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的组成》教学设计韶关市第九中学王燕娟一.教学分析
本节内容是初中生物新教材(北师大版)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中的第十章第二节人体获得氧气的过程内容。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为进一步学习下节课呼吸运动引起的《肺通气》及《肺换气》的过程打下基础,做好知识铺垫。
呼吸是人体生存的基本生理活动,学生本身知道只要人活着就必须进行呼吸作用,鼻是用来呼吸的器官,但对呼吸时还有哪些器官参与,这些器官对吸入的气体有什么作用,了解比较少。
新课标要求学生能描述呼吸系统的组成,并解释呼吸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
根据七年级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表现为学生心理上的发育还不成熟,思维模式仍然有明显的形象思维痕迹,对于枯燥的和深奥的描述更是缺乏由感性认识到理性思维过渡的经验,对交流的本质的分析尚不够深入,不能主动透彻的去分析和总结现有的资料,但学生的好奇心很强。
应该采取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从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态度上着手,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创造的时间和空间,突出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多引用资料、数据、图片,结合运用多媒体,联系贴近生活的事例,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和环保意识。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描述呼吸系统的组成;
(2)了解呼吸道各部分及其对吸入空气的处理作用;
(3)理解肺部适于气体交换的形态结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尝试和观察,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和交流,
培养合作学习及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处理作用,倡导学生
讲究个人呼吸卫生,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并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描述呼吸系统的组成,解释呼吸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呼吸道对气体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健康意识。
五.教学策略
呼吸系统的组成是本节的基础知识部分,为后面的肺通气及肺换气的学习埋下伏笔。
呼吸系统的组成虽不难理解,但是学生不能直观地看到其内部的结构,只能通过图文等资料分析探究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通过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是有限的,从而培养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形成科学的
健康生活及较高的环保意识。
因此,本课主要采用问题导学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呼吸系统的组成,以气体进入人体内的先后顺序,一一剖析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以疑导学,注重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培养。
联系生活现象, 借助图文、数据、音像等资料,有目的的开展分析活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健康意识和环保意识。
六.教学方法
数据分析法、问题导学法、小组合作法、总结分析法。
七.教学过程
为什么男女发出的声音不冋?
7. 空气经鼻处理之后,气管还继续处理吗?痰是如何形成的?
8. 肺作为呼吸系统核心组成,其主要功能是什么?肺有哪些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呢?
9. 为什么说吸烟有害健康?你了解哪些呼吸道疾病呢?
呼吸道的组成
呼吸道的起点:鼻
鼻的结构图片,鼻有哪些结构与功能呢?
咽:
鼻是气体进入体内的唯一通道吗?
咽的部位,图片观察。
喉:
为什么喝水或吃饭时,大声说话容易被呛着呢?
分析吞咽与呼吸的关系。
分析:寝不言,食不语。
分析:为什么用鼻呼吸比用嘴呼吸好。
气管:
结构观察,分析气管的功能。
空气经鼻处理后,气管还能继续处理吗?痰是如何形成的?
小结:呼吸道的功能
有了呼吸道对气体的处理,就能完全避免有害气体进入肺吗?
呼吸系统的核心部分:肺
肺的结构与功能。
分析肺有哪些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总
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能描述呼吸系统的组成,并解释呼吸系统与功能之间的关系吗?
课外拓展:
查阅资料:你知道的呼吸系统疾病有哪些?你知道为什么吸烟有害健康吗?
课堂练习。
观察鼻的结构,联系生活
现象认识鼻的功能。
生:咽是气体和食物的共同通
道。
观察咽的部位。
生:小组交流合作学习。
主动学习,积极回答,敢于表现
自己。
生:观察图片,了解气管的功
能,认识痰的形成过程。
巩固呼吸道的功能,认识呼吸道
对气体的处理是有限的。
生:通过图文、数据资料,分析
肺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关系。
生:描述呼吸系统的结构,说出
各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明白
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
生:课外学习。
生:完成练习。
通过结构和功能的学
习,认同结构与功能相
适应的观点。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联系生活现象,养成良好
的行为习惯,提高健康意
识。
根据日常生活现象,养成
文明的生活习惯。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通过师生交流使学生明
白:结构与功能是相适
应的观点。
通过师生交流,反馈学
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课外拓展丰富学生
的课外生活,提高学生
的生物科学素养。
巩固基础知识
八.板书
呼吸系统
呼吸道:鼻、咽、喉、气管与支气管。
.肺: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气体交换的重要场所
九.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遵循新课标的“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以问题导学法为主要教学法,倡导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鼓励学生质疑,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通过核心问题为线索,采用图片、动画等多媒体手段,达到学生能描述呼吸系统,并解释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课标要求,实现了三维目标。
特
别强调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健康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