研发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
总体来看,与2005年以前相比,我国风电产业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
尽管在核心技术的掌握、产品配套能力、产品质量和可靠性方面还需要继续努力,但从目前的发展态势看,我国的风电产业的发展完全能够满足未来我国风电更大规模发展的需要。
3.1.2.我国太阳能产业的发展太阳能的利用包括发电和热利用。
总体来看,近年来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迅速扩张,太阳热水器在城乡居民生活热水供应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太阳能热利用方面,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技术是太阳能热水器。
到2008年,我国累计保有太阳能热水器总集热面积约1.3亿平方米,年生产能力3000万平方米,使用量和年产量均占世界总量的一半以上,位居世界第一。
此外,太阳能集中取暖和供热技术也已开始应用。
3.1.3.我国生物质能产业的发展生物质能源的资源品种、利用技术路线和产品形式多种多样。
我国沼气技术比较成熟,特别是户用沼气,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市场和产业均已经形成了规模。
到2008年底,全国户用沼气池达到了3000多万口,畜禽场、食品加工、酒厂、城市污水处理厂等的大中型沼气工程达1600多处,年产沼气总计超过140亿立方米,为约8000万农村人口提供优质的生活燃料。
除沼气外,其它生物质能技术的应用仍处于产业化发展初期。
在生物质发电方面,已经基本掌握了农林废弃物发电、城市垃圾发电、生物质致密成型燃料等技术。
3.1.4.我国海洋能和地热能的研发进展我国适用于地热能发电的资源较少,目前的利用主要集中在西藏。
但地热能的热利用发展较快,主要用于采暖、热水、养殖等用途,利用量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
目前地热供暖面积达3000万平方米,可为约60万户居民提供生活热水。
此外,作为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的地源热泵技术,已经在建筑节能方面开始发挥积极作用。
我国在潮汐发电等海洋能利用方面也开展了一些试点和示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