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言语理解与表达技巧总结1

言语理解与表达技巧总结1

★针对性的对付考题
不管题目多复杂,多变态,我们都需要有针对性的意识去对付,而不是傻乎乎的去看题,分析,排除错误答案,纠结,然后不知道选什么,最后蒙一个,结果还是错的。

这简直是浪费时间。

要想针对,首先要知道言语理解题分成那几类。

大概可以分成以下四类:概括题,主旨题,意图推断题和细节判断题。

a概括内容题,就是主要内容(突出重点,兼顾全面)
b主旨题,就是中心思想(突出重点)
c细节判断题,考察是不是细心,在很大程度上细节题是杀时间或者提高难度用的。

d意图推断题,纯粹考察的是你对于片段和篇章的文学逻辑方面的认识。

然后我们再归纳一下每种类型的基本提问方式:
概括题的基本提问方式: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这段话(想表述)的主要内容是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
这段文字主要体现了
主旨题的基本提问方式:
这段文章的主旨是(对这段文章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主要说明的是)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主要强调的是)
这段话主要支持的观点是(主要告诉我们的是,主要论述的是)
这段话直接支持的观点是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意图推断题的基本提问方式:
作者接下来要说的是(作者的观点可能是)
由这段文字可以推出
接下来最有可能介绍的是
这篇文章可能是说
细节判断题的基本提问方式:
以下说法正确(不正确)的是
文中加横线(加点)的部分指代的是
以下说法符合文意(不符合文意)的是
★先看提问方式,在看题干,针对提问找出此题的突破口
有了这个意识,我们就能很清晰的对各种提问方式进行深入的思考,结合我们本身的阅读能力和一些排除技巧,灵活运用。

也许你会发现:言语理解不再神秘。

关于阅读能力,需要注意:
1.认真分析片段中各个分句的逻辑关系。

注意寻找中心句和关键词(这对于你准确理解作者的意思有很大帮助);
3.注意特殊标点的运用(例如逗号,一般是并列句的特征;例如破折号---,基本就是说明观点的;例如引号“”,基本就是表示否定的;例如感叹号!,基本就是表明情感的;)。

一.概括题
A.我们在做概括题时必须要遵守以下的准则:
1.注意提炼段落主语和段落宾语。

防止主语的偷换。

给你一个段落,那么这个段落主要讲的是什么?这就是主语了。

对于这个主语,段落里是说它的作用,还是好处,还是坏处,或者其它别的什么东西?这些就是宾语了。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但凡缺乏段落主语和段落宾语的答案,都是错误的。

这是必须遵守的原则。

2.和原文某句话基本一样的答案不选。

这个规律是绝大多数的,不是绝对的。

因为有的时候作者为了强调某个东西,会在文章中反复说明。

但是,这种情况毕竟非常少见,因此,还是要作为一个准则来把握。

它的适用率为90%。

3.明显不全的选项不选。

哪怕你认为四个选项中就这一个没问题,但是这个选项只说了文字中的某几句话,没有涵盖整个段落,也不能选。

这是必须遵守的原则。

4.推论不选。

哪怕这个推论是明显正确的,也不能选。

除非你确定另外三个选项都有极其明显的错误。

一般情况下概括题不容许有推论。

B.我们看下概括题的提问所对应的隐形意思
1.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突出最准确,注意主语,全面,这些是考点。

2.这段话(想表述)的主要内容是。

这个提问方式就很微妙了。

基本上,这种题目的正确答案在原文中都有或隐或现的表达,不然,命题者一定会用“最准确”这三个字的。

3.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

介绍,一定是说明性质的,所以,正确答案一定是个事物。

当然了,很可能这个段落的出处是一个说明文。

这个事物肯定有一定的属性。

因此,正确答案一定是这样的格式:某个事物有某种属性。

4.这段文字主要体现了。

体现什么呢?不是事物,而是事物的优缺点;不是人物,而是人物的观点;不是时代,而是时代的特征。

二.主旨题(中心思想------同义转换)
解题技巧:
1.选项必须有一定的思想性,不能单纯就事论事,里面的事例只是个例证。

2.原文中出现的不选。

作者要论证一个观点,肯定是先提出来,再用后面的段落去论述。

3.关联词语的运用;递进之后是重点,因果复句后句是重点,转折之后是重点。

4.首尾句原则:文章的前半句或者后半句比较重要,可能会出现观点。

三.意图推断题
1.提问方式:这段文字意在表明;想表达的是;告诉我们的是;
2.做题方法:把握作者说话的目的和意图,和原文有关
3.通常评论性的贴近社会现实的文章,其正确的都是呼吁的。

四.细节判断题
1.提问方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不正确的是?(做题时候画出来,免得选错)
2.做题方法:一一对应原则
a时态对应:已经发生的;正在发生的;将要发生的(时态是严重的错误,出现的话一定不能选)
b数量原则:较多量;较少量;中间量
c逻辑关系:充分必要条件的倒置;因果关系的倒置
e语态偷换:确定性表达和不确定性表述的偷换(常见说明文,科技文等不熟悉的领域)如原文:可能。

选项中去掉了可能。

★结尾
1.注意观察和思考提问方式。

这是解决言语理解难题的核心,也是命题者对于你快速选择正确答案的提示,更是设置陷阱的绝佳地点。

2.言语理解也需要朗读:很绕口或者不明白的时候大声朗读几遍,注意语调和一些关键表示意图的词,读两遍就能揣摩出作者的倾向和意图了。

3.言语理解也需要代入法。

把自己认为的正确选项带入原文去用语感得到结论。

4.平时练习的时候不要光顾着选出正确答案就算了。

多思考一下错误选项是怎么来的,多揣摩一下命题者设置错误选项和干扰选项的思路,这样才会有所进步。

想针对考题,就一定要把自己放到命题者的位置去思考。

完全被动的应考,答题,效果可能不会好。

5.没有任何方法或者说任何方法体系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

即使你掌握了所有的诀窍,争议题和难题仍然会不断出现。

这些方法和诀窍未必能够让你得到正确答案,但是一定可以帮助你有效的排除2个错误答案。

不要犹豫,剩下的就是RP 问题了。

6.记得给数学和资料分析挪点时间出来,这些没争议的题,作对了就是铁板上钉钉子的拿分数。

7.由简到难,系统复习,才能不盲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