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边城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了解沈从文描绘的湘西风土人情。
2.分析人物形象,体味淳厚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二、能力培养目标1.能依据人物对话来分析人物性格和人物的内心世界。
2.鉴赏细腻生动的心理刻画和富有诗情画意的环境描写,体会沈从文小说的表达特点。
三、德育渗透目标通过对作品情节和人物的分析理解,培养健康淳朴的思想情操。
四、美育渗透目标走进作者构筑的善与美的理想世界,领略田园牧歌的情调,体会作品中描绘的人情、人性之美。
学法指导沈从文有“文体作家”的称誉,他创造了一种诗体的散文化小说,他对美有一种特殊的敏感,永远以一个艺术家的感情去接近人生,永不厌倦地去“看”一切,他把对于故土山水人情的眷恋之情,极含蓄地隐伏在场景的铺排和细节的描写中。
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品味小说的语言,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老船夫年逾古稀,忠于职守,安于清贫,乐善好施,他以慈爱之心抚养翠翠,为她的婚事操碎了心,翠翠是在外祖父的爱抚和自然的哺育下成长起来的山村少女,得山川之灵气,娇羞可爱,美丽淳朴。
小说中那些三言两语的简短对话和景物描写,是我们要仔细品味的内容。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一、重点、难点《边城》全文共21章,本文选出其中的第13至第15章。
课文集中描写了翠翠朦朦胧胧的爱情和由此而起的薄薄的凄凉。
文章有一种淡淡的欢乐和淡淡的哀愁,有田园牧歌的情调。
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和细致含蓄的心理刻画,是本文的重、难点。
二、解决办法1.鼓励学生阅读小说全文,至少要对小说故事梗概有较清楚的了解。
2.抓关键,设疑讨论。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教师把《边城》全文的主要内容以补充材料的形式印发给学生,要求学生预习课文,做到大体上了解全文的面貌。
并认真思考课后“练习一”提出的问题。
对课文后“练习一”应强调“爱”这个字眼,要求学生注意课文从哪些方面写出了翠翠和爷爷相互之间的爱。
一边读一边划出文中集中描写环境的文句或段落,边诵读边体会其意境和作用;找出文中表现翠翠心理的文句甚至文段,揣摩其含而不露的特点,并分析这些心理描写对塑造翠翠这个人物和表现小说主题的作用。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通过反复诵读,感受沈从文小说的文字之美,进而体味其所营造的意境美和小说中层现的人性美。
二、整体感知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省凤凰县(今属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
他是一个多产作家,仅文学著作就有三十多种。
主要有短篇小说集《蜜柑》、《雨后及其他》、《八骏图》、《月下小景》等,中篇小说《边城》,长篇小说《长河》、《阿丽思中国游记》等。
沈从文的小说取材范围很广,而最有特色的作品,则是反映湘黔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的风土民情。
作者说:“笔下涉及社会面比较广阔,最亲切熟悉的,或许还是我的家乡和一条延长千里的沅水,及各个支流县分乡村的人事,这地方的人民爱恶哀乐、生活感情的式样,都各有鲜明特征。
”他善于以清新、优美的文笔抒写青年男女的细致感情,以写人性美人情美为创作的极致,其主要作品均以家乡沅水流域的风土人情为背景,反映了旧中国社会特殊的一角。
写于一九三四年的中篇小说《边城》就是这类题材的代表作。
小说叙述了一个美丽感人的爱情故事,小说里只有平凡的人、平凡的梦和平凡的坎坷,几十年来深受读者的喜爱,其魅力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它是一幅充满浓郁乡风乡情的风俗画卷;第二,它是一首人性美、人情美的赞歌;第三,它是一曲富有神韵的“爱”与“善”的挽歌。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人物可爱,是沈先生小说的一大特征。
他所有的人物全都可爱善良,可又为什么能从中感到悲哀的分量呢?请读课文。
2.检查预习情况,请学生读书中描写环境的语句或语段。
并与学生共同研讨:这些景物描写有何共同特点?又有什么作用?文中集中写景的共有4处。
它们都是夜景,而且都有着温柔、美丽和平静的特点。
这些描写既为文中人物的活动提供了一个真实可感的环境,又使得人物的活动和美丽、平静甚至于有些单调的景物和谐地融为一体,为翠翠性格的形成做了一个最好的诠释。
另外,这些景物都是冷色调的,字里行间都透出一种淡淡的哀伤,较好地烘托了气氛。
3。
理清小说的情节,主要抓住翠翠心理,理解课文。
翠翠心中的凄凉——翠翠的父亲、母亲——翠翠的梦——爷爷上城——爷孙谈“唱歌”——翠翠爱听“歌”。
《边城》的情节虽很明快,但因为课文节选部分矛盾并不激烈,所以不需要严格按情节结构去分出什么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关键要善于捕捉翠翠的心理变化。
(1)翠翠为何要“胡思乱想”?请从课文中画出相关语句,并谈谈你的感受。
答:“翠翠在成熟中的生命……忍受不住”。
翠翠长大了,她觉得眼下的生活太平凡、太单调,她向往一种新的但又说不清的生活。
她要坐船离开,让爷爷到处找她,但她又不能预见这种改变将会给她带来什么,所以她又被自己的这些“胡思乱想”吓怕了。
正是因为这种心理上的矛盾,所以她才会哭,才会觉得“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
(2)翠翠的“梦”,有什么深刻含义?祖父又为什么“不告给翠翠昨晚上的事实”?喝着沅水、听着情歌长大的多情的翠翠,在听完爷爷讲的父母亲的故事以后,肯定想到了自己的将来。
她像自己的母亲一样,爱听又软又缠绵的情歌,也愿意为了这歌声飞到悬崖半腰,在她身上,有着跟母亲一样的浪漫思想和强硬性格。
祖父不告诉翠翠事实,是因为祖父尚未弄清歌声究竟是不是大老的;另外,还可能因为关爱翠翠,怕女儿的悲剧会在翠翠身上重演。
(3)“翠翠不敢生祖父的气”,这句话该如何理解?她可能生谁的气呢?翠翠对爷爷明知自己心思还要追问自己选大老还是二老,很不满。
但她明白爷爷是一番好心,希望自己忘记二老,答应大老的提亲。
可感情不是买卖,翠翠实在不愿意做违心的选择,她面对百般疼爱自己的祖父,“不敢生气”,只能勉强笑着。
她可能气二老不和自己一样对爱情执著,不再坚持唱歌示爱;也可能气自己,明知有王团总想把女儿许配给二老,还心存幻想,气自己不能和王团总之千金平等竞争。
(4)翠翠开始问爷爷“我万一跑了呢”,到后来她又问爷爷“爷爷,我一定不走,可是,你会不会走”,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问爷爷“我万一跑了呢”是试探,也是翠翠与生俱来的善的流露。
为追求自己的幸福,她想离开,但她又不能像母亲那样狠心地抛下祖父不管,毕竟祖父年事已高。
也正是因为这“善”,更加上对自己与二老的爱感到渺茫,所以她决定不走。
甚至于可能为了成全二老与王家千金的“美满婚姻”,她决意永远陪着爷爷。
但想到爷爷百年之后的孤独,她心存恐惧。
4.重点鉴赏。
(1)淳厚的人性美、人情美。
小说节选部分主要描写湘西边城相依为命的祖孙两人,展示普通生活中普通人的爱,表现作者理想中淳厚自然的人性美、人情美,“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
翠翠是一个美丽纯真、温顺可爱的山城少女。
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摹少女隐秘的内心世界,表现翠翠对祖父深切的爱和对爱情的朦胧的向往。
翠翠的母亲同一个军人秘密恋爱并怀孕,远走不成,双双自杀殉情。
翠翠由爷爷抚养长大,对相依为命的爷爷,她充满强烈的依恋。
内心躁动不安、孤单落寞时,她渴望爷爷能在她身边,让她的心灵有所依傍;爷爷兴致好时,她爱傍在爷爷身边,听爷爷述说故事、吹曲子、唱歌。
祖孙分离的情景,即使是出于她恶作剧的想象,也会让她一颗“小小心子”“跳跃不已”。
翠翠已是13岁的少女,朦胧的爱情已开始萌动。
她的心事变得复杂,她的梦境因为有了傩送的情歌而变得“顶美顶甜”,沉醉在甜蜜的爱情中。
妈妈凄美的爱情故事让她心驰神往。
她不能也无法告诉爷爷自己内心深处的感情向往,而“心里却当真愿意听一个人来唱歌”,“她似乎为了等着这样的歌声,沉默了许久”。
翠翠的爱情经历中的感情体验、行为举措,生动展示出少女天真、纯洁的微妙的内心世界,给人以美的享受。
翠翠是人之子,更是大自然的女儿,淳厚的风土人情和清风、丽日、青山、绿水一起陶冶了她,给了她一副水晶般清澈透明的性格。
在翠翠这一形象身上,作者淡化了社会现实的黑暗与痛苦,着意表现一种理想化的古朴、淳厚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撑渡船的爷爷勤劳、善良、纯朴。
外孙女翠翠是他生命的重要部分,寄托着他所有的亲情。
小说着力刻画了老人对外孙女的爱。
他企盼翠翠享受爱情的幸福,能有一个美丽的归宿。
他暗中操心翠翠的婚事。
得知天保和傩送兄弟两人同时爱上了翠翠,天保在爱情“文明决斗”失败后驾油船远走辰州,老人心情沉重。
他既对翠翠与傩送二老的恋情抱着很大的希望,又怕翠翠在爱二老的道路上,不是那位有陪嫁磨坊的中寨团总之女的对手,因而怀着隐忧。
老人身上极为自然地融会着淳厚、善良、慈爱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2)富有诗情画意的环境描写。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不仅为我们展示出一幅幅湘西边陲特有的清新秀丽的自然风光,更重要的是在于烘托了人物的心理活动,使人物的情感沉浸在富有诗情画意的氛围中。
在作者笔下,啼声婉啭的虫声、繁密的蒿草、美丽的黄昏、如银的月色、肥大的虎耳草……其景如画,美不胜收。
这些又都随着人物感情世界的波动而自然展开。
或是以黄昏的温柔、美丽和平静,反衬翠翠爱情初萌时内心的躁动、落寞、薄薄的凄凉;或是以柔和的月光、溪面浮着的一层薄薄的白雾、虫的清音复奏,烘托翠翠对傩送情歌的热切期待,以及少女爱情的纯洁和朦胧。
美景与人物心境密切联系。
最精彩的当是爷爷同翠翠讲述翠翠母亲的故事时:“翠翠抱膝坐在月光下,傍着祖父身边,问了许多关于那个可怜母亲的故事。
间或吁一口气,似乎心中压上了些分量沉重的东西,想挪移得这一点,才吁着这种气,可是却无从把那种东西挪开。
”“月光如银子,无处不可照及,山上竹篁在月光下变成一片黑色。
身边草丛中虫声繁密如落雨。
间或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忽然会有一只黄莺‘[口落] [口落] [口落] [口落]嘘!’啭着它的喉咙,不久之间,这小鸟儿又好像明白这是半夜,不应当那么吵闹,便仍然闭着那小小眼儿安睡了。
”月光是如此静谧、安详,犹如明丽纯静、纤尘不染的童话世界。
翠翠母亲为爱殉情的故事,在这种氛围的浸润中,更显其热烈、执著与浪漫。
总结、扩展作品中的人物虽说全都善良,本身却含有悲剧的成分。
像翠翠为爷爷牺牲自我,唯其善良,我们才更易感到悲哀的分量。
这一切,作者全叫读者自己去感受,绝不破口道出;所以,我们要反复诵读,细细品味。
布置作业以“‘成人之美’和‘自我牺牲”’为题,写一篇小作文。
附:板书设计翠翠美丽多情成大老关天真可爱体全豪放豁达深感内疚爱爷爷贴弟二老安于清贫弟仪表出众忠于职守人性美:为成人之美,均牺牲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