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接触线检修作业标准

接触线检修作业标准

接触线检修作业标准一、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接触网接触线的检修周期、质量标准、准备工作、检修步骤、处理方法、注意事项、附件等内容。

适用于朔黄铁路原平分公司接触网接触线的检修。

二、编制依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和《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文、北京铁路局企业标准Q/BT 143—96、朔黄铁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

三、准备工作1.安全防护:计划申报、工作票签发与审核、预想会、停电作业、作业结束等工作及安全措施,执行朔黄铁路《接触网停电作业标准》;“V”型天窗作业时注意与相邻带电线路距离,并做好行车防护防护。

2.人员组织:操作人员2~3人。

作业监护、行车防护、接挂地线、地面辅助人员由工作领导人在单次作业中进行安排。

3.工机具:作业车(梯车)、手扳葫芦、紧线器、煨弯器、导线整弯器、温度计、手锤、橡胶锤、木板、平锉、断线钳、钢锯、接触线正面器、滑轮组、钢卷尺、绝缘测杆(激光测量仪)、力矩扳手、个人工具、安全用具、防护用具等。

注:准备测量磨耗,则工具中还应包括千分尺或游标卡尺。

4.材料:接触线接头线夹、吊弦线夹、φ4.0mm铁线、0#砂纸、锯条、黄油等。

5.技术资料:接触网平面布置图、导线磨耗换算表。

四、质量标准1.接触线磨耗或损伤接触线使用张力为14.7KN及以下时局部磨耗或损伤大于20%时做接头;接触线张力大于14.7KN时,接触线允许工作张力不应超过其最小拉断力的65%,并考虑接触线因其它因素引起的折减系数,否则应切断做接头。

2.接触线接头(1)接头线夹底面两接触线间隙不大于 1mm,并且过渡平滑无毛刺;接触线接头线夹带牙的一侧卡进接触线本线线槽内,螺栓紧固顺序为由内而外,两边对称紧固。

(2)接触线接头、补强处过渡平滑,该处接触线高度不应低于相邻吊弦点,允许高于相邻吊弦点 0-10mm,必要时加装吊弦。

(3)接头距悬挂点应不小于 2m,同一跨距内不允许有两个接头。

接触线接头处应平滑,不打弓,螺栓紧固,扭矩符合规定。

3.接触线高度标准值:区段的设计采用值;安全值:标准值±100mm;限界值:小于 6500mm;大于5330mm。

当隧道间距不大于 1000m 时,隧道内、外的接触线可取同一高度。

4.接触线坡度(工作支)标准值:≤3‰;安全值:≤5‰;限界值:≤8‰定位点两侧第一根吊弦处接触线高度应相等,相对该定位点的接触线高度允许误差±10mm,但不得出现 V 字型。

5.接触线偏角(水平面内改变方向)标准值:≤6°;安全值:≤12°;限界值:同安全值。

6.接触线硬点、弓网接触力的技术要求(1)接触线平顺性指标,见表1。

表1 接触线平顺性指标序号项目1类2类3类1 硬点(g)30 40 502 一跨内接触线高差(mm) - 150 200(2) 弓网受流性能指标,见表2。

表2 弓网受流性能指标序号项目 1 级线路 2 级线路1 弓网接触力>200N 或<40N >250N 或≤0N2 离线参考项目、不作评估7.接触线的磨耗和损伤按下列规定整修或更换:(1)接触线磨耗和损伤后不能满足该线通过的最大电流时,若系局部磨耗和损伤,可以加电气补强线;若系普遍磨耗和损伤则应更换。

(2)接触线磨耗和损伤后不能满足规定的机械强度时,若系局部磨耗和损伤,可以加补强线或切除损坏部分重新接续;若系普遍磨耗和损伤则应更换。

(3)接触线接头、补强处过渡应平滑。

该处接触线高度不应低于相邻吊弦点,允许高于相邻吊弦点0-10mm,必要时加装吊弦。

(4)内包钢式钢铝接触线磨耗查阅,见表3。

表3 内包钢式钢铝接触线磨耗表导线型号磨耗量(毫米)钢截面(平方毫米)铝截面(平方毫米)总截面(平方毫米)综合拉断力KNGLCN2500 62 188 250 不小于541 62 178.8 240.8 55.22 62 167.3 229.3 54.33 56 160.5 216.5 49.8 5.9 34.5 134.7 169.2 33.5GLCN195 0 55 140 195 不小于481 55 131.8 186.8 46.82 52.4 123.8 176.2 44.53 46.4 117.6 164 40.14 39.6 110.2 149.8 34.95 32.3 101.8 134 29.4内包钢式钢铝接触线的磨耗说明:①磨耗量:磨耗量(也叫磨损量)是指由接触线底部平行向上磨耗的量。

磨耗量为0时,其数值为标准值。

② GLCN250导线的综合拉断力≤49.05KN,GLCN195导线的综合拉断力≤32.68KN时,必须更换导线。

8.一个锚段内接触线接头的总数量应符合规定(不包括分段、分相和下锚接头):(1)接触线:锚段长度在800m及以下时,安全值:不超过3个;锚段长度超过800m时,安全值:不超过4个。

(2)接头距悬挂点应不小于2m,同一跨距内不允许有两个接头。

9.钢铝接触线的钢铝结合应良好,不得开裂。

10.接触线接头、分段和分相绝缘器、线夹等零部件应保证平滑过渡,其对受电弓和垂直冲击力应小于30g;水平冲击力应小于40g。

五、检修步骤及处理方法1.使用接触网多功能激光测量仪测量接触线高度、坡度、弛度(1)接触线高度的测量:轻轻的按一下主机上的测量按钮,即可在主机液晶显示屏上读出接触线高度。

(2)坡度测量:测量相临悬挂点(定位点或吊弦悬挂点)的接触线高度和水平间距,并按如下公式进行计算。

P= (H1—H2)/L×1000‰(单位为mm)H1 :第一测量点的接触线高度H2 :第二测量点的接触线高度L :两测量点水平间距(3)驰度测量:测量相关参数并按下例公式计算。

f X= (H1 +H2)/2- H minH min:本跨距内最小接触线高度2.检查接触导线(1)接触线接触面是否有麻面、硬弯、扭面。

(2)测量接触线磨耗、损伤。

用游标卡尺测量接触线磨耗和损伤数据,并换算成磨耗面积,根据面积采取措施。

(3)检查接触线既有接头线夹。

接头线夹是否裂纹,螺栓是否松动、锈蚀,接头过渡是否平滑,两接触线缝隙是否过大。

3.调整接触线高度、坡度、弛度根据实测值和设计值计算需要调整量,确定调整范围,调整相关吊弦,使之达标;如调节吊弦不能满足要求,对其进行更换。

具体方法见《吊弦检修工艺》。

4.对接触线本身缺陷的修整(1)接触线接触面有麻点:用平挫和砂纸进行打磨,直至平滑。

(2)接触线弯曲:用直弯器(五轮校直器)进行直弯。

(3)接触线局部变形:用局部校直机进行整正,如不能校直,切断接触线做接头。

(4)接触线扭面、偏斜、偏磨:用扭面器扭面,步骤如下:①用一个扭面器首先卡在接触线偏磨起始位置;用另一个扭面器卡在偏磨接触线偏磨面上距第一个扭面器200~300mm处;②将第一个扭面器固定不动,根据接触线偏磨方向和程度旋转另一扭面器180°左右;③松开两个扭面器使接触线处于无外力状态,观察接触线线面情况(如果一次调整不到位,重复步骤②直至接触线面符合要求为止);④对接触线偏磨的另一端采取同样方法进行校正。

(5)接触线磨耗、损伤①局部磨耗和损伤,可加补强线或切除损坏部分重新接续。

局部接触线磨耗、损伤面积≤20%,若只发生在一点,在此处加一个导线接头线夹进行补强;若磨耗损伤为一个范围,在磨耗、损伤范围外两端用两个接头线夹及同材质副线进行加强。

②局部接触线磨耗、损伤面积≥20%,将磨耗处导线切除,重新接续。

③普遍磨耗超标:更换整锚段导线。

(6)接头线夹①接头线夹裂纹:更换接头线夹:用紧线器、手板葫芦连接两侧接触线使线夹不受力,拆下旧线夹,换上新接头线夹。

②如螺栓松动则按照标准力矩重新紧固。

锈蚀:更换同型号新螺栓,更换时必须用紧线器和手板葫芦连接两侧接触线。

③接头过渡不平滑:用平锉、砂纸对不平滑处打磨。

④两接触线缝隙过大:用紧线器、手板葫芦连接两侧接触线使线夹不受力,松开接头线夹螺栓,对缝隙进行调整。

如果因为两接头断面不平滑导致缝隙不能缩小,则重新接头。

⑤接头线夹处高度低于相邻吊弦点:调整两侧相邻吊弦,必要时加装吊弦。

5.接触线磨耗测量(1)测量区段选择:全面测量:按锚段顺序测量正线(上、下行)和侧线;局部磨耗测量:曲线部分、分段绝缘器、分相绝缘器、导线接头线夹处、线岔、跨中等;电力机车起动处,上、下坡处,进出隧道口及出站处等接触线存在硬点的处所。

(2)具体测量部位:各种线夹10mm处(包括导线接头线夹,定位线夹等);分段绝缘器,分相绝缘器的接头线夹夹板两侧10mm处;线岔定位线夹两侧10mm处。

(3)测量方法用千分尺测量接触线残存高度,精度为0.01mm,见图3。

磨耗测量的操作程序如下:①检查千分尺状态是否良好(当小砧和测微螺杆并拢时,可动刻度的零点应与固定刻度的零点重合);②调整旋钮旋出测微螺杆,将小砧和测微螺杆的面与接触线上下面接触,调整微调旋钮,直至接触良好,锁闭后将千分尺取下;③读数。

在读数时要注意固定刻度尺上表示半毫米的刻度是否已经露出,若未露出,则读数为固定刻度上方刻度表示整数部分,可动刻度测量数据为小数部分;若露出,则读数为固定刻度上方刻度表示整数部分,可动刻度数加上0.5mm 表示小数部分。

④用剩余高度直接按照导线磨耗换算表,查出相应的导线剩余面积,而后用标称面积减去剩余面积,即为实际磨耗面积。

(4)平均磨耗面积的计算第一种方法:将每个跨距和各测量点处的磨耗面积数量之和除以测量点总数,取出为平均磨耗面积。

第二种方法:将各跨距的各测量点的实际磨耗高度数量之和除以测量点总数,求出平均磨耗高度,然后对照导线磨耗换算表,查出相应的磨耗面积,即为平均磨耗面积。

(5)接触线磨耗和损伤后不能满足规定的机械强度安全系数或不能满足该线通过的最大电流时(≧20%),则应整锚段更换。

五、接触线接头的制作步骤及方法1.在接触线需做接头处两端各1m 处安装接触线紧线器,挂上手搬葫芦紧线使接触线卸载,如图4。

2.用钢锯将接触线缺陷或磨耗超限的部分锯掉,接触线的锯断面应整齐。

对两个端头打磨后紧线至两接触线头对接时做接头。

3.检查接触线接头安装牢固可靠后,缓慢松开手搬葫芦,确认接触线接头牢靠后,拆除手搬葫芦。

4.安装吊弦,调整定位及拉出值符合标准,并在接头处安装一组门型电转接,使接头部位主导电回路载流良好,接头比两端定位略高20—30mm ,检查中锚、锚段关节状态。

并用测量仪测量接头处及定位点、中锚等达到技术标准。

5.GLCN250型接触线接头线夹安装方法(1)在两断头处,分别用钢卷尺从端部量出90mm 距离并做标记。

分别将两根接触线端头90mm 长的铝包层剥去,露出钢芯,但不允许伤及钢芯。

在距端头约70mm 处将钢芯弯曲900,半径R10~15,弯曲时梯形钢芯的小端面朝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