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东财政学院东方学院学籍管理规定(修订)

山东财政学院东方学院学籍管理规定(修订)

山东财政学院东方学院学籍管理规定(修订)鲁财院东方教字[2008]37号为了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和生活秩序,不断提高教育和教学质量,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入学与注册第一条我校按国家招生规定录取的新生,须持《山东财政学院东方学院录取通知书》、高考准考证和学校规定的有关证件,按照规定的日期来校报到,办理入学手续,并按规定缴纳有关费用。

录取通知书、准考证和身份证三证姓名、性别不一致者,不准报到。

如有特殊原因不能按期报到者,必须事先书面向学校招生办公室请假,并附有原单位或所在街道、乡镇证明。

请假须经学校招生办公室批准,方为有效。

假期一般不能超过两周。

未请假或请假逾期者,除因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以外,取消其入学资格。

第二条新生入学后,学校将在三个月内对新生入学资格进行复查。

复查合格并缴清有关费用者,办理注册手续,取得学籍。

复查不合格或不按规定缴纳学费及有关费用者,由学校区别情况予以处理,直至取消入学资格。

复查中,一经查实属有弄虚作假及舞弊者,取消学籍,予以退回,并报请有关部门查究。

第三条经入校体检复查证明患有疾病的新生,经学校指定的二级甲等以上医院诊断不宜在校学习的,由本人申请,教务处审核,报请分管院长批准,可保留入学资格一年。

因病保留入学资格者需回家医疗,其往返路费和医疗费自理,不享受在校学生和休学学生的待遇。

在保留入学资格期内经治疗康复,可于下学年开学前向学生所在系提出书面申请,经二级甲等以上医院诊断证明并经学校指定医院全面体检复查及教务处审查合格,报请分管院长批准后,可重新办理入学手续。

复查不合格或不按规定时间申请办理入学手续者,取消其入学资格。

恢复入学资格的学生应按新编入年级和专业的收费标准向学校缴纳有关费用。

第四条每学期开学时,学生须在学校规定的报到时间到所在系学生工作办公室办理报到手续。

每学年第一学期报到时间,学生凭本人学生证到学校财务处指定地点缴清全学年学费及有关费用后,持缴费清单到学生所在系学生工作办公室办理注册手续,并在学生证注册栏内加盖“注册”章,签署注册时间。

未按学校规定缴纳学费的一律不予注册。

因复学、转学、转专业等原因编入新年级、专业班就读的学生,应按新年级和专业的收费标准缴纳有关费用,凭缴费收据(或免费证明)到所在系学生工作办公室登记注册,否则不予注册。

未经注册者,不能取得学籍。

未取得学籍者,可参加该学年的听课、实验、实习考试等所有教学活动,但其考试成绩和学分不予登记。

休学及其他原因离校的学生,未办理复学手续,学校不予注册。

第五条学生因故不能按期报到注册,须履行请假手续,请假时间原则上不得超过两周。

因伤、病请假,须附二级甲等以上医院诊断证明。

超假者,自假期期满之日起按旷课处理。

学生未经请假或请假未获批准不上课者,自开课之日起按旷课处理。

对未经请假或超假两周不报到注册以及拒不按规定缴费者,按自动退学处理。

各系在学生开学后一周内将注册结果报送教务处,教务处及时公布未注册学生名单,并按有关规定对未注册学生提出处理意见。

学生在校学习最长年限(含休学),可在培养方案规定的学习年限基础上延长 2 年,超过者不予注册。

二、成绩考核与记载第六条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必须参加所修课程及各个教学环节(含军训、学年论文、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等)的考核。

考核一般按百分制给出成绩,60 分(含60 分)以上者为合格,取得相应学分;60 分以下为不合格,不能取得相应学分。

考核成绩及学分均载入学籍档案。

第七条课程成绩考核一般包括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

平时考核包括课外作业、实验、期中考试、小测验、回答问题及出勤等。

期末考核根据各门课程的特点可采取闭卷笔试、开卷笔试、口试、笔试与口试相结合、答辩、操作演示等形式。

实验、实习、操作等实践性课程也可根据平时测验、课内外作业、实习或实验报告评定学生成绩。

对一门课程总成绩的考核,一般按平时考核成绩占30%、期末考核成绩占70%的比例折算。

第八条实践教学环节按各环节计算学分,凡考核成绩达到及格或及格以上者,即获得该环节学分。

实践教学环节在结束时考核。

公益劳动不计学分。

第九条体育课成绩按课内教学、课外锻炼、学生出勤等进行综合评定。

学生因体残、体弱,经本人申请,校医院诊断证明,基础教学部审核同意,教务处批准后,由基础教学部安排保健体育课。

保健体育课的考核,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出勤和掌握课程内容的情况评定成绩,合格者给予学分,并注明“保健体育课”。

第十条考试成绩一经评定,不得随意更改。

如果出现错判、漏判、错登、漏登学生成绩的现象或学生提出成绩复核要求时,必须由任课教师最迟于开学后两周内,写出书面申请,经课程所在系部分管教学主任批准后,由教研室主任指派另外两名教师,取出原始试卷,与评卷教师共同复核。

经复核确认成绩有误,则须三人共同签字,报所在系部分管教学主任批准签字后,连同试卷复印件一并报教务处,经教务处认可后方可予以更正,并在全校公布成绩变更情况,包括学生姓名、原始分数、更改后的分数、更改原因、任课教师姓名、所在教研室及教研室主任姓名、所在系部分管教学主任姓名等,接受学生监督。

所有书面材料及试卷复查情况说明材料由教务处存档。

第十一条本科学生试行学分制,采用平均学分绩点衡量学生的学习质量。

学校可用平均学分绩点作为学生课程学习的综合评价指标。

考核成绩与学分绩点的关系如下:每门课程的绩点=学生该课程考核成绩折算所得绩点×该课程的学分学生的平均学分绩点是学生所修全部课程所得学分绩点之和,除以该生同期修读的学分数。

即:平均学分绩点=Σ(课程绩点×课程学分)÷Σ课程学分第十二条根据校际间协议跨校修读的课程学分,按照学校有关规定,经审核认定后方可替代所在专业培养方案中相应课程的学分。

三、缓考第十三条学生因病或其他原因确实不能参加考试的,必须在考前向所在系提出书面申请(病假须持医院的病假证明),辅导员审核,所在系主管教学主任签字,教务处批准后方可缓考。

凡因急病来不及事先提出申请者,最迟在本门课程考试的次日凭急诊病假证明补办缓考手续。

逾期不办缓考手续者,作旷考处理。

因事一般不准缓考。

课程的缓考,在下学期开学第一周周末进行,按课程所在学期记载成绩、学分。

四、选修、重修和自修第十四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教学方案确定的修读课程、修读时间和顺序选修课程。

学生每学期选修学分的多少,应根据教学方案及本人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确定,一般最多不得超过15 学分。

第十五条必修课考核不及格者,必须重修;选修课不及格者要重新选课。

课程重修应根据教学方案的安排,由学生选择,课程所在系审批。

学生某些课程考核虽已合格,在教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亦可重修(需交重修费),按其中的最高分记载成绩。

学生在最后一学期有个别课程需重修、缓考,而学校无法安排重修的,在毕业前给予一次考试机会。

第十六条考试资格审查不合格而未参加考试者及旷考者,该课程不记录成绩,注明“资格审查不合格”、“旷考”字样;考试作弊者该门课程以零分记,注明“作弊”字样。

被取消考试资格者、旷考者、考试作弊者不得参加补考,需要重修。

第十七条学生应提早完成课程重修,第一次重修必须在下一学年内完成。

实践教学环节成绩不及格者,随下一届学生或由各系在适当时间再安排一次实践,所需费用由学生自理。

第十八条对于学习成绩优秀(已修课程优秀率达70%)的学生,经学生本人申请,任课教师和开课系批准,报教务处备案后,可以自修部分课程。

学生选修课或重修课程与其它课程或教学环节时间冲突时,在征得任课教师同意,开课系批准,报教务处备案后,亦可申请自修其中一门课或冲突部分。

未经批准,自修者不得参加自修课程的考核。

自修者必须认真作读书笔记,按时完成自修课程的作业、实验,方可参加考核。

时事政治学习、生产劳动、军事训练、体育、实验、实习、社会调查、毕业论文以及学校和各系特殊规定的其他课程,不得申请自修。

五、转专业、转学第十九条学生应按招生时录取的专业就学,一般不得转专业。

第二十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准予转专业:1.学生入学后发现有某种疾病或生理缺陷,经学校指定的医疗单位检查证明,不能在原专业学习,但尚能在本校其它专业学习者。

2.经学校认可,学生确有某种特殊困难,不转专业则无法继续学习者。

3.通过转专业选拔考试者。

第二十一条转专业程序:1.因特殊理由要求转专业的学生,向所在系提出转专业申请(附家长意见及要求转专业的说明材料)。

2.经学生所在系系主任审核同意后,将学生填写的转专业申请表及有关材料交拟转入系系主任审批。

3.学生所在系教学秘书将经双方系领导审批后的材料转至教务处,教务处学籍科审核后报教务处处长审批。

经教务处审批同意转专业的,报经学校领导审批后,方可办理转专业相关手续。

如不同意转专业的,则由学籍科及时将材料退回学生所在系。

第二十二条学生可根据规定提出转学要求,但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予考虑:1.新生入学未满一学期者。

2.由招生时所在地的下一批次录取学校转入上一批次学校者。

3.由低学历层次转为高学历层次者。

4.本科三年级(含三年级)以上或专科二年级(含二年级)以上者。

5.招生时确定为定向、委托培养者。

6.应予退学者。

7.无相同或相近专业。

8.无正当理由者(如:家长工作单位的变换、家庭地址的变更等)。

第二十三条转学程序:(一)学生转学,必须提供以下材料(简称转学材料):1.省招生办盖章的录取新生简明登记表。

2.学生高考电子档案。

3.学生高考及近期体检表。

4.学生本人申请及所在学院(系)和学校意见。

5.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情况材料。

6.在大学学习期间的各科学习成绩。

7.因疾病或生理缺陷转学的还须另附医院证明。

(二)学生在山东省内高校的转学手续,按下列程序办理:1.学生申请转到山东省内其他高校,学生应首先向所在系申请,所在系系主任同意后,将学生申请表及所在系意见送教务处审查,报分管院长批准。

2.若不同意接收拟转入本校的学生,教务处复函说明;若同意接收,教务处须以学校名义行文请示山东省教育厅,请示须附上齐全的转学材料。

3.将拟转学学生的情况报山东省教育厅审查。

(三)高校学生跨省转学(包括转出和转入),须有两省(直辖市、自治区)四方(双方学校及其所在省高教主管部门)的意见,并按下列程序办理:1.学生向所在系(二级学院)提出书面转学申请,申明转学理由及拟转入学校和专业,所在系主任(二级学院院长)签署意见,同意后送教务处审核签字,报分管院长批准。

2.教务处向本省(直辖市、自治区)高教主管部门请示。

3.接收学校若同意接收转学,则报请所在省(直辖市、自治区)高教主管部门审批,经批准后,学生方可办理正式手续。

批准文件同时抄送转出省(直辖市、自治区)高教主管部门、转出学校及两地公安部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