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一、单选题1.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都要处理工作计划和工作实际的关系,这在哲学上就是处理()A.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B.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C. 个人和社会的关系D.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2.孟子说:“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朱熹说:“理生万物,理主动静。

”对两种说法解读正确的是()①两者的观点属于不同的哲学基本派别②两者是对思维与存在同一性的不同回答③两者的不同点在于对意识的不同理解④两者的相同点是把意识视为世界的本原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①④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B. 物质与运动的关系问题C. 具体科学和哲学的关系问题D.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4.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两条不同的认识路线,划分它们的唯一标准是()A. 对人们与世界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B.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C. 对思维和存在何为本原的不同回答D. 是否坚持运动与静止的辩证统一5.从古到今,各种哲学流派层出不穷,有些根本观点完全相反,但无论何种学派用何种观点去研究哲学,其首先必须回答的问题是()A.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B.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性问题C. 人与整个世界的关系问题D.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6.孟子说:“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孟子观点属于()A. 辩证法B. 客观唯心主义C.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D. 主观唯心主义7.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B. 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C. 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D. 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8.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①未有此气,已有此理②自然界由数目不同、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③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④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A.③→④→②B.①→③→④C.③→②→④D.②→①→③9.下列与“客观精神是世界的主宰和本原”的思想本质一致的是()①概念是脱离物质的神话了的绝对②世界的存在依赖于绝对精神③物质和精神是两个独立的本原④宇宙是由元气所构成的物质实体A. ②③B. ①④C. ①②D. ③④10.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B. 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C. 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D. 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11.一次,范缜与和尚辩论,和尚认为,人的肉体死了,灵魂不死,来世还可以再投胎做人;范缜则认为,人有了身体才能够有精神,身体死了精神也就不存在了,根本没有什么来生。

他们的辩论体现了()A. 有神论和无神论的对立B. 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对立C.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D.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12.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民奋起抗战、随着双方力量的此消彼长,1945年中国取得抗战全面胜利。

1972年中日建立外史交关系。

1995年日本首相村山富市发表谈话,承认侵略并道歉。

2013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提出,“侵略”的定义在学术界或国际上都没有定论,在国与国的关系中,从不同角度看这一问题的结论也不同。

安倍晋三的言论旨在为日本的侵略历史翻案,体现了其()A. 否认历史客观性的唯心主义观点B. 历史认识中的主观能动性思想C. 关于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思想D. 英雄创造历史的唯意志主义观点13.柏拉图认为,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

下列选项中与之最一致的观点是()A. “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B. “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黑格尔C. “物是观念的集合”——贝克莱D. “天下万物之理不外乎吾心”——陆九渊14.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都会面对处理工作计划与工作实际的关系,这在哲学上就是处理()A.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B.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C.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D. 个人与他人的关系15.没有物就没有影,思想和事实的关系就是影与物的关系。

这种观点了()A. 是形而上学的不可知论B. 是形而上学的睢物主义观点C. 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D. 正确概括了思想和存在的关系16.人们常感叹“时间都去哪儿了?”物理学家加来道雄通过实验给出了结论:从物理上讲,时间就一直在那,但在人的感觉上,具体的时间不断地从脑子里“漏掉”了。

加来道雄的“时间”观点()①坚持了唯物主义的立场②体现了存在决定思维③坚持了唯心主义的立场④认为客观事物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17.“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与“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这两种观点主要回答了()A. 谁是唯物主义的问题B. 思维与存在是否有同一性C. 谁是唯心主义的问题D. 思维和存在何为世界本原18.胡夫金字塔里面有一段令人生畏的文字:“不论谁骚扰了法老的安宁,死神之翼将在他头上降临。

”从哲学上看,这段铭文属于()A.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C. 主观唯心主义D. 客观唯心主义19.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下列观点中,坚持了唯物主义根本方向的是()①气者,理之依也②五行之气,天与人相交胜③有理则有气④心包万物,心包万理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20.“星座占卜”、“运势分析”、“姓名测未来”……这些迷信活动为何会在校园中流行?蓬勃向上的中学生为什么会去相信一些子虚乌有的东西呢?究其原因,我们会发现学生认识世界的渴望和科学教育的缺失。

下列观点中与中学生迷信思想有一致性的是()①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②存在即被感知③气者,理之依也④五行相生相克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②④二、材料分析题(共2题;共25分)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王守仁认为,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材料二:荀子认为,“天地之变,阴阳之化”,“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结合上述材料,用所学的生活与哲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一和材料二各属于什么样的世界观?(2)简要评析上述观点。

22.近些年来,在一些网络报道中,还存在着“吹”的成分,有的问题还比较突出。

所谓“吹”,就是在网络宣传中随意夸大所宣传的事实,甚至无中生有编造“新闻”。

剔除新闻宣传中“吹”的成分,已成为改进和加强我国网络宣传工作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新闻必须真实,是由它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

新闻的本原是客观事实,新闻是客观事实的反映,没有客观事实就没有新闻,网络报道只能如实地反映客观存在。

因此,坚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反对网络报道中的“吹”,就是反对新闻领域内的主观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

(1)网络报道中的“实”与“吹”,说到底要解决的共同问题是什么?(2)怎样做到网络报道的真实性,反对网络报道的“吹”?(3)网络上的“吹”有何危害?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B【解析】【分析】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在实际工作中,人们会遇到工作计划和工作实际的关系,这也是思维和存在关系在工作中的具体体现,B符合题意;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回答而形成的哲学两大阵营,没有体现工作中工作计划和工作实际的关系,排除A;工作计划和工作实际的关系没有体现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排除C;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基本属性,工作计划和工作实际不体现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知识,“ 处理工作计划和工作实际的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所在,是考查学生筛选有效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2.【答案】B【解析】【分析】孟子的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朱熹的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两者的观点同属于唯心主义派别,都是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本原问题的回答,①②均说法错误,③④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哲学派别的相关知识。

本题出题意图在于考查学生对于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把握,难度适中,得分关键在于抓住题干。

3.【答案】D【解析】【分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识记,只要熟练掌握课本内容即可做出正确选择。

4.【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派别知识。

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思维和存在二者何者为本原,认为存在是世界本原则属于唯物主义;认为思维是世界本原则属于唯心主义。

故答案为:C。

【点评】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或存在与思维的关系问题,内容包括里两个方面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二者何者为本原,作为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二者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依据。

5.【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相关知识。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所有哲学都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A项正确;其他选项所指出的均不属于首先必须回答的问题,B、C、D项不选。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再现能力,准确识记教材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6.【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唯心主义的知识。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是说仁义礼智,不是从外部给予的,自己本来就拥有这些,只是人们不用心思想、领悟罢了。

这种观点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观点,D项正确,其他选项不符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如何判断唯心主义的两种形态:凡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的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凡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都是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天道)的外化和表现的观点则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7.【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察的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考察的也是学生对课本知识的记忆能力。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也即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A选项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选项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D选项说明的是人们能否认识我们的这个客观世界的问题。

本题正确答案C。

8.【答案】C【解析】【分析】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第一,意识第二,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唯物主义经历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三种形态。

①客观唯心主义,与题意不符,排除;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③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④是辩证唯物主义;故正确传导顺序是③→②→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