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学开题报告

中药学开题报告

项目编号:甘肃中医学院药学系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书课题名称兰州苦水玫瑰对小鼠心肌缺血的影响专业年级中药学2010级课题组人员:陈美君指导教师:黄世佐起止时间: 2014年3月—4月甘肃中医学院药学系二○一一年编制一、课题基本情况四、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篇二:中药学毕业生开题报告及综述doc 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课题名称:玉竹质量控制的方法学研究学生姓名: xxxxxxxxxxxxxxx学号:指导教师:所在学院:药学院 xxxxxxxxx 专业名称:中药资源与开发 x 实习单位:xxxxxxxxxx大学药学院 2011年3月15日说明1.根据教育部对毕业设计(论文)的评估标准,学生必须撰写《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由指导教师签署意见、教研室或实习单位审查,学院教学院长批准后实施。

2.开题报告是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学生应当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开题报告不合格者不得参加答辩。

3.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逐条认真填写。

其中的文字表达要明确、严谨,语言通顺,外来语要同时用原文和中文表达。

第一次出现缩写词,须注出全称。

4.本报告中,由学生本人撰写的对课题和研究工作的分析及描述,应不少于2000字,没有经过整理归纳,缺乏个人见解仅仅从网上下载材料拼凑而成的开题报告按不合格论。

5.开题报告检查原则上在毕业实习开始后8周内完成,各教研室或实习单位完成毕业设计开题检查后,应写一份开题情况总结报告报药学院。

南京中医药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篇三:中药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表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表篇四:中医论文开题报告湖北中医药大学2013级硕士生开题报告百合知母汤抗抑郁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的机制研究研究生姓名:*** 导师姓名、职称:**** 教授学科专业:基础医学院研究方向:方剂的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2015年4月目录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3)1、研究目的 (3)2、研究意义 (3)二、研究现状 (3)1、百合病的研究现状 (3)2、抑郁症的研究现状 (4)3、百合知母汤的研究现状 (6)三、研究思路与立题依据 (6)1、研究思路 (6)2、立题依据 (7)四、研究内容及目标 (7)五、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7)六、研究方案 (8)1、实验动物 (8)2、药物制备 (8)3、cums抑郁症模型大鼠制备 (8)4、行为学指标的测量 (9)5、尼氏染色 (10)6、生化指标的检测 (10)七、技术路线图 (12)八、可行性分析 (12)九、课题创新性 (13)十、预期结果 (13)十一、课题经费预算 (13)参考文献 (14)一研究目的与意义1.研究目的百合病最早见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属中医情志病范畴。

《金匮﹒百合狐惑阴属阳毒病证治》篇将“百合病”描述为:“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然,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

”从百合病的临床表现看,与抑郁症的诊断标准有较多的相似之处。

所以现代不少医家都将中医的百合病归属于抑郁症[1,2,3]。

百合知母汤为治疗百合病的经典方药之一,由百合和知母两味药组成。

百合宁心安神,润肺止咳;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百合甘寒清润而不腻,知母苦寒降火而不燥。

百合偏于补,知母偏于泻。

二药伍用,一润一清,一补一泻,共奏润肺清热,宁心安神之效。

主治阴虚或温热病后余热末清,以致头昏、心烦不安、失眠等症以及情志不遂,以致精神恍惚、不能自制等症。

故本课题旨在通过体动物实验揭示百合知母汤抗抑郁可能的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

2.研究意义抑郁症是常见的危害人类身心健康一类精神疾病,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在who的一项流行病学调査中发现全世界约有10%-20%的人一生中曾有过抑郁体验[4]。

随着现代社会的生活压力逐渐增高、工作节奏加快,人们处于应激状态中的机会增多,抑郁症的发病率更逐年上升[5,6],越来越多的患者正遭受抑郁症的折磨,给家庭及社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负担。

因此,加强抑郁症的防治,寻找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意义。

抑郁症发病机制复杂,诱因繁多,针对某一单一环节的药物难以取得满意的疗效,许多抗抑郁西药存在抗抑郁谱窄、起效慢、药价高、依从性差、副作用大及易复发等不足[7]。

传统的中医学中蕴含着丰富的心身医学思想,其“形神合一论”,“天人合一论”就包含了广义的心身医学思想。

因此国内外越来越重视传统中草药及复方抗抑郁的研究,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实验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且实验研究成果在临床运用中也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为中医学和现代心身医学的融合、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中医心身医学研究工作逐渐起步,心身医学的中医药防治研究工作在病因病机及临床诊断方面也取得一定的进展[8]。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抗抑郁药物抗抑郁作用机制已由细胞外单胺递质途径,逐步转向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而目前针对百合知母汤抗抑郁作用机制的研篇五:开题报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含文献综述)( 2012 届)题目:黄秋葵不同部位总黄酮和学生姓名姚建平学号 200816010227 专业班级中药学082 学院名称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指导教师袁珂2011年12 月21日1. 研究目的与意义:黄秋葵(abelmoschus esculentus(l.)moench)是锦葵科(malvaceae)秋葵属(abelmoschus)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非洲热带地区,20世纪90年代初引入我国内陆,现在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黄秋葵以嫩果供食用,既是营养丰富的鲜美蔬菜,又有药用保健效果。

黄秋葵具有健胃保肝、抗疲劳、减少肺损伤、提高机体免疫力、利尿、抗癌、增强血管扩张力、保护心脏等功能。

据文献报道,从黄秋葵的花、种子等中分离得到的化学成分主要有氨基酸,咖啡碱,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糖类,脂肪酸,黄酮和挥发性成分等。

但目前国内外有关黄秋葵的化学成分尚缺乏系统研究,为了了解其药理作用的物质基础,所以我采用酶标仪测定黄秋葵叶、叶柄、花、种子(成熟)、种皮五个不同部位乙醇提取物和黄秋葵叶水部位经过大孔树脂洗脱后水,10%甲醇,30%甲醇,70%甲醇,甲醇五个部位总黄酮,总酚酸含量,同时利用超声辅助提取黄秋葵叶中总黄酮,以正交试验设计对其提取工艺进行优化,为锦葵科植物的开发应用和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2.1 化学成分:据贾陆等对黄秋葵种子的石油醚部位研究得到并确定了其l2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9 ,19.23 (z )一环阿尔廷烯一3 ,25一二醇 (1) 、麦角甾.7 ,22.二烯.3i8 ,5 ,一三醇(2 ) 、5 ,6 一环氧麦角甾一8 (14 ) ,22一二烯一3 ,7 -二醇 (3 ) 、5 , 8 一过氧麦甾.22.烯一3 一醇 (4 ) 、豆甾一5一烯一3 ,7 一二 (5) 、豆甾.5 ,22一二烯一3 ,7 .二醇(6 )、豆甾_4一烯一 3 , -二醇(7 ) 、豆甾_4 ,22-二烯一3卢, -二醇(8 )、豆甾一4一烯.3 ,6.二酮 (9 ) 、豆甾4 .烯.3.酮(10 )、.谷甾醇(11)、3.胡萝卜苷(12 )。

其中化合物 1 ~10 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也为首次从秋葵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2.2 黄秋葵的应用价值2..2.1食用价值和保健功效据测定 ,100 g 黄秋葵可食部分干物质含粗蛋白质 21.43 g 、粗脂肪 2. 47 g 、可溶性糖 17. 34 g 、纤维素 9. 42 g 、钙 0. 67 g 、磷 0. 56g 、铁 0. 8 mg 、vc 29. 95 mg , 以及钾、锌、锰等。

采收期是影响黄秋葵嫩荚食用品质的重要因素 ,根据 culpepper 和 moon 的研究,黄秋葵的荚果在花后第 4 天已可食用 ,品质继续增加至第 6 天 ,然后开始慢慢下降 ,至 10 或 12 d 后荚果己纤维化而不堪食用。

singh 等对花后 3~10 d 的黄秋葵荚果理化成分的分析也表明 , 第 6 天的果实最适宜采收。

国内一般也以 10 cm 左右荚果为适宜采收长度。

lawford 和 luther 的研究结果表明 ,黄秋葵中提取的粘性物质的 1 %的溶胶 p h 值6. 9~7. 5 ,黄秋葵的粘性物质的粘性高于葫芦巴 ( trigonella foenun ~ kraecum l . ) 、锦葵( malva sylvestris l . ) 和芋头 ( colocasia es2 culenta schott . ) 。

黄秋葵和锦葵的粘性物质是包含大量灰分的酸性多糖 ,这些多糖被证明具有保健作用。

氨基酸分析结果表明 ,黄秋葵种子是潜在的高蛋白源 ,含有高水平的赖氨酸 ,可作为主要膳食结构为谷类食品的有益补充。

氨基酸分析表明 ,黄秋葵种子里的油类类似于其他十八烯酸 , 常规脂肪酸含量较低。

因此 ,丰富的营养、甜美的口味及其保健作用使黄秋葵成为非洲和欧美的流行食物。

2.2.2显著的药用疗效中国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已有对黄秋葵的记载。

黄秋葵根、茎、花、种子等均可入药 , 其性味甘、寒滑 ,入心、肺、肾、胃、肝及膀胱 ,可治脾虚乏力、肠燥便秘及恶疮、痈疖等病症。

其根利水消肿 , 治淋病、乳汁不通 ;散瘀解毒 ,治痈疮、腮腺炎、疳疔痔疮 ; 清肺止咳 ,治肺热咳嗽。

种子补脾健胃 ,治消化不良、不思饮食 ; 活血续骨 ,治跌打损伤、骨折。

2.2.3观赏价值较高黄秋葵生长势强 ,茎粗壮 ,紫红色或绿色 ;叶大 ,掌状 ,淡绿色 ,叶脉有紫红色者 ; 花大而艳丽 ,着生于叶腋 ,节节开花 ,冠黄心紫 ,花期较长 ,晨开午闭 ; 蒴果圆锥形 , 羊角状 ,有具棱者 ,绿色或紫红色。

由茎、叶、花和果实组成的株体挺拔俊秀、清晰优美 ,无论在园林、庭院或是在花坛四周 ,还是在路旁、池边 ,均可做绿化、美化材料。

我国古代种植黄秋葵的主要目的是食其叶 ,到唐、宋以后 , 由于蔬菜品种日益增多 ,加之黄秋葵的叶片口感不好 ,而其花却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故而逐步迈进花圃。

2.2.4其他经济价值黄秋葵种子不仅含有较多的铁、钾、钙、锰等矿物质元素 ,而且可提供油脂和蛋白质 ,其含油率高达20 % ,可收取成熟种子榨油。

将成熟的种子炒熟磨成粉 ,可做咖啡的添加剂或代替咖啡饮用。

另外核黄秋葵茎秆内丰富的纤维也有较高利用价值 ,可以用于造纸。

3 主要内容和方案:1)、采用芦丁和没食子酸为对照品,通过紫外法对黄秋葵不同部位提取物进行总黄酮及总酚酸的含量测定;2)、采用l9(34)正交试验,以黄秋葵叶中总黄酮含量为考察指标;3)、考察提取时间、乙醇体积分数、溶剂用量(倍)和提取次数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2. 预期成果和创新点:对黄秋葵进行化学成分的系统提取分离,采采用酶标仪测定黄秋葵叶、叶柄、花、种子(成熟)、种皮五个不同部位乙醇提取物和黄秋葵叶水部位经过大孔树脂洗脱后水,10%甲醇,30%甲醇,70%甲醇,甲醇五个部位总黄酮,总酚酸含量,同时利用超声辅助提取黄秋葵叶中总黄酮,以正交试验设计对其提取工艺进行优化,为锦葵科植物的开发应用和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