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大数据的智能运维管理系统研究与实现

基于大数据的智能运维管理系统研究与实现

基于大数据的智能运维管理系统研究与实现花爱(普夭信息工程设计服务有限公司,北京100088)摘要:随着企业r r架构的不断扩展,服务器、存储设备的数量越来越多,网络也变得更加复杂,特别是分支机构众多的大 型企业或垂直层级较多的政府单位,这种情况更加突出明显。

为了保障良好的用户体验和数据时效性,运维工作变得越 来越艰巨。

虽然运维工作已经借助相应的自动化监控工具,但IT监控系统每分钟要进行上万个數据采集,对采集的海 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才是对IT运维工作最大的挑战。

关键词:智能运维;大数据;自动化运维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131(2017 )11-0239^20引言金融行业IT信息化建设领先于国内其它行业,随着IT信 息化的高速发展,国内金融行业IT己经成为重资产,更成为金 融行业经营命脉的重要保障。

业务持续性无中断要求对IT管 理提出了更高的诉求•随着大数据概念的提出,I T的运维管 理己经从系统化、集约化、数据化向智能化发展•基于大数据 的一体化智能运维平台提供了从基础设施、数据库中间件、系 统应用进程到业务交易系统的一整套运维管理解决方案。

布式结构部署,适用于大型网络环境下的系统监控。

系统监 控软件简单易用,通过该系统可以监控数据中心各种资源的 使用情况,提供资源的性能数据,有效地帮助企业解决各种基 础设施的监视与管理难题。

不但提供了丰富灵活的报表功能,帮助企业分析资源运行状况,预测系统性能瓶颈;同时提供多 种通知方式,当被监控资源出现异常,保证管理人员能随时、随地了解整个系统的运行状况;确保企业信息系统髙效稳定 的运行,从而保证了信息系统对业务的支撑,使企业良好运转。

系统架构:1传统运维与大数据运维优缺点运维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保障基础设施的可用性及降低风险,提高资产的利用率,降低能耗消耗和运维成本,提高服务水平以及数据中心的效率和效益。

(1) 传统运维存在的问题:日益增长的人力成本;运维标准的管理诉求;运维服务效率低下;故障发现不及时、处理不到位、事后无诊断。

(2) 大数据运维系统特点•海量存储:可以高效地存储、检 索、调用任一时间采集的IT资源数据和告螫;关联分析:可以针对设备、指标、阈值等不同维度的数据进行关联性分析;阈值分析:可以指定对任意指标进行阈值分析,査看我们设置的管理策略是否合理,以及这些指标引起设备异常的概率;根源分析:可以针对不同资源进行异常犾态的根源分析,査看引起异常的指标类型及概率;健康评分:可以对海量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给出每个资源的任一指标对于我们业务影响大小的量化参考值,并对资源进行健康度评分。

(3) 运维管理发展趋势。

经济性:资源如何有效利用,包 括网络、空间、动环资源:如何缩减运行费用,包括能源、维护人员。

灵活性:如何识别及降低过度部署和冗余;如何灵活扩展容量(空间、制冷和供电);如何更快响应业务。

可用性:如何实现精细化管理;如何及时排除隐患,处理复杂故障;如何实现动态资源管理和电子流管理。

管理性:需要有效的数据分析支撑决策和规划:如何实现系统一体化,统一协作、快速响应;如何满足大客户服务等级协议和自服务管理。

建设“集中化运维、一体化管理、智能化分析、流程化控制”的it支撑系统,才能实现智能化运维的管理目标,减少运维人■E歸襌涛Hn n l n l n lC S29 ■QgglQgglCS3B tU4^系统实现了对客户IT系统的使用状况进行统一综合的管控和分析,将复杂化的运维管理工作变得简单化、人性化,规范化、自动化。

其强大的技术实力和严格的开发管理机制保证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功能的全面性和扩展性,真正打造了满足客户需求的I T运维管理平台。

对客户的I T系统进行7*24小时的全面监控,提供了 r r系统的性能监控、性能分析、故障监控、故障分析及定位、资产及配置文件的管理、强大的报表分析等功能,保证了客户日常运维工作的顺利开展,提升了运维工程师的网络管控水平,降低了管理层的日常工作量,为决策层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依据。

3系统功能架构系统采用多层架构、模块化的设计模式,系统功能全面,模块功能独立,可根据不同客户需求自由组合,同时服务运营支撑系统具备良好的扩展性,通过第三方数据整合接口和数据总线以及门户Protal,与第三方产品可进行无缝集成。

员和维护成本,优化资源管理,提升运维效率。

4系统技术架构2系统组织架构—体化智能运维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对数据中心IT基础设 施进行集中监控,包括存储、主机系统、网络服务、数据库、应 用服务器、中间件以及应用软件等。

系统监控软件可采用分采用J2EE架构,全图形化B/S模式,可移植性强,可运行 于不同操作系统(Windows、Red Hat Linux等),真正实现了跨 平台部署。

统一开放的监控管理平台支持多数据库(MySql、Oracle等)、多操作系统,为第三方系统提供多种集成接口。

239会议电视系统及其在电力系统的应用韩进梅(河北省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河北石家庄050031)摘要:会议电视系统是利用通信网络将两个或多个地点的会议室连接在一起,在不同的地点以电视方式召开实时的、双 向的、交互式的可视会议的一种多媒体通信方式。

文章阐述了会议电视系统的组成、配置原则以及在规划设计中需要考 虑的几点问题,最后简要介绍了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关键词:会议电视系统;多点控制单元(MCU);规划设计;电力系统中图分类号:G4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131(2017)11-0240-02〇引言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的节奏越来越 快,各种会议交流、磋商日益增加,传统的通信方式及集中地 点的会议方式已无法满足要求,人们渴望一种声像并茂的异 地交流方式,会议电视系统的出现正好满足了这一要求。

会 议电视系统是利用通信网络将两个或多个地点的会议室连接 在一起,在不同的地点以电视方式召开实时的、双向的、交互 式的可视会议的一种多媒体通信方式,它实现了多个地点之 间的声像传输,极大地改善了会议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1会议电视系统的组成及配置原则会议电视系统主要由终端设备(包括摄像机、话筒、扩音 设备、编辑导演设备、调音台设备、编解码器、图像显示设备 等)、多点控制单元(MCU:Multipoint Control Unit)、传输网络 以及会议管理系统组成。

各设备的配置原则简述如下:1.1终端设备(1)摄像机及话筒。

会议电视的每一个会议室需要配备三台摄像机:受控摄5系统部署方案系统的门户层服务、数据处理层服务、数据采集层服务可 以根据客户I T环境的实际情况部署在相同或不同的主机上,同时可能根据客户的管理对象规模,采用单个或多个数据采 集层的进行管理容量规划,这样就实现集中或分布式两种不 同需要的部署方式,对企业内、外网、总部/分支等不同结构的 I T资源实现了灵活管理。

系统分为三层:数据采集层:由一个或多个数据采集服务构成,内置20多 种标准采集协议,通过 SNMP/SNMP Trap、Telnet、SSH、WMI、JMX、HTTP、JDBC、CORBA、ODBC、Syslog、开放API等远程监控方式,采集IT基础设施和应用的各种指标数据,单个DCS 最高支持X X X个管理对象。

数据处理层:由一个或多个数据处理服务构成,用于接收 各数据采集层采集到的数据,并对各种采集数据通过分析和 挖掘处理,为前端的展现提供性能数据依据;超过指标阈值的 告警数据,通过告警策略压缩、过滤、业务相关性分析等处理,产生故障告警给数据展现层。

门户层:运用了先进的W eb技术,为客户提供分角色、可 视化的数据展现和管理功能。

6结语随着IT技术的发展,数据中心规模正在变得日益庞大,系统、设备数量的激增,人工服务的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像机、图文摄像机和辅助摄像机。

每一会议室需要配备一定数量的话筒,配置数量由发言人的数量来确定。

(2) 扩音设备。

每一会议室应配备扩音设备,扩音设备的布置方位应使整个会议室得到均匀的声场,并能防止回音。

(3) 编辑导演设备和调音台设备。

由多个摄像机及多个话筒组成的会场,应配备编辑导演设备及调音台设备。

(4) 编解码器。

编解码器也称会议电视终端,它将音频、视频、数据、信令等各种数字信号进行采集、编码、多路复用后,再将它转变成与用户-网路接口兼容的信号格式送到传输信道上。

同时把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多路分解、解码等还原成音频、视频、数据信号并输出到播放设备。

每一会议室应配置一台会议电视终端,重要会场应再配置一台备用终端。

(5) 图像显示设备。

在会议室需配置监视器,并按照监视器屏幕底边长度6倍的距离安装。

面积较大的会议室可选用大屏幕投影机。

其运行维护的要求。

业务持续性无中断要求对I T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诉求。

随着大数据概念的提出,I T的运维管理已经从系统化、集约化、数据化向智能化发展。

基于大数据的一体化智能运维平台提供了从基础设施、数据库中间件、系统应用进程到业务交易系统的一整套运维管理解决方案。

为客户提供标准化、自动化、智能化运维体验,帮助客户提升数据中心的管理水平和效率;提升运维数据的应用价值,盘活数据资产;提高运维管理精细化和智能化水平;科技管理创新,提升I T服务价值;精准分析,未来I T发展决策支 持。

参考文献:[1]刘春华,苏富宝,云丛天,等.互联网思维在网络运维管理中的应用[J].信息通信,2015(8):248.[2]赵旺飞,王齐.网络运维云计算管理模式研究[J].湖北大学学报,2011(6):38.[3]王自亮,单俊明,姜良军,等.运维日志分析在网络运维管理中的应用[J].山东通信技术,2015⑵:24.[4]郭智泉.高校网络运维管理平台建设探讨[J].信息安全与技术,2013(9):69.作者简介:花爱兵,男,普天信息工程设计服务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网络工程。

24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