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黔之驴》教学设计新部编版2

《黔之驴》教学设计新部编版2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黔之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柳宗元及其代表作品。

2、提高学生借助工具书及注释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积累掌握一些文言词汇、语句,如:蔽、窥、稍、慭慭然、狎、跳踉等,疏通文意,翻译全文。

3、理解本文的内容即老虎惧驴、识驴、戏弄驴、吃掉驴的过程和本文启示人们应该认识事物本质、克服对未知事物畏惧的心理,从而驾驭并征服客观事物,掌握真本领,真才干的重要的寓意。

教学重点
1、积累并掌握一些常用的文言字、词,学会翻译文言文。

2、理解本文的内容和寓意。

3、学习本文对心理和动作细节描写的方法。

4、理解并掌握“庞然大物”“黔驴技穷”这两个成语。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平时大家一定会经常遇到一些成语,成语中有不少来源于我国古代寓言故事,“黔驴技穷”就是其中一例,它来源于我国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短篇寓言《黔之驴》。

而要正确理解这个成语的意思,我们就必须先来一起接触这篇寓言。

什么是寓言呢?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

所谓“寓”就是寄托的意思。

通过故事借此喻彼,借小喻大,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

所以,我们阅读本文时,要看它讲的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故事,并理解这个故事含有什么深刻的道理。

二、作家、作品、背景简介
柳宗元(773--819),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唐代文学家。

二十一岁登进士第,三十一岁为监察御史。

顺宗即位,王叔文等执政,他参加了王叔文的集团,被任命为礼部员外郎。

这时,他和王叔文、刘禹锡等积极从事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革新,如罢宫市、免进奉、擢用忠良、贬谪赃官等,做了不少有利于人民的大事。

王叔文执政不到七个月,因为遭到宦官和旧官僚联合反攻而失败。

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

十年后,改为柳州刺史。

宪宗元和十四年,死于柳州,年四十七岁,所以他还有另外一个称号就是“柳柳州”。

在这里,他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以欣赏美丽的山水来排遣自己郁闷烦恼的心情,感
悟人生哲理,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遗产。

这时的有些是采取寓言的形式,讽刺了当时腐败的政治和社会,揭露统治者的昏庸无能,残暴凶残,同情人民的不幸遭遇。

文章短小警策,含意深远,表现了杰出的讽刺才能。

《三戒》是作者寓言作品中的代表作,是著名的讽刺小品,包括《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

作者认为这三则寓言都可以使人引以为戒,故称“三戒”。

这三篇寓言,深刻有力地讽刺了封建剥削阶级丑恶的人情世态。

柳宗元的散文与韩愈齐名,和韩愈合称为“韩柳”,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与韦应物并称,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也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著有《柳河东集》。

今天我们要学习他另外一种风格的文章:寓言《黔之驴》。

三、整体感知
1、强调读准下列字音:
好(hào)载(zài)黔(qián) 窥(kuī) 慭(yìn) 骇(hài) 遁(dùn) 噬(shì)
2、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节奏、圈画疑难)。

3、读完课文后,请大家讨论文章翻译。

4、根据课文内容,复述故事,同时思考导致驴悲剧的原因有哪些。

归纳:(1)老虎要吃它,驴并未有侵犯虎之意,是虎主动入侵。

(直接原因)(2)驴本身无能,仅一“鸣”、一“蹄”。

(根本原因)
5、重点词:
之:①的,结构助词。

“黔之驴。


②它,代词,代驴。

“放之山下。

”“虎见之。

”“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


黔:文中指今指四川贵州一带,今为贵州省的简称
船载以人:船:用船“以”,连词,相当于“而”
然:①“……的样子”,形容词词尾。

“庞然大物也。

”“憖憖然。


②然而。

如“然往来视之”。

以为:①把(它)当作,“以为神。


②认为。

“以为且噬己也。


蔽:隐藏
益:更加
稍近:渐渐靠近
狎:亲近而不庄重
因:①因而,“虎因喜。


②于是。

“因跳踉大。


6、注意两个句子的翻译。

①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船”,这里是“用船”的意思。

名词充当状语。

现代汉语中除时间名词外,名词一般不能充当状语。


②驴不胜怒,蹄之。

(“蹄”,踢,用脚踢。

这里作动词用。


7、课文写虎从“畏驴”到“食驴”的过程可分为几个层次?
明确:——文中写虎从“畏驴”到“食驴”的过程可分为六个层次,即:
(1)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2)稍出近之,憖憖然,莫相知。

(3)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4)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5)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6)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