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先进个人工作总结项目先进个人工作总结xx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乡党委、政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项目建设为切入点,以开放开发、科技进步和体制创新为保障,以优化激励机制为动力,突出工作重点,明确目标任务,强化管理措施,在各项目建设业主的共同努力下,楚江乡在xx年在建县级重点项目工程4个,分别是衡武高速临武段建设工程、s324线临武县城至朱禾铺公路改建工程、楚江乡集中供水工程、方兴高科预拌混凝土技改工程;新上县级重点项目工程3个,分别是三十六湾风电开发项目建设工程、上舟/城背/龙布江三村委通村公路建设工程、楚江乡农村客运站建设工程等;新上乡级重点项目工程3个。
全年完成项目总投资近十亿元,重点项目工作取得较好成绩。
主要做法有以下三点:一、乡党委、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项目工作,建立乡级领导联系服务重点项目的新机制,打造全乡重点项目建设的新速度。
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任顾问、乡长任组长、人大主席任副组长,副科以上领导为成员的重点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突出工作重点,强化工作措施,明确目标任务,项目分片包干到人。
二、着力创建项目建设的新格局,建立了一月一统计,一月一督查,一月一通报,一季度一调度的综合管理制度;加强了对各村委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调解矛盾纠纷、优化施工环境等方面工作的督查考核力度,并将考评结果纳入了乡对村年终综合考核评比范围之内,目前全乡项目管理的信息综合面更广,工作的针对性更强,督查力度更大、成效更加明显。
三、针对项目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一步转变作风,推进项目建设,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简化办事程序,提高服务质量,提高办事效率,落实优惠政策,确保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
今年以来,我乡重点项目建设的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是在项目谋划方面还存在思想放不开、眼光不够远、力度不够大的问题,有待今后进一步改正和加强。
重点项目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系列中的一个重要类型,主要支持从事基础研究的科学技术人员针对已有较好基础的研究方向或学科生长点开展深入、系统的创新性研究,促进学科发展,推动若干重要领域或科学前沿取得突破。
下面就xx年度生命科学部重点项目评审工作及xx年度重点项目立项领域情况做一总结。
一、重点项目申请情况xx年度,全委各科学部重点项目申请量都有较大幅度提高,生命科学部增长数量最多,为219项,与xx年相比增加了66、16%,占全委增加总量的27%。
项目增加的原因有四:①生命科学部重点项目的申请领域由去年的20个增加到40个;②重新启动了非领域申请重点项目,该年度非领域申请重点项目达157项,占学部总申请量的28、5%;③重点项目限资助一项规定的改变;④重点项目资助强度的提高。
二、初审与同行评议本年度重点项目通过初审,共有47项申请不予受理,占申请总数的8、55%。
未注明申报领域、申报领域错误以及超项是不予受理的主要原因。
为了进一步客观、公正地评审重点项目,同时,使我国基础研究项目的评审逐渐与国际接轨,在过去试点的基础上,今年继续邀请海外专家参加同行评议工作,学部要求每个重点项目争取有3位海外专家参与评审。
xx年生命科学部共邀请281位海外专家参与重点项目同行评议,有213位专家按要求提交了评审意见,他们的评议意见比较客观、具体详细,效果较好。
三、答辩项目的遴选与专家评审组组成各科学处根据预分指标和同行评议的结果,按照200%的差额比例推荐候选答辩项目报科学部;学部汇总所有项目的同行评议结果,学部主任会议充分讨论、分析同行专家的评审意见,按照重点项目资助要求,严格审查候选项目。
根据学部总的资助计划和差额答辩的原则,最后提出参加答辩的项目,报分管委领导审批;为了使专家在较多和较好的申请项目中遴选出最优秀的项目予以资助,也为了让更多的较优秀的申请者有机会参与竞争。
经同行评议、科学处推荐、学部讨论、委领导批准,最终推荐了101个项目进行答辩,差额比例为140、28%。
为了在更高的层面上把握对重点项目的资助,学部将相近学科组成一个大组进行答辩评审,共分四个组,分别是:第1组,以植物为研究对象的相关领域,涉及到的学科有植物学、农学基础与作物学、园艺学与植物营养学、植物保护学、林学和生态学;第2组,以动物为研究对象的相关领域,涉及到的学科有食品科学、畜牧学与草地科学、兽医学、水产学和动物学;第3组,微观生物学相关领域,涉及到的学科有微生物学、生物物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遗传学与生物信息学和细胞生物学;第4组,生物医学相关的领域,涉及到的学科有发育生物学与生殖生物学、神经科学、认知科学和心理学、生理学与整合生物学、免疫学和生物力学与组织工程学。
此次会议共邀请了108位专家,其中海外专家27位,专业覆盖四个领域的不同分支学科,目的是为了在大的层面上把握对重点项目的资助格局,从不同角度对答辩项目进行把关。
项目先进个人工作总结xx年澄城县旱作农业项目,在部、省、市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及大力支持下,继续以粮食高产创建为契机,扩大项目覆盖区域、发展旱作节水环保农业。
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积累、不断集成旱作农业项目新的技术。
今年春季4月10日,在澄城成功地组织了全省渭北旱作农业项目座谈会。
目前澄城县旱作农业项目的各项工作进展顺利,示范田成效显著,在连续高温干旱的极端不利气候条件下,全面完成了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
现就项目工作实施情况总结汇报如下:一、项目实施情况根据项目要求,澄城县旱作农业项目采用整乡整村整建制推进法,建立高标准示范田万亩示范片4个、百亩核心攻关田4个。
实施区域在刘卓村、翟家庄村、岭头村、水洼村、李家洼村、路井村、店头村、徐卓村、吉安城村等共4个乡镇46个行政村实施澄城县旱作农业科技推广项目,面积共4万亩,百亩核心攻关田面积499亩。
9月5日——9月6日,澄城县农业局组织专家对澄城县旱作农业项目进行了产量自测,测得万亩示范片王庄镇平均亩产802、6公斤,冯原镇平均亩产786、2公斤,安里乡平均亩产700、7公斤,赵庄镇平均亩产670、5公斤;测得百亩核心攻关田王庄平均亩产992、2公斤,赵庄平均亩产912公斤,冯原平均亩产890、6公斤,安里平均亩产813、0公斤。
二、主要工作做法1、健全工作体系,建立长效农技推广机制。
一是澄城县组建了以主管农业县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县农业局局长为旱作农业项目工作责任人;二是成立了以农技中心主任为组长的技术专家组,并聘任一位首席专家为旱作农业项目技术负责人;三是明确人员,落实责任,抽调业务骨干36名,按专业特长进行优化组合并分为四组,实行主要领导全面抓、分管领导包点具体抓,技术干部深入村组到户抓的三级包抓责任体系;四是奖罚分明,建立了中心与指导员、中心与合作社、合作社与机具手的三重绩效考评激励体系,实行了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与奖惩考核机制;五是强化廉政建设,在项目实施初期与各小组组长签订“一岗双责”目标责任书,进一步完善了项目物资的监管,保障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2、提早动手,超前规划。
我们于xx年12月份,提出了我县xx年旱作农业科技推广项目的实施方案,并以县财政局、县农业局澄政财字〔xx〕4号文件,于xx年元月14日将项目实施方案上报市财政局和市农业局。
农业系统抽调了50名技术干部,利用冬闲时节,进村入户,深入项目区46个村,开展旱作农业项目各项实用增产技术的培训,并采用挂图、制作电视宣传片、专家讲座、高产典型户现身说法、印发技术明白纸等多种方式,强化培训效果,使项目区的群众都能够了解和掌握旱作农业项目的相关增产技术。
在4月7日召开了全县病虫害防治紧急会议,专题安排了旱作农业项目,要求相关乡镇立即行动,趁墒覆膜。
3、依托合作社,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
我们继续依托在项目区成立的4个粮食农民专业合作社和12个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
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带动,把农民有效地组织起来,并为群众提供优质可靠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技术及物资服务。
4、研究改进播种机械,减少群众劳动强度。
为了探索膜侧种植的科学方法,减少播种后未出苗时因下雨而形成的土壤板结、导致出苗不齐及群众费工等不利因素对项目实施的影响,我们从去年通过多次调研,和厂家共同研究、改进播种机械,提前定购了30台膜侧施肥、起垄、播种一次完成的玉米单粒点播机,既减少了群众的劳动强度,又提高了关键技术的到位率。
目前,群众对播种机满意度很高,纷纷称赞这是几年来最好的地膜玉米播种机械。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坚持专款专用,强化物化补贴,对地膜、种子生产企业实行公开招标,确保物资价位合理、质量保证,提高资金使用效力。
5、建立试验基地,持续推进旱作农业项目技术创新。
今年我们在冯原农场设立了旱作农业科技推广项目百亩试验园,开展降解膜、品种比较、播期、密度、肥效对比等多个试验,以探索新的技术模式,集成新的高产技术,选择适宜我们澄城的最优品种、最佳播期、最合适的密度和最环保的地膜,持续推进旱作农业项目的技术创新。
6、拓宽服务方式,建立长效宣传培训机制。
一是设立田间课堂对示范户进行培训,并将专家组电话公示于众,随时解答生产中的疑难问题;二是邀请群众身边熟悉的高产典型户开展示范户现身说法,到项目区进村演讲,大力宣传高产典型示范户的经验;三是分片分区召开机具手培训现场会,切实把好生产中最关键环节—播种关;四是利用网络电视等新闻媒体,加强对外宣传报道,其中推广的高产技术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地膜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实践》一书中面向全国推广,产生了巨大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陕西日报、陕西电视台、渭南日报、澄城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均对这一喜讯做了宣传报道;技术指导员攥写的农业科技论文及试验总结先后在《中国农技推广》、《陕西农技推广》、《陕西农业科技交流》等杂志、报刊中发表。
在玉米生长的关键时期,市农技中心赵晓进主任、贾凯峰科长、杨冬梅站长、郝延新副站长等多位领导先后的多次来澄指导旱作农业工作;5月3日,陕西省农业厅厅长白宜勤、渭南市副市长吴蟒成、渭南市农业局局长张金荣、澄城县人民政府县长薛楠、县委副书记宋晓彤等一行,来到澄城县旱作农业项目地膜玉米播种现场,白宜勤厅长对澄城县抗旱促春播,特别是扎实推进旱作农业项目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澄城县在推进机械化、改膜上播种为膜侧播种、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推进旱作技术,宽展行的播种等方面都做了有益的探索;5月下旬,县委郭永锋书记、专程察看了我们的旱作农业项目各类示范田,并就残膜揭拾工作长效机制的建立做了重要指示;8月22日,省农业厅巡视员李强庆、省农技站站长赵建兴、省土肥站站长李思训、省农技中心副主任王荣成来澄城检查指导旱作农业项目。
9月4号,县政协主席杨建屯专程调研了旱作农业项目。