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道路绿化的规划设计
摘要:城市道路绿化是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绿化覆盖率中占较大比例。
随着城市机动车辆的增加,交通污染日趋严重,利用道路绿化改善道路环境,已成当务之急。
关键词:城市道路;道路绿化;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道路绿化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城市道路生态环境的重要市政基础设施,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息息相关。
道路绿化不仅能体现出一个城市的现代化水平,还能反映出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涵。
因此,城市道路绿化应加强生态环境建设,遵循生态学原理,提高城市的绿化水平,创造出安全、舒适、宜居的生态园林城市。
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基本原则
1. 道路绿化应以乔木为主
城市道路绿化主要功能是庇荫、滤尘、减弱噪声、改善道路沿线的环境质量和美化城市。
以乔木为主,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的道路绿化,防护效果最佳,地面覆盖最好,景观层次丰富,能更好地发挥其功能作用。
2. 道路绿化应符合行车视线和行车净空要求
为保证道路行车安全,对道路绿化提出两方面要求。
(1)行车视线要求。
其一,在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和弯道内侧的规定
范围内种植的树木不影响驾驶员的视线通透,保证行车视距;其二,在弯道外侧的树木沿边缘整齐连续栽植,预告道路线形变化,诱导驾驶员行车视线。
(2)行车净空要求。
道路设计规定在各种道路的一定宽度和高度范围内为车辆运行的空间,树木不得进入该空间。
具体范围应根据道路交通设计部门提供的数据确定。
3. 保证树木有需要的立地条件与生长空间
城市道路用地范围空间有限,在其范围内除安排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等必不可少的交通用地外,还需安排许多市政公用设施,如地上架空线和地下各种管道、电缆等。
道路绿化也需安排在这个空间里。
绿化树木生长需要有一定的地上、地下生存空间,如得不到满足,树木就不能正常生长发育,直接影响其形态和树龄,影响道路绿化所起的作用。
因此,应统一规划,合理安排道路绿化与交通、市政等设施的空间位置,使其各得其所,减少矛盾。
4.植物种植应适地适树
适地适树是指绿化要根据本地区气候、栽植地的小气候和地下环境条件选择适于在该地生长的树木,以利于树木的正常生长发育,抗御自然灾害,保持较稳定的绿化成果。
植物伴生是自然界中乔木、灌木、地被等多种植物相伴生长在一起的现象,形成植物群落景观。
伴生植物生长分布的相互位置与各自的生态习性相适应。
地上部分,植物树冠、茎叶分布的空间与光照、空气温度、湿度要求相一致,各得其所;地下部分,植物根系分布对土壤中营养物质的吸收互不影响。
道路绿化为了使有限的绿地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可以
进行人工植物群落配置,形成多层次植物景观,但要符合植物伴生的生态习性要求。
5. 道路绿化应远近期结合
道路绿化从建设开始到形成较好的绿化效果需十几年的时间。
因此,道路绿化规划设计要有长远观点,绿化树木不应经常更换、移植。
同时,道路绿化建没的近期效果也应重视,使其尽快发挥功能作用。
这就要求道路绿化远近期结合,互不影响。
二、道路绿地布局与景观规划
2.1道路的绿地布局
(1)在道路绿带中,分车绿带所起的隔离防护和美化作用突出,分车带上种植乔木,可以配合行道树,更好地为非机动车道遮荫。
1.5m宽的绿带是种植和养护乔木的最小宽度,故种植乔木的分车绿带的宽度不得小于1.5m。
在
2.5m宽度以上的分车绿带上进行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的复层混交,可以提高隔离防护作用。
主干路交通污染严重,宜采用复层混交的绿化形式,所以主干路上的分车绿带宽度不宜小于 2.5m。
此外,考虑公共交通开辟港湾式停靠站也应有较宽的分车带。
行道树种植和养护管理所需用地的最小宽度为1.5m,因此行道树绿带宽度不应小于1.5m。
(2)主、次干路交通流量大,行人穿越不安全;噪声、废气和尘埃污染严重,不利于身心健康,故不应在主、次干路的中间分车绿带和交通岛上布置开放式绿地。
(3)路侧绿带宜与相邻的道路红线外侧其他绿地相结合。
道路
红线外侧其他绿地是指街旁游园、宅旁绿地、公共建筑前绿地、防护绿地等。
路侧绿带与其他绿地结合,能加强道路绿化效果和绿化景观。
(4)道路两侧环境条件差异较大时,宜将路侧绿带集中布置在条件较好的一侧。
路两侧环境条件差异较大,主要是指如下两个方面:其一,在北方城市的东西向道路的南北两侧光照、温度、风速等条件差异较大,北侧的绿地条件较好;其二,濒临江、河、湖、海的道路,靠近水边一侧有较好的景观条件。
将路侧绿带集中布置在条件较好的一侧,可以有利于植物生长,更好地发挥绿化景观效果及游憩功能。
2.1道路绿化的景观规划
(1)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应确定园林景观路与主干路的绿化景观特色。
园林景观路是道路绿化的重点,主干路是城市道路网的主体,贯穿于整个城市。
因此,应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对园林景观路和主干路的绿化进行整体的景观特色规划。
园林景观路的绿化用地较多,具有较好的绿化条件,应选择观赏价值高的植物,合理配置,以反映城市的绿化特点与绿化水平。
主干路贯穿于整个城市,其绿化既应有一个长期稳定的绿化效果,应形成一种整体的景观基调。
主干路绿地率较高,绿带较多,植物配置要考虑空间层次,色彩搭配,体现城市道路绿化特色。
(2)同一道路的绿化宜有统一的景观风格,不同路段的绿化形式可有所变化。
这样一来道路全程绿化在整体上保持统一协调,提
高道路绿化的艺术水平。
道路全程较长,分布有多个路段,各路段的绿化在保持整体景观统一的前提下,可在形式上有所变化,使其能够更好地结合各路段环境特点,景观上也得以丰富。
(3)同一条路段上分布有多条绿带,各绿带的植物配置相互配合,使道路绿化有层次、有变化、景观丰富,也能较好地发挥绿化的隔离防护作用。
(4)毗邻山、河、湖、海的道路,其绿化应结合自然环境。
城市中绝大部分是建筑物、构筑物林立的人工环境,山、河、湖、海等自然环境在城市中是十分可贵的。
城市道路毗邻自然环境,其绿化应不同于一般道路上的绿化,要结合自然环境,展示出自然风貌。
三、树种和地被植物选择
道路绿化应选择适应道路环境条件、生长稳定、观赏价值高和环境效益好的植物种类。
寒冷积雪地区的城市,分车绿带、行道树绿带种植的乔木,应选择落叶树种。
行道树应选择深根性、分枝点高、冠大荫浓、生长健壮、适应城市道路环境条件,且落果对行人不会造成危害的树种。
花灌木应选择花繁叶茂、花期长、生长健壮和便于管理的树种。
绿篱植物和观叶灌木应选用萌芽力强、枝繁叶密、耐修剪的树种。
地被植物应选择茎叶茂密、生长势强、病虫害少和易管理的木本或草本观叶、观花植物。
其中草坪地被植物尚应选择萌蘖力强、覆盖率高、耐修剪和绿色期长的种类。
结束语
优美的城市环境,宜人的道路绿化是人们对一个城市的第一印
象,它所体现的姿态美、意境美,蕴含着文化与艺术,使人感到亲切、舒适、具有生命力,是自然景观的提炼和再现,是人工艺术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相结合的再创造,是衡量现代化城市精神文明水平的重要的标志。
参考文献
[1]王新民,许艳霞.谈城市园林植物配置[j].河北农业科学,2009,13(5):77 78.
[2]王运鸿.浅谈兰州市城市绿化建设中值得注意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科技纵横,2008,37(5):87—88.
[3]种金花.浅谈城市道路绿化.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