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课标1 (第08套)-2019年高考理科综合仿真模拟押题卷(考试版)

新课标1 (第08套)-2019年高考理科综合仿真模拟押题卷(考试版)

2019年高考全真模拟试卷(新课标卷)(1)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N—14 O—16 Na—23 S—32 K—39 Fe—56 Cu—64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脂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脂质中的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B.人体内的维生素D主要来源是小肠黏膜上皮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来的C.脂肪分子中氢的含量高于糖,所以在细胞中彻底氧化分解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气D.磷脂是组成细胞膜和各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也是生物膜的骨架2.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般来说,真核细胞比原核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更高B.与真核细胞相比,原核细胞生物膜仅缺少了核膜这一组成成分C.B淋巴细胞分化成浆细胞的过程中,线粒体的数目会增多D.光合作用是能量进入生态系统的主要途径,反应的场所都在叶绿体3.下列有关生物学研宄方法的说法正确的是()A.1859年一位英国人带24只野兔到澳大利亚,研究野兔的增长规律时,以时间为横坐标,以野兔的种群数量为纵坐标,画出的“J”型曲线属于物理模型B.沃森和克里克是利用模型构建的方法研究DNA分子的结构,提出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C.“验证DNA的复制方式”和“探究生物的遗传物质”均用了同位素标记法,两者依据的原理完全相同D.温特通过实验证明并提取了影响胚芽鞘弯曲生长的物质,命名其为生长素,证明过程使用了假说演绎法4.某二倍体植株染色体上控制花色的基因A2是由其等位基因A1突变产生的,且基因A1、A2均能合成特定的蛋白质来控制花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A2是基因A1中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造成的B.基因A1、A2是同时存在于同一个配子中的C.基因A1、A2不能同时存在于同一个体细胞中D.基因A1、A2合成蛋白质时共用一套遗传密码5.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

图1表示该部位神经细胞的细胞膜结构示意图。

图2表示该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若适当增加溶液的KC1浓度,则图2中a将向上移动B.静息电位的形成可能与膜上的II有关C.b点时,细胞膜①侧电位比②侧高D.该过程中,大量钠离子从细胞膜①侧到②侧6.下列有关科学史中研究材料、方法及结论的叙述,错误的是()A.孟德尔以豌豆为研究材料,采用杂交等方法,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B.摩尔根以果绳为研究材料,统计分析后代眼色分离比,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C.沃森和克里克以DNA大分子为研究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的方法,破译了全部密码子D.赫尔希与蔡斯以噬菌体为研究材料,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证明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7.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我们熟悉的塑料/合成纤维/油脂为三大合成材料B.明矾净水的原理和”84消毒液的原理相同C.锅炉水垢中的CaSO4通常先用Na2CO3溶液处理后再加酸溶液除去D.大量生产和贮存石灰,用于修复酸雨侵蚀的土壤8.实验室利用乙醇催化氧化法制取并纯化乙醛的实验过程中,下列装置未涉及的是()9.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4.6g 金属钠与氧气完全反应,失去电子数目不一定为0.2N AB .25℃时,1LpH =4的NH 4Cl 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 +数目为10-4N AC .常温常压下,32gSO 2与11.2L CO 2所含的分子数目均为0.5ND .一定条件下,丁烷催化裂化生成1molC 2H 4时,消耗丁烷分子数目为N A 10.一种免疫调节剂,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关于该物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属于芳香族化合物,分子式为C 9H 11O 4NB .可以发生的反应类型有: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氧化反应、聚合反应C .分子中所有碳原子有可能在同一平面上D .1mol 该调节剂最多可以与3 mol NaOH 反应11.W 、 X 、 Y 、 Z 均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W 和 X 形成的气态化合物的水溶液显碱性,Y的 M 层电子数与 K 层电子数之和为 L 层电子数的一半, Z 的低价氧化物和其气态氢化物可以反应得到 Z 的淡黄色单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Y 与 Z 的单质混合加热能反应 B .X 、 Y 、 Z 的简单离子半径: X<Y<Z C .Z 的含氧酸酸性强于 X 的含氧酸D .单质的还原性: W >Y12.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及得出的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A Cu 片与足量浓硫酸加热反应,冷却后,再将冷水缓慢加入盛有反应混合物的烧杯中溶液变蓝 证明反应生成了Cu 2+B 向添加KIO 3的食盐中加入淀粉溶液、稀硫酸、KI 溶液 溶液变蓝 氧化性:IO 3->I 2 C向20.00 mL 浓度均为0.1 mol/L 的Na 2CO 3和Na 2S 的混合只产生黑色沉Ksp(Ag 2S)>溶液中滴加几滴等浓度的AgNO 3溶液 Ksp(Ag 2S) Ksp(Ag 2CO 3)D室温下,用pH 试纸分别测定浓度均为 0.1mol/L 的Na 2SO 3和NaHSO 3两种溶液的pHpH :Na 2SO 3>Na HSO 3HSO 3-结合H +能力比SO 32-的强13.电导率是衡量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大小的物理量。

常温下,将相同体积的盐酸和氨水分别加水稀释,溶液的电导率随加入水的体积V(H 2O)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曲线I 表示盐酸加水稀释过程中溶液电导率的变化B .a 、b 、c 三点溶液的pH :a>b>cC .将a 、b 两点溶液混合,所得溶液中:c (Cl -)=c(NH 4+)+c(NH 3·H 2O)D .氨水稀释过程中,c(NH 4+)/ c(NH 3·H 2O)不断减小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4.2019年春晚在舞《春海)》中拉开帷幕.如图所示,五名领舞者在钢丝绳的拉动下以相同速度缓缓升起,若五名领舞者的质量(包括衣服和道具)相等,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观众欣赏表演时可把领舞者看作质点 B .2号和4号领舞者的重力势能相等 C .3号领舞者处于超重状态 D .她们在上升过程中机械能守恒15.如图所示,电阻不计面积为S 的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B 中绕垂直于磁场的轴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t =0时刻线圈平面与磁场垂直,产生e =220sin100πtV 的正弦交流电,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匝数比为10:1,灯泡的电阻R L =10Ω(不考虑电阻的变化),C 为电容器,L 为直流电阻不计的自感线圈,刚开始开关S 断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线圈从t =0时刻到转过180°的过程中矩形线圈的磁通量变化量为零B .交流电压表的示数为20VC .灯泡的功率小于48.4WD .闭合开关S 后,电阻R 上不产生焦耳热16.如图所示,小物块套在固定竖直杆上,用轻绳连接后跨过小定滑轮与小球相连。

开始…………○…………外…………○…………装…………○…………订…………○…………线…………○…………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内…………○…………装…………○…………订…………○…………线…………○…………时物块与定滑轮等高。

已知小球的质量是物块质量的两倍,杆与滑轮间的距离为d ,重力加速度为g ,绳及杆足够长,不计一切摩擦。

现将物块由静止释放,在物块向下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刚释放时物块的加速度为g B .物块重力的功率先增大后减小 C .物块下降的最大距离为D .物块速度最大时,绳子的拉力一定大于物块的重力17.小型登月器连接在航天站上,一起绕月球做圆周运动,其轨道半径为月球半径的3倍,某时刻,航天站使登月器减速分离,登月器沿如图所示的椭圆轨道登月,在月球表面逗留一段时间完成科考工作后,经快速启动仍沿原椭圆轨道返回,当第一次回到分离点时恰与航天站对接,登月器快速启动所用的时间可以忽略不计,整个过程中航天站保持原轨道绕月运行,不考虑月球自转的影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从登月器与航天站分离到对接,航天站至少转过半个周期 B .从登月器与航天站分离到对接,航天站至少转过2个周期 C .航天站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与登月器在椭圆轨道上运动的周期之比为D .航天站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与登月器在椭圆轨道上运动的周期之比为18.水平面上的三点A 、O 、B 在一条直线上, OB =2OA ,OO '是竖直的分界线,其左边区域内有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场强大小为E 1=,其右边区域内有水平向左的匀强电场,场强大小为E 2,现将一带电量为q 的小球从A 点以初速度v 0竖直向上抛出,小球在空中越过分界线后,竖直向下落在B 点,不计阻力,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球在B 点的电势能大于在A 点的电势能B .小球经过分界线时的速度与水平方向夹角的正切值tan =C .小球经过分界线时离水平面的高度为D .左右两区域电场强度大小的比值为E 1:E 2=1:2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粒子散射实验说明原子内部具有核式结构B .在中,表示质子C .重核的裂变和轻核的聚变都是质量亏损的放出核能过程D .一个氢原子从能级跃迁到能级,必需吸收光子20.如图所示,直角三角形区域内存在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边界存在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在点放置一个粒子源发射质量为,带电量为的粒子。

粒子发射方向与边的夹角为,且所有粒子速度均相等。

已知从边离开的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最短时间为粒子做圆周运动的六分之一个周期。

不计重力作用及粒子间的相互作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速率为 B .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最长时间为 C.粒子从边离开的区域的长度为D .粒子从边离开的区域的长度为21.如图1所示,斜面体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两斜面光滑且倾角分别为53°和37°,两小滑块P 和Q 用绕过滑轮不可伸长的轻绳连接,分别置于两个斜面上,OP ∥AB ,OQ ∥AC ,已知P 、Q 和斜面体均静止不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