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土层预应力锚杆注浆与张拉施工技术
土层预应力锚杆注浆与张拉施工技术
为准确了解土层锚杆张拉后预应力值的稳定情 况,应选择部分锚杆安装 G MS型钢弦式锚索测力。
安装前应在标准压力机上对测力计进行标定 。 基坑 开
为3 - 0 0 5k N使锚索的每根钢绞线都有处于相同的
预紧张状态,同时测量记录每根钢绞线的伸长值。 22 整体张拉 根据锚杆张拉设计最大预应力值来 . 选择匹配的千斤顶对锚杆进行整体张拉 , 即设计张拉
在张拉施工中还应加强对支护结构( 提供土抗力 与土抗力距的承压梁、 支护桩、 混凝土面板等) 的强 度及受压后变形量的监测 ,确保支护结构不受破坏, 主要措施是采用百分表 ( 千分表) 及收敛计等量测仪 器来量测支护结构的变形量, 当变形量接近极限许可 值时则停止加载并查明原因
3 预应力损失监测与补偿张拉
P一+一 士助二 u ;Q。 十 ;
‘' , q 2r + A 十i ‘d
式中: u — 土层锚杆的极限抗拔力 (N ; Pg k) F 锚固体周围表面的总侧阻力 (N ; k)
Q — 锚 固体受压面的总端阻力 ( 指扩孔锚
杆)(N) k ;
本文仅探讨不扩孔条件下土层锚杆的极限抗拔 力,即Q=。 。上述公式简化为:
A L一 P EA L
式中A l
钢绞线在外力作用下的伸长值 ( mm) ;
大的注浆压力 〔.^1O a ,注浆量仍达不到理 。6 -. ) MP 论注浆量的 13 . 倍且土体抗剪强度小时, 应采用二次 劈裂注浆技术。二次劈裳注浆的时间选择较为重要, 一般在一次注浆后6 2 -1 小时内完成, 注浆间隔时间 与水泥性能、 土体温度, 土体含水量及土体的物理力 学性质有较大的关系, 可根据现场试验结果而定。 注 浆压力最高不宜超过 25 a( . MP 劈裂水泥浆体的瞬时 压力较大) 。二次注浆量的大小不应少于一次注浆量 的 02 . 倍。否则,二次劈裂注浆效果不佳。 在注浆施工中, 还应防止注浆压力过大造成对边 坡及边坡附近建筑物发生新的破坏。 故在注浆压力确
水利 电力 出版杜 . 0 18 . 9
Su y te l ai o F M te i o a t s dn pl td o h api t n E t h ds n ni l ig e n p c o f o e g f - i is
b r d o i r a a m nt . n o
K y rs te ibni ad s e egh si pe ui got g scn pui ; pna e w d : l t d g t i s nt o o ; s r g u n ; d r g cm es e o h i e n n e d t m n r f r s n r i e l o o n o t
挖后一周内每天至少观测一次, 若预应力值损失达锁 定值的2 %-2%, 0 5 必须对锚杆进行补偿张拉。 一周 后观测次数可逐渐减少。 若补偿张拉后锚杆预应力值 仍发生较大损失时则应采取补救措施。
. 考文暇
[ 二 赵志绮, 1 赵帆.高层建筑墓础工程施工.北京:中国 建筑出版社,19. 94
文t编号 :10 -0 5 00 0-0 80 0 38 3 ( 0 ) 0 3 -3 2 1
土层预应力锚杆注浆与张拉施工技术
朱正武,李红超
( 河南省岩土工程公司,河南洛阳 412) 703
摘共 笔者根据多年的工程实践经脸 ,本 文若重探讨 了在软土地层 中通过控制钻进介质、注桨t 、注浆压力来保证
定前 ,必须进行有关强度验算和现场调查 。
P — 张拉荷载 ( N卜 L 自由段长度, - 锚杆 最大值可取为锚杆自由 段与锚固段的 12 / 之和 ( mm) ; E - 钢绞线的弹性模量 (a ; P) A- 钢绞线的截面积 ( m'; m ) 在实际施工中, 有时会出现钢绞线伸长值偏大, 可能 是因钢绞线、 钻孔偏斜、 弯曲等原因引起, 但若油压 表能保持稳定, 钢绞线伸长值能保持稳定, 锚杆仍能 提供稳定的预应力值。笔者认为该锚杆仍为合格锚
冲洗液, 必须采用清水或高压风作为冲洗液。 否则因 泥浆附着于钻孔孔壁起隔离作用, 使水泥浆体无法渗 人周围土体中改良土体, 同时也使水泥浆体与孔壁间 的摩擦力大为减少。 钻孔完毕 , 采用清水与高压风联
的极限侧阻力 ( 假定钢拉杆的强度足够) 。土层锚杆 极限抗拔力经典理论公式为 H bb公式 : ai
万方数据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
4 0
Z HONGGUO Z Z HAI F DI HI AI YU ANGZ XUE HI BAO
20 0 0年
T e o t g d ln cnrpin h ooy h G ui a p l g t t t n lg r n n ui o a o e c
a d l n o rsrse a h r ol ig p etesd c o i si n p l u f n n
Z U e- u L H n -ho H Z nw , o gca h I
( ea G noh i l ier g nrl p f oag 70 3 C i ) H nn tcnc E g ei G ea C r , yn 412 , n e a nn n e o , u ha
p ln ul g i
( 上接第 3 2页)
4 结论
本文建立了 种型式的抗滑桩杆件有限单元法 3
参考文献
[ 〕 夏元友, 1 张友良等.黄石市板岩山二中滑坡防治工程 设计 〔1 i.中国地质灾害与P 5治学报, 97 V l 8 19 , . o .
No 4 Leabharlann 第1卷 第 1 1 期 20 0 0年 3月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T e i s Junl el i l ad d n o h C n e ra o G o g a H zr a C t l he o f o c a n or
V.. No I1 1
M a . 0 r 2 0 0
A s at O te io cnt co pate yas te h r i rdc h w asr ad poe bt c: h bs f s at n cc f er, atos oue t sue i rv r n a s o r i r i o r h u n t o o n m ban cpcy pet s aco br o b cnrl g l g d m, ui cpcy p s er g ai o r e e nhr i si y t l di n m i got g ai ad - i a t f s s d a n l o oi rl n i eu r n a t n r e sr, te e hn , atos rd c cnrc o t h nl o ee i pesr, k g hr ue O h ohr d te hr i oue t t n oo y xrn r ue l i aco n t a h u n t o ai e c g f t g s o n n c
收稿日期:19-40;修回日期:19-7 3 990-5 990- 2
井一作者简介 :朱正武,男 ,主要从事岩土工程研究.
万方数据
第 1 期
朱正武等:土层预应力锚杆注浆与张拉施工技术
值的 10, 0 2%, I 5 7 铸、 0%, %。 5 10 10 每级加载观 2 测时间不能小于规范要求, 对特殊地层或重要建筑物 还应加长观测时间, 以便能较准确 了解锚杆的徐变特 性。 然后再卸荷, 重新加载至锁定荷载进行锁定。 在 张拉时要控制加载速度, 不应超过 5 k / i, 0 mn 张拉 N 及稳定观测中要密切注意油压表变化值及千斤顶活 塞伸长值。钢绞线的理论伸长值可由公式求得 :
计算模型, 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 并用实际例子验
证了该模型, 杆件有限单元法计算抗滑桩 内力既准确 又方便实用,是有发展前途的计算方法。
巨 1 吴恒立.推力桩计算方法研究 D .土木工程李报, 2 1
1 9 , o. 2 . ( ) 95 V l 2 8
巳 1 潜家铮 建筑物的抗清德定和清坡分析 [ 3 M〕 北京
合作用,将孔内残渣及孔壁清洗干净。 12 注浆水灰比 工程设计均要求采用较小水灰 . 比,多为。4 以下,以期获得饱满的砂浆和较高的 .5 结石强度。 但小水灰比浆体其泵送性差 , 易堵塞注浆 管。 在土体中不易渗透扩散, 若堵塞注浆管, 会影响 工程质量。 实践证明, 土层锚杆注浆最好采用由稀到 稠的注浆原则, 先采用较大的水灰比(. . ) 05-05 然 5 后减小为。5 .5 及至 。4 以下, .^04, .5 使之既能满足 设计要求 ,又能保证施工要求。 13 压力注桨与二次势裂注桨 压力注浆 ( . 本文讨 论的注浆方法为孔底注浆) 是提高锚杆承载力的主要 途径 。 水泥浆体在压力作用下向锚孔周围土体进行渗 透扩散, 利用土体的非绝对均质性 , 形成结果如图 1 : 这样 , 无疑会大大提高锚杆的承载力。 不同的地 层其渗透扩散效果大不相同, 故应根据不同的地层来 选择不同的注浆压力及相应的注浆量。 当地层扩散渗 透效果好, 采用较小的注浆压力(. . a 05 8 -0 MP 和较 大的注浆量 (- 倍以上的理论注浆量)若注浆量超 25 。 过理论注浆量的 35 . 倍且注浆压力较小时, 应及时查 明附近是否有地下工程, 若没有则应考虑加人惰性材 料或间歇注浆。 当地层渗透扩散效果较差时应采用较
P一一 犬 、 u 二r ‘ g r“ D
式中:D, 锚固体直径 (m) — c ; Z- 锚杆 自由段 ( , 非锚固段)长度 (m) c ;
1 , 锚固体长度 ( ; c m) T- 深度 z , 处单位面积上的极限侧阻力, 即 相应土体的极限抗剪强度 ( s ; MP ) 由公式可得,决定锚杆抗拔力的主要因素有三 : 锚固体的直径、 锚固体的长度、 锚固体周围土体的抗 剪强度。 在工程施工中, 因受诸多因素的制约, 锚固 体直径与锚固体长度不可能无休止增大, 提高土体的 抗剪强度就成为提高土层锚杆抗拔力的主要途径, 而 土体抗剪强度的大小取决于客观条件— 土体的物 理力学性质及土体内的正向压力; 主观条件— 灌浆 材料、 滋浆量、 箱浆压力。为有效提高注浆质量 ( 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