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检(包括四步手法、听胎心音)+盆腔模型骨盆外测量
产科检查:包括腹部四步触诊检查、产道检查、阴道检查、肛门指诊。
物品:皮尺、骨盆测量器、模拟人、手套、窥阴器等。
(1)腹部检查:孕妇排尿后仰卧在检查床上,头部稍垫高,暴露腹部,双腿略屈曲稍分开,使腹肌放松。
医师站在孕妇右侧进行检查。
视诊:注意腹形和大小。
腹部过大、宫底过高/腹部过小、宫底过低代表什么?
尖腹或悬垂腹提示什么?
触诊:手测宫底高度,软尺测宫高及腹围。
四步触诊检查子宫大小、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及先露是否衔接。
前 3 步手法医师面向孕妇,第 4 步手法,医师面向孕妇足端。
第一步手法:医师两手置于宫底,测得宫底高度,估计胎儿大小与孕周是否相符。
然后两手指腹相对交替轻推,判断在宫底部的胎儿部位。
胎头和胎臀触诊特点是什么?
第二步手法:医师两手分别置于腹部左右侧,另手轻轻深按检查,两手交替从上到下进行。
如何分辨胎背和胎儿肢体?
第三步手法:医师右手拇指与其余4 指分开,置于耻骨联合上方握住胎先露部,进一步查清是胎头或胎臀,然后左右推动判断是否衔接。
判断衔接的标准?
第四部手法:医师面向孕妇足端,左右手分别置于胎先露两侧,沿骨盆入口向下深按,进一步核对胎先露的判断是否正确,并确定入盆程度。
听诊:胎心在靠近胎背上方的孕妇腹壁听得最清楚。
(2)骨盆测量
外测量:间接判断骨盆大小及形状。
①髂棘间径:孕妇伸腿仰卧位,测量两侧髂前上棘外缘的距离。
正常23-26cm
②髂嵴间径:孕妇伸腿仰卧位,测量两侧髂嵴外缘最宽点距离,正常25-28cm。
③骶耻外径:孕妇左侧卧位,右腿伸直,左腿屈曲,由耻骨联合上缘中点到第五腰椎棘
突下缘的距离。
(第五腰椎棘突下之找法:髂嵴后连线中点下1. 5 cm,相当于米氏菱形窝
顶点)。
正常为18-20cm
④坐骨结节间径(出口横径):孕妇仰卧位,双腿向腹部弯曲,双手抱双膝,测量两坐骨结节内侧缘的距离。
8.5~9.5cm 属正常。
⑤耻骨弓:两拇指指尖对拢放置在耻骨联合下缘,拇指分别放在耻骨降支上面,测量两拇指间所形成的角度。
正常值为90 度,小于80 度为不正常。
内测量:孕妇取仰卧截石位
骶耻内径(对角径):耻骨联合下缘至骶岬上缘中点的距离,正常
12. 5〜13cm。
检查
者将一手食指、中指伸入阴道,用中指指尖触到骶岬上缘中点,食指上缘
紧贴耻骨联合下缘,另一手食指标记此接触点,抽出阴道内的手指,测量其中指尖到此接触点的距离。
测量时中指尖触不到骶岬上缘表示>12 . 5cm,此值减去1.5-2cm代表入口前后径(真
结合径)。
坐骨棘间径:测量两坐骨棘间的距离,正常10cm (可容6横指)。
检查者一手食、中指
伸入阴道,触及两侧坐骨棘,估计其间的距离。
代表中骨盆横径。
骶坐切迹宽度(骶棘韧带宽度):代表中骨盆后矢状径,为坐骨棘与骶骨下段间的距离。
将阴道内的示指置在骶棘韧带上移动,能容纳3横指(5.5〜6cm)正常。
(3)阴道检查:孕妇早孕初诊时应双合诊。
孕24周-36周做骨盆内测量,36周后应消毒后行内测量。
(4)肛门指诊:了解骶骨弯曲度,坐骨棘间径、坐骨切迹宽度、骶尾关节活动度、出口后
矢状径。
确定胎先露部是什么,位置高低(以坐骨棘平面为标准)。
孕足月时进行宫颈评分
(宫颈位置、质地、消退程度、开大程度、儿头高低位置)。
广州医学院实习生妇产科基本技能考核评分标准(产前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