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初中地理读图研究小课题申报表(钟晓龙)
初中地理读图研究小课题申报表(钟晓龙)
研究阶段:先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已经具备了哪些读图方法,还有哪些方法需
要掌握,然后找出解决对策,有针对性的进行培养。(2014年2—4月,分年级实施探究,完成课题研究前期、中期过程性材料,积累资料,形成小策略)
总结阶段:结题(2014年5月初,论文、课件整理,完成结题报告,形成成果材料,提交学校)
学校
意见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2、在学完“等高线地形图”一节后,可出示一张等高线地形图,让学生通过所学知识在图中标出爬山的路线、攀岩的路线、野炊的地点和可能形成山洪的地方,学生兴致会很高涨。
3、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郊游,观察山川地貌取得感性认识,促使学生把地理事物和地图描述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到地图对我们每个人都是很有用的,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有利工具,也是学习地理知识的得力助手。兴趣的源泉在于知识的运用,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感。把所学知识成功的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使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兴趣十足。
2、重点观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读出图中的重点与关键点,并把它牢记,这些关键点,往往成为今后读图析图的“切入点”。
3、对比识记。某些地图有着明显的相似性,如曲线图、折线图、柱状图等统计图,因此教学过程中,要把它们有机地联系起来,让学生作比较,“同中求异、异中寻同”,归纳出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从而使学生掌握同类图的判读方法。
地图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它表达了丰富的地理信息,引导学生思考各种信息的相互关系,以提高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世界人口分布特点”时可让学生先观察《世界人口分布图》,同学们很易看出:亚洲东部、南部,欧洲,北美洲东部地区人口稠密。为什么这些地区人口稠密呢?这时先提出人的生活工作受哪些环境因素影响大?同学们各抒己见,但总结起来不外乎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这时可让学生回顾五带分布图,得出人口稠密区大部分位于北温带,一部分位于热带。回顾地形图观察出大部分位于平原广阔的近海地区。也可与耕地分布图比较,得出人口稠密区也是耕地的主要分布区。各要素明了后再综合总结不难得出:人口稠密区是自然条件较好的温暖湿润的平原地区。
本课
题研
究的
主要
内容
1、激发学生对地图的兴趣。
2、培养学生读地图的习惯。
3、教会学生阅读地图的方法。
4、提高学生读地图和分析地图的能力。
重点是研究采用哪些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本课
题研
究计
划采
取的
措施
(详细说明课题计划采取措施的对象、内容、方法、步骤等,如:研究的范围,从什么角度切入,计划怎样操作,记录方式等。)
6、简图绘制。引导学生绘制有关地图是提高学生识图、析图能力的有效方法。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鼓励、指导学生绘制有关简图,如世界海陆分布略图、山河分布示意图、等高线图、统计图等。学生通过亲自动手绘制简图,能加深对所绘图中地理知识的理解,对掌握一些绘图的基本技能也很有实践价值。
五、引导学生利用地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在学生初学地理时,要放慢讲课的速度,每一个知识点都落实到地图上,通过反复找反复看,逐渐使学生明白学习地理是离不开地图的。
二、努力激发学生观察地图的兴趣性。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发展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老师要努力让学生喜爱地图,对地图产生兴趣。做法:
1、适时提出一些能激发学生阅读地图兴趣的问题。如在第一堂地理课时,让学生看地图册找出:亚洲在东西半球中的哪个半球,中国在亚洲的哪一部分,中国的形状象什么,是否能够找出我们的家乡。这些简单的查阅,拉近了地理课堂与生活的距离,意在引起同学们阅读地图的兴趣。
4、点面结合。有些图必须从点(港口、矿产地、城市、山脉、河流、铁路线等)、面(国家、省区、自然带等)之间的相对位置来帮助记忆和判读。
5、地图填注。让学生在地理填充图上填注城市、河流、山脉、矿产、铁路等名称,是提高学生读图、填图能力的良好方法,不仅可帮助学生记忆地理分布知识,而且还能帮助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培养学生自觉阅读地图的习惯。古人用“左书右图”来说明学习地理离不开地图。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地图就是学习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书,就像学语文离不开字典一样,学习的时候要随时放在身边,以便随时查阅。做法:课堂上、复习预习时,要求学生左边放图,右边放。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形的轮廓、形状,看看是否有明显好记的特征,再根据观察出的形状特征把图形记住。如黄河的干流形状象汉字“几”字、意大利的轮廓象长筒靴……,这些方法能帮学生轻松地判读出有关图形,从而为进一步解答有关问题奠定良好基础。
又如:在学习大洲知识时,利用魏格纳通过观察地图,发现各大洲形状特点从而得到启发,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例子,鼓励学生认真观察地图,深入思维,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为解决问题而努力学习。
研究
的阶
段及
完成
时间
准备阶段:制定研究计划,设计研究方案,搜集关于培养学生读图方法的文献资料(2014年2月初形成课题方案)。
教会学生读图、用图,学会分析地图中隐含的地理要素,是新课标“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最直接反映,,它贯穿于整个初中地理教学。因此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是每个地理教师都应重点研发的课题。
一、教师要充分认识学生初步利用地图的困难性。做法:
1、在教室墙壁上悬挂《地形图》和《政区图》,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近地图认识地图。
青神县实验初级中学校小课题申报表
课题
名称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读图方法研究
课题
负责人
姓名
性别
教龄
职称
任教学科
联系电话
钟晓龙
男
27
中高
初中地理
课
题
组
成
员
姓名
性别
教龄
职称
任教学科
任教年级
李进
男
27
中一
初中地理
八年级
罗臻
女
13
中二
初中地理
七年级
教育
教学
中遇
到的
问题
困惑
回顾自己初中学地理的感受和看现在初中生学地理的现状,不免感叹:地理难学,难学地理。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学生头脑里没装有地图。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学习地理是抛开地图,死记硬背的,学习吃力;还有就是一部分学生读图能力较差,学过的图会读,没学的不会读。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没有很好的重视地图的应用,重文字讲述轻读图析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